司法考试教材的第二本中,有专章讲正当防卫的理论的及防卫过当等。你可以在网上下载。
排除犯罪的事由概述
一、排除犯罪的事由的概念
排除犯罪的事由(有的称排除犯罪性行为,有的称排除社会危害性行为),是指虽
然在客观上造成了一定损害结果,表面上符合某些犯罪的要件,但实际上没有犯罪的
社会危害性,实质上并不符合犯罪构成要件,依法不成立犯罪的事由。
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就是在刑法理论上被称为排除犯罪的事由的行为,是指外
表上似乎符合某种犯罪的构成要件,但在实质上不仅不具有社会危害性,而且是一种
对国家和人民有益的行为。排除犯罪性的行为不负刑事责任,是我国刑法总则的重要
制度之一。
二、排除犯罪的事由的种类
对于排除犯罪的事由是多种多样的,如以刑法上有无明文规定为标准,可以分为
法定的排除犯罪的事由与非法定的排除犯罪的事由;以是否对社会有利为标准,可分
为对社会有利的排除犯罪的事由与对社会无利的排除犯罪的事由,等等。
我国刑法上对排除犯罪的事由,只规定了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两种,而客观上还
有如执行命令行为、正当业务行为、经受害人承诺的行为、自救行为、自损行为、义
务冲突行为等,尚未作出明文规定。
第二节正当防卫
一、正当防卫的概念
刑法第20条第1款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
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
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刑法关于正当防卫的这一法定概念更为
确切、具体地揭示了正当防卫的内容,对于在司法实践中正确认定正当防卫行为,科
学地区分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正当防卫的条件
根据刑法第20条关于正当防卫概念的规定,我们认为正当防卫的构成是主观条
件和客观条件的统一。
(一)存在现实的不法侵害
不法侵害即违法侵害,包括犯罪行为与其他违法行为。
(二)不法侵害正在进行
关于不法侵害的开始时间,在一般情况下,应以不法侵害人着手实行不法侵害时
为其开始,但在不法侵害的现实威胁十分明显、紧迫,待其着手实行后来不及减轻或
者避免危害结果时应认为不法侵害已经开始。
在不法侵害尚未开始或者已经结束时,进行所谓“防卫”的,称为防卫不适时。
防卫不适时有两种情况:一是事前加害或事前防卫,二是事后加害或事后防卫。防卫
不适时构成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三)具有防卫意识
防卫意识包括防卫认识与防卫意志。
防卫挑拨、相互斗殴、偶然防卫等不具有防卫意识的行为,不属于正当防卫。防
卫挑拨,是指为了侵害对方,故意挑起对方对自己进行侵害,然后以正当防卫为借口,
给对方造成侵害的行为。这种行为不具有防卫意识,是滥用正当防卫的行为,因而是
故意犯罪。相互斗殴,是指双方以侵害对方身体的意图进行相互攻击的行为。由于斗
殴的双方都具有不法侵害他人的意图,而没有防卫意识,故不属于正当防卫,符合犯
罪构成要件的,成立聚众斗殴罪、故意伤害罪等。但是,在斗殴过程中或结束时,也
可能出现正当防卫的前提条件,因而也可能进行正当防卫。
偶然防卫,是指故意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巧合了正当防卫的其他条件。
(四)针对不法侵害人本人进行防卫
一般来说,针对不法侵害人进行防卫包括两种情况:一是针对不法侵害人的人身
进行防卫;二是针对不法侵害人的财产进行防卫,即当不法侵害人使用自己的财产作
为犯罪工具或手段时,如果能够通过毁损其财产达到制止不法侵害、保护合法权益的
目的,则可以通过毁损其财产进行正当防卫。
(五)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
一方面要分析双方的手段、强度、人员多少与强弱、在现场所处的客观环境与形
势。另一方面,还要权衡防卫行为所保护的合法权益性质与防卫行为所造成的损害后
果,即所保护的合法权益与所损害的利益之间,不能悬殊过大,不能为了保护微小权
利而造成不法侵害者重伤或者死亡。
三、特殊正当防卫
刑法第20条第3款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
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防卫过
当,不负刑事责任。”对这一规定,有的称之为无限防卫,有的称之为特殊防卫,有的
称之为无过当防卫。我们认为,称之为特殊防卫为好。特殊防卫的防卫性质和防卫条
件与前述的防卫理论是一致的,其特殊之处有两点:
一是针对杀人、抢劫等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所作的特殊规定;
二是针对这种特别严重的暴力犯罪所采取的特殊防卫措施。所以,它又是对刑法
第20条第1款的一个补充,以便更加有力地制止严重的暴力犯罪。
四、防卫过当及其刑事责任
根据刑法第20条第2款的规定,防卫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在我国刑法中,防
卫过当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罪名。因此,在司法实践中,对于防卫过当应当根据行为人
的主观罪过与客观后果,援引相应的刑法分则条文定罪。对于防卫过当的,应当减轻
或者免除处罚。
第三节紧急避险
一、紧急避险的概念
紧急避险是采用损害一种合法权益的方法以保全另一种合法权益,因此,必须符
合法定条件才能排除其社会危害性,真正成为对社会有利的行为。
二、紧急避险的条件
(一)合法权面临现实危险
现实危险不包括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所面临的对本人的危险。如果
事实上并不存在危险,而行为人误认为存在危险,实施所谓避险行为的,属于假想避
险;对此,应按照处理假想防卫的原则予以处理。
(二)危险正在发生
危险正在发生,是指危险已经发行或者迫在眉睫并且尚未消除,其实质是合法权
益正处于受威胁之中。
(三)出于不得已而损害另一合法权益
必须出于不得已,是指在合法权益面临正在发生的危险时,没有其他合理方法可
以排除危险,只有损害另一较小合法权益,才能保护较大合法权益;如果有其他方法
排除危险,则不允许实行紧急避险。
损害另一合法权益,通常是指损害第三者的合法权益,而不是针对危险来源本身
造成损害。
(四)具有避险意识
避险意识由避险认识与避险意志构成。避险认识,是指行为人认识到国家、公共
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面临正在发生的危险,认识到只有损害
另一较小合法权益才能保护较大的合法权益,认识到自己的避险行为是保护合法权益
的正当合法行为。避险意志,是指行为人出于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
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危险的目的。
(五)没有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
三、避险过当及其刑事责任
刑法第21条第2款规定:“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
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在刑法理论上,把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而
造成不应有的危害的行为,称为避险过当。避险过当不是一个罪名,在追究其刑事责
任时,应当在确定其罪过形式的基础上,以其所触犯的我国刑法分则有关条文定罪量
刑。在避险过当的罪过形式中,大多数是疏忽大意的过失,在少数或个别情况下,可
能由间接故意或过于自信的过失构成避险过当。由于避险过当在主观上是出于保全合
法权益的动机和目的,在客观上发生在紧迫的情况下。因此,对于避险过当应当减轻
或者免除处罚。
根据以上所述,他不是正当防卫,应该属于刑事案件。
正当防卫,指对正在进行不法侵害行为的人,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一定限度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根据《刑法》 第二十条规定,为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中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无限正当防卫,是指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而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仍然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这属于防卫过当,会判刑,具体的你还要详细咨询律师.
为使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遭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进行反击,致使侵害人受到某种损害的行为。构成正当防卫需要具备两方面的要件,即侵害方面的要件和防卫方面的要件。
侵害方面的要件是:①必须存在不法侵害的行为。②侵害行为必须是正在进行的 。对于预备的或想象的侵害行为,不能借口正当防卫,先发制人,而只能采取预防措施;对于已经实施的侵害行为,如果没有实施到底而中止或者已经实施完了,也不能适用正当防卫的规定。但侵害行为虽已完成,却在仍能排除其危害的情况下,则应认为侵害行为仍在继续中。例如罪犯抢夺他人财物逃跑,事主立即追踪并强行将财物夺回的行为应属正当防卫。如果抢夺者已经逃匿,事后被事主发现,就不能认为侵害的事实正在进行。
防卫方面的要件是:①防卫必须针对侵害人本人,而不能针对第三人。如果实施了损害第三人利益的方法,不能适用正当防卫的规定。②防卫不能过当。即正当防卫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必要限度不是指防卫者和侵害者的损害是否基本均衡,而是指是否超过了有效地制止不法侵害的限度。如果防卫行为不是当时制止不法侵害行为所必需,因而对侵害人造成不应有的损害,就是防卫过当。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正当防卫行为不负刑事责任。防卫过当应负刑事责任,但应酌情减轻或免除处罚。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哪些是非正当防卫
1、 防卫过当。它是指行为人在实施正当防卫时,超过了正当防卫所需要的必要限度,并造成了不应有的危害行为。
2、 防卫挑拨。它是指行为人故意挑逗对方,使对方对自己进行不法侵害,接着借口加害于对方。
3、 防卫侵害了第三人,也叫局外防卫。它是指防卫者对正在进行不法侵害以外的人实施的侵害行为。
4、 假想防卫。它是指不法侵害行为根本不存在,由于行为人猜想、估计、推断不法侵害行为存在,而对其实施侵袭的一种不法侵害行为。
5、 事前防卫,也叫提前防卫。它是指行为人在不法侵害尚未发生或者说还未到来的时候,而对准备进行不法侵害的人采取了所谓的防卫行为。
6、 事后防卫。它是指不法侵害终止后,而对不法侵害者进行的所谓防卫行为。
正当防卫,指,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的人采取的一种造成一定损害的方法。它应该符合四个条件:
一. 正当防卫所针对的,必须是不法侵害;
二. 必须是在不法侵害正在进行的时候;
三. 正当防卫所针对的、必须是不法侵害人;
四. 正当防卫不能超越一定限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十条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首先,我的回答是基于你的描述和形容完全属实并且未对任何一方的行为做强化或减轻的描述处理的前提下:
1、以你说的情况看,王某的行为不属于法律上可以减轻刑事责任的任何防卫形式,即不是正当防卫也不是防卫过当。
2、王某的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10年以上有期徒刑是少不了了,但个人认为死刑的可能性不大,死刑复核权收归最高院以后,死刑的适用已大大减少。
3、郭某如果是像你所描述的那样,仅仅是找了一帮人去理论,自然是没有任何责任,无论是刑事上的还是民事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