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是什么如何培养

2025-04-01 22:00:16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是培养学生的正确审美观,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美术教育的根本引导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正确审美观,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新的教学大纲中有“充分发挥美术教学陶冶情感的功能,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术教育,是学习一些关于美术的知识以及技能,以用来在未来教导学生。专业学习内容包含素描,色彩,速写,油画,国画,装饰画,陶艺,版画,书法,装裱,刻印章,平面设计,立体设计,动画设计等一系列同美术能扯得上关系的技能,当然,政治,英语,体育等课程也还是要的。

扩展资料

正确认识学习美术的意义美术课程是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学生感知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能够促进学生的创造和技术技巧意识的形成,能够促进学生个性化和全面发展。

学习美术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训练,而是一种文化的学习。只有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来学习美术,感悟美术、理解美术,才能真正体验美术的精髓,学好美术对于训练学生观察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等各方面都有好处。

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兴趣是带有情绪色彩的认知倾向”。对美的追求是人的天性,我们人人都是美的追求者。尤其是青少年阶段,对美的要求比其他阶段的人还要高。不管是对穿着、首饰、形象的搭配、就连吃的食物造型都要求有一定的美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美术教育

回答2:

什么是核心素养
美术学科的五个核心素养: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态度、创新能力、文化理解
素养知识基础与结构心理,学科体系核心领域、思维方式、人格特征——杨向东
审美态度就是是人们在审美活动进行之初的特殊的心理状态。主体对审美对象所持的态度,
主要是心理状态。它受时间、地点等客观条件影响,亦受心境、情绪等主观心理因素影响。
审美活动要求主体从日常现实生活中脱离出来,保持与实用功利无关的态度。 具有整体观看的观念和习惯,以联系、比较的方式观看整体中的各个局部和细节,发现物体之间的异同关系。
从两个方面入手:

其一,选择有利于形成核心素养和获取知识的方式;其二,在将知识与技能放在情境中解决问题。
1.具有整体观看的观念和习惯,以联系、比较的方式观看整体中的各个局部和细节,发现物体之间的
异同关系;通过视觉观看,感受特定对象的造型、色彩、材质、肌理等形式特征,为进一步的认识和解读铺垫道路。
2.直觉地感受图像的形似、同构、张力等特征,以阅读、搜索、思考和讨论等方式,认识与解读图像的意图、涵义以及表达的观念、态度、情感。
3.从维度、材料、技法、风格及发展脉络等方面了解图像的类型,并加以识别、指导图像在
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和作用。
4.在读图时代,能够分辨、判断、选择和解读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视觉文化现象和信息。

回答3:

美术学科的五个核心素养: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态度、创新能力、文化理解
素养知识基础与结构心理,学科体系核心领域、思维方式、人格特征——杨向东
审美态度就是是人们在审美活动进行之初的特殊的心理状态。主体对审美对象所持的态度,
主要是心理状态。它受时间、地点等客观条件影响,亦受心境、情绪等主观心理因素影响。
审美活动要求主体从日常现实生活中脱离出来,保持与实用功利无关的态度。 具有整体观看的观念和习惯,以联系、比较的方式观看整体中的各个局部和细节,发现物体之间的异同关系。
从两个方面入手:

其一,选择有利于形成核心素养和获取知识的方式;其二,在将知识与技能放在情境中解决问题。
1.具有整体观看的观念和习惯,以联系、比较的方式观看整体中的各个局部和细节,发现物体之间的
异同关系;通过视觉观看,感受特定对象的造型、色彩、材质、肌理等形式特征,为进一步的认识和解读铺垫道路。
2.直觉地感受图像的形似、同构、张力等特征,以阅读、搜索、思考和讨论等方式,认识与解读图像的意图、涵义以及表达的观念、态度、情感。
3.从维度、材料、技法、风格及发展脉络等方面了解图像的类型,并加以识别、指导图像在
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和作用。
4.在读图时代,能够分辨、判断、选择和解读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视觉文化现象和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