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美术课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2025-01-21 00:50:23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一、在美术教育过程中,尽可能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1、利用美术的学科特性,与学生从心底里坦诚地沟通情感,尊重学生不同的情感表达。

2、结合美术科特点,发挥其特殊优势,发展学生的智力,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个性差异。

二、通过美术教育,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1、在教学中以表扬、鼓励为主,及时肯定学生的成绩。

2、教学的内容多选择孩子们熟悉或喜欢的,特别要注意形式和方法应适合孩子们各阶段的智力发展和能力表现,避免孩子觉得太难,没有信心。

3、举办各种类型的展览,让学生们互相交流、评论作品,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

三、通过美术教育,训练孩子的自控能力

1、从实际出发,培养孩子在做事时始终保持兴趣和耐心,逐步增强自控能力。

2、从理想出发,树立孩子们心目中的榜样,学会排除困难,持之以恒,使自控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综上所述,把健康心理发展的教育有机的结合到具体学科中去,不仅能有效地提高该学科的教育效果,更重要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其深远意义往往是远远超越该学科自身价值。我要强调的一个基本观点是:教书的目的本来就是育人。

儿童画基础技巧练习——线的练习

1、基础技巧练习——线的练习

线是线描画最基本的造型语言,线条练习是线描画的基础。对初学者来说,画线能力的获得确需严谨的训练过程,基本线条练习必需下大功夫。初学者在进行线条练习时可能会画得歪歪扭扭、不太工整,而线描画是最讲究线条的整齐工整,每一条线的衔接都要到位。




2、 分类练习


少年儿童的表现欲望时极其强烈的,在他们眼里,缤纷的世界是那么美好,大自然是那么的丰富多彩。一花一景,一人一物都是儿童描绘的对象。在进行分类练习时注意与写生结合起来,通过自己的实际观察,抓住物体的外形特征,多积累感性认识,在不违背现实生活真实性的前提下,适当进行夸张、变形。

3、组合构图练习


一步步在前两步的训练下,学生能够简单的在物体上面发挥想象力添加简单的纹样,简单的线条也慢慢流畅了,再此基础上,我让学生把一个个的物体组合在一起,形成一幅完整的线描画!

在与学生一步步学习线描画的时候,在黑白的世界里我们尽情的遨游,慢慢的我也总结出了一点画线描画的经验:



1、多观察


线描画可以表现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物,灵活性比较大这就要求学生多观察、多积累感性认识,这样在作画时就会下笔如有神。



2、多练习


因为线描画讲究画面疏密有致、线条整齐,一切内容的基本元素都有线条,并且多是各种线条的平行组合,只有多练习才能达到熟能生巧的地步。


3、多想象


同样是树干,可以有不同的形状,而填充树干时可以有不同图案、线条组合、黑白处理,这就要求学画者多动脑、多想象,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创造性,这是一种乐趣无穷的练习。



4、有耐心


一幅儿童线描画,可能会有成千上万的线条,一笔一画,都要细致勾勒,这就要求学生有高度的耐心和毅力坚持下去,相信不仅画技会不断提高,学生的耐心和毅力也会增强。



让学生比较轻松、愉快地进行美术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技能和基础知识。同时增强学生对周围事物的感知和表达能力,提高审美意识,是每一位美术教育者的使命与责任! 

回答2:

一、在美术教育过程中,尽可能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1、利用美术的学科特性,与学生从心底里坦诚地沟通情感,尊重学生不同的情感表达。
美术,是一种表达,是一种沟通,在创作者和观众之间进行思想感情的交流,从而引起共鸣。通过美术教学过程和学生坦诚地进行情感的沟通。让他们在作品中自由地宣泄情感,不要在作品内容和形式上过多地去束缚和限制他们。比如,同样的风景,在某同学的画中体现出来的是蓝天白云,青山绿水;但在另一个同学眼里,则有可能是乌云密布,荒凉一片。这样,让他们把平日里所不能表现出来的各种情绪都在美术作品中用各种不同的形式表达出来,始终保持对学生的尊重与激励,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维护他们的心理健康,可减轻或消除学生在学习上的心理压力,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有利于改善学生的负面消极的不良情绪,使学生乐于学习。
2、结合美术科特点,发挥其特殊优势,发展学生的智力,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个性差异。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就兴趣而言,有的喜欢体育,有的爱好音乐,有的迷恋美术,有的倾心文学;所以要承认和尊重每个学生之间存在的个性差异。有些学生的成绩不好,就会受到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批评、指责和埋怨,严重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让他们心里找不到一个平衡点,就会在负面爆发,引起学习差、纪律差、思想道德败坏,等一系列的问题,导致越来越多“问题学生”的产生,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不要低估了孩子们(特别是成绩不太好的孩子)的其他方面所潜在的创造力,有这样一则事例:有一个男孩,成绩很差,没有任何特长,是个典型的后进生。老师了解情况后并没有把他视为后进生,而是千方百计找出这个孩子的优点,帮助他找回失去以久的自尊。有一天,这个男孩随手画起来,被老师看见,老师马上对他的画大加赞赏(其实那只是男孩随手涂鸦),并帮助他修改,还推荐给当地的一家小报。男孩受到了鼓励,从此画画更加用心,后来终于成为当地一位小有名气的画家。正是因为老师发掘了这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并适时加以鼓励,才使这个被视为后进生的孩子,扬起上进的风帆。所以,鼓励学生尽可能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正所谓“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未必就要在文化学科不见起色的成绩上去耗尽他们的精力,去伤害他们的自尊。

二、通过美术教育,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人们自己相信自己,追求自我价值的积极表现的心理倾向,是人类健康的核心。自信心对每个人的终身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自信心可以帮助一个人逐渐建立人格魅力,拥有健康人生,走向成功。尊重他,就等于送给了他一个积极的自我概念,使他自尊、自信、自强,以良好的心态面对人生;肯定他,使他对未来更有信心,这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心理动力。
1、在教学中以表扬、鼓励为主,及时肯定学生的成绩。
心理学认为:受教育者的心理在教育过程中表现出来,又在活动过程中得到发展。因此,让学生主动地学,创新地学。多赞扬鼓励学生,达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理。在教学中多加强积极的心理暗示,如:“你真棒!”“你画的真好!”“没问题,你肯定行!”。并同时和学生建立多些联系:如和孩子们交流时距离上稍微靠近些;或摸摸他的头,拍拍他的肩;用平缓的声音、和蔼的表情提醒孩子们慢慢来,别着急,消除他们的紧张心理。
2、教学的内容多选择孩子们熟悉或喜欢的,特别要注意形式和方法应适合孩子们各阶段的智力发展和能力表现,避免孩子觉得太难,没有信心。
比如,他们刚接触一个较没把握的课题会觉得很紧张、无助、不知所措。“我不知道怎样画”和“老师,你帮帮我”等一些语言是课堂上经常出现的。或者会在作画中出现用线断续、画面简单,形象小、涂色轻等问题。如果在课堂上接受到了这些信息就要及时调整课题的难易度了。一般在新课题开始时多用简笔画先练习造型、或采用一些能够落笔大胆、肯定、表现粗犷风格的工具,让孩子使用自己的线和颜色。作业要分步完成,要求别太高。尽量给他们轻松愉快的氛围,这样更有利于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举办各种类型的展览,让学生们互相交流、评论作品,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
有些孩子虽然其他文化课的成绩不太好,家庭和学校给他们的评价是“差生”、“没出息”,各方面压力太大,造成有自卑心理。平时纪律散漫,无心上学,自暴自弃。其实,这类学生大多聪明机灵,对除了学校安排的正规课程以外的某些东西特别感兴趣。他们也希望能有机会表现自己的另外一面,得到家长和老师同学们的肯定。因此,多举办一些展览,哪怕是班级、年级之类小范围的展览也好,让他们有个展示自己的机会。展出完了再适当评奖,评出优秀等级,(得奖概率要尽量大些)给这些同学以肯定的评价。还可以带他们去参与社会的美术活动,让他们觉得自己“行”,增强孩子们的成功感,认识到自己有价值,受人尊重,奠定自信的基础。告诉孩子,你对语、数、英等一些学科不感兴趣不要紧,我们可以去考美术学院,一样也是有出息。多倡导合作与竞争,培养学生适应社会能力。这样,照顾到了不同层次的学生,使整体的学习氛围积极向上,各方面协调,均衡发展;使他们相信自己完全有能力,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即使以后遭到困难和挫折,也初衷不改,勇往直前,直到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三、通过美术教育,训练孩子的自控能力
自控能力是人的一种自觉的能动力量,主要是指在改造客观世界中控制主体自身的一种特殊的能动性。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事例说明,许多人的事业成就,往往主要的不是由于他们的智力超常,而更重要的是由于他们有着优良的非智力因素。因此,我们认为培养少年儿童的非智力心理品质,尤其是培养自控能力,是促使少年儿童在德智体诸方面得以全面发展的重要课题。
1、从实际出发,培养孩子在做事时始终保持兴趣和耐心,逐步增强自控能力。
一般来说,还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缺乏自控能力在少年儿童身上是常见的现象,诸如思想不集中;做事虎头蛇尾,不能始终如一;或想到了,但做不到;或所谓“只有五分钟热度”,凡此等等,都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未经足够的训练,尚不成熟的表现,也是难免的弱点。但是这种情况却给学习造成一些困难。因此,美术教学首先要想办法培养孩子对绘画产生兴趣,并让兴趣一直保持整个作画的过程。在课堂上多设“怎么样?”“为什么?”“还可以有更多的表现形式吗?”的疑问方式,吸引他们的好奇心。让孩子们在有感官刺激的、内容丰富的气氛中很快会找到感觉,从而延长了注意力。另外要安排好固定的作息时间。当孩子要画画的时候尽量不要让他人或其它的事情干扰他们的情绪,尽量让他们在安静的空间里自然进入绘画状态,中间不要品头论足,打断孩子的绘画思路。孩子在画画时常出现浮躁、应付了事、情绪不稳定等现象。我们要耐心疏导,采取多表扬的方法,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课程安排要符合孩子实际能力,逐渐延长作画时间,让孩子的自控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从而克服各种放任、散漫、无恒心、无决心的情况。
2、从理想出发,树立孩子们心目中的榜样,学会排除困难,持之以恒,使自控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我们都会承认,绝大多数孩子都有一颗上进的心,但在这个同一的起跑线上起跑以后,在前进的过程中,却渐渐地拉开了距离。不少孩子在稚嫩的心中怀抱着雄心壮志,但如果自控能力培养和发展得不好,就不能坚韧不拔地把自己的志愿付之脚踏实地的刻苦学习。如,在画难度较大的画时,遇到些技法上或其他方面的困难;在写生过程中,在野外忍受不了苍蝇、蚊子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冬天太冷;夏天太热;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有些同学就会坚持不了而放弃。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在观念上打基础,不断地强化孩子们的理想和信念,让孩子们欣赏一些名家名作,给他们讲名家如何克服困难的故事,在他们心目中树立一个榜样,坚持训练。所谓“成在坚持,贵在坚持,难在坚持”。认识到应该做的,就要排除一切干扰,一定做到、做好,本着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持之以恒地在本事上磨练,养成习惯。当然,在现实生活中,水平是有层次和阶梯的。我们提倡高标准的追求,同时注意脚下的层次和阶梯,主张循序渐进,而不是一蹴而就。
综上所述,把健康心理发展的教育有机的结合到具体学科中去,不仅能有效地提高该学科的教育效果,更重要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其深远意义往往是远远超越该学科自身价值。我要强调的一个基本观点是:教书的目的本来就是育人。

核心素养: 素养是指一个人的修养,与素质同义。

回答3:

1) 美术课本身就是让学生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创作美的阵地。教师在课堂不只是让学生会画几幅画,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2)这就需要教师要树立大的美术教育观,在备课时,要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点,要找到核心素养的落脚点。不能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进行教学。有些美术教师把课堂的重点放到如何完成教学任务上,目光只是盯在了学生完成作业,没有从学生的情感态度出发来调动学生的审美情趣,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3)因此,课前备课一定要找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点。美术课堂看似枯燥,但是里面蕴含着很多美的元素。

4)因此,教师在上课时,一定要精心设计课堂内容,要变单纯的知识传授变成美的欣赏,美的创作。要多搜集整理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让学生来欣赏,让学生感受美的存在。

5)要让学生放宽眼界寻找课堂外面美的东西,让学生在寻找的过程中来发现美。

6)教师在进行指导创作的时候,不是单纯教给学生创作方法,而是引导学生自由去想像,自由去创作,让学生有一种创作的欲望,这种创作的欲望就是一种表达美的欲望,只有学生创作欲望被激发出来,学生才能够真正感觉到美的存在。

7)美术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展美、感受美,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会评价美。要通过教师引导,使学生认识到这个世界所有的事物不都是美的还有一些不美的东西存在,但是,我们要学会辨别,学会审美,用自己的笔来表现美,来宣传美。

8)在评价美的过程中,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评价方法,在评价中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审美能力。有了正确的评价方法,学生才能够真正认识到这个世界有很多美的存在。这个世界是多么地美好。

9) 培育学生的审美情趣也要建立在扎实的技能基础上,因此,美术教师一定要大练基本功,一定有过硬的课堂艺术和教学方法,一定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够通过自己的作品来表现美,懂得创作美的方法。     

10)审美情趣是学生重要的核心素养,只有学生心中有美的存在,学会审美,主动去发现美,去创造美,学生心灵才是美的。当然,要想真正让学生具有审美情趣,还需要我们认真去研究,努力去探索,特别是要抓住核心素养的学习,用正确思想来武装头脑,在课堂中不断实践,不断研究和探索,针对学科的特点来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我想抓住了核心素养的本质,在课堂中有意识的去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就一定会形成,就一定会为未来发展奠定牢固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