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道德修养的一种,它是指人们为了培养教师职业道德品质所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自我陶冶、自我教育的过程和功夫。新时期,我们该做怎么样的老师?新时期,什么样的教师才最受学生欢迎?什么样的教师才能最有效的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当学生对老师产生亲近、热爱、崇敬之情感时,教师的传道授业便能如春风化雨般滋润学生的心田,潜移默化的铸造学生的灵魂。这样的教师才是成功的教师。而要达到这种程度,我认为教师与时俱进,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把品德、学识、情感源源不断地输送给学生,影响着学生。 一、加强教师道德修养的必要性 我认为,教师修养的必要性和意义,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这是时代的要求。我们正处在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时代。时代要求每一个劳动者,首先是人民教师要成为有道德的社会人。良好的道德人格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教师只有在教育实践中,努力学习、掌握规律,形成道德品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对教师道德水平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这就必然要求教师不断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面向未来的要求坚持不懈地进行教师道德品质修养,从而更出色地承担起培养下一代的责任。 其次,这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要求。党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特别应该看到,如果德育不好,这样的学生,有的不仅不能造福于社会,而且会危害社会。要培养具有崇高品德的学生,教师首先要有崇高的道德品质修养。学生的向师性很强,有其师才能有其徒。如果教师缺乏道德修养,又怎么能够教育自己的学生成为具有崇高品质的新人呢? 第三,这是做好教育工作的要求。一个合格的教师,不仅应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懂得教育的规律,具有教学和教育的各种能力,而且必须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这样才能在职业劳动中,不断提高对教师道德的认识,规范自身的教师道德行为,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理想、原则、信念、兴致、趣味、好恶、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准则在教师的言行上取得和谐、一致,这就是吸引青少年心灵中的火花。”这说明教师的良好品德情操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作用极大,这种巨大的作用与教师道德修养是分不开的。 第四,这是教师现状的要求。首先必须肯定,我们广大教师忠诚人民教育事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为培养后代呕心沥血。他们不愧是辛勤的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可以说绝大多数教师的道德修养是好的和比较好的。但也必须承认,有的教师道德修养并不那么高,个别教师甚至还很差。例如,有的教师工作不负责任,人在曹营心在汉,教学马马虎虎;有的教师个人主义思想比较严重,斤斤计较个人得失等等。由此可见,无论从教师的现状和新形势对教师的要求,加强教师的道德修养都具有迫切性。 (一)道德修养要加强理论学习人们从事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需要知识,这就必须学习。同样,人们改造主观世界,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也需要学习。加强理论学习,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方法。 第一,教师要认真学习理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不学习理论。就不可能科学地、全面地、深刻地认识社会,认识人与人之间的正确关系,因而也就不可能形成正确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从根本上说,一个教师高度的社会主义师德觉悟,正是以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革命理想为指导的。只有确立这样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才能坚定不移的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和献身人民教育事业,自觉地把个人生命意义、价值与人民教育事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把教育和培养好学生,为教育事业作贡献,看做人生最大的幸福和快乐,才能矢志教育,义无反顾,以坚毅不拔的精神,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为人民教育事业而努力奋斗。 第二,应在理论学习中深刻理解教师道德规范和要求,明辩道德是非,提高遵守师德规范和要求的自觉性。教师道德的规范和要求,则是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它作为伦理的一个分支,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利益出发,批判地继承了古今中外一切优良的师德传统,正确地回答了教师个人与他人、与集体、与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具体地向教师表明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什么是善的,什么是恶的,以保障教育事业的根本利益。要将师德要求转化为教师个人的内心信念,需要教师有一个自觉学习、接受教育的过程。我们有的教师违背师德要求,常常不是有意的,而是对遵守师德规范和要求的必要性、重要性缺乏了解和认识引起的,因而,教师学习和掌握社会主义师德的基本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应当学习教育科学理论和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教书育人的本领。教师学习教育科学理论,掌握教育规律,按教育规律办事,才能更好的完成教书育人的职责,这本身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一个要求。同时通过学习教育理论,教师能进一步明确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重要作用,这就更能使教育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教师还应学习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只有广泛地学习有关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才能使教师从各种关系和联系中来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任务,认识社会和人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过程中育人。 (二)要在实践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1)在教学实践中加强道德修养。也就是说,自己的教学态度是否端正,是否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是否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等等,要经常从这些方面思考、检查、评价自己的道德修养是好是坏。(2)在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上加强道德修养。自己能否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在三者利益发生矛盾时,能否自觉的牺牲个人利益,服从国家、集体利益,这是教师在实践中检验自己道德修养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3)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上加强道德修养。这就看自己能否既尊重领导,又直言敢谏;能否尊重、团结、帮助其他教师,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4)在社会和家庭生活的实践中加强道德修养。例如,能否遵守社会公共秩序,能否讲文明礼貌,能否注意公共卫生,能否尊老爱幼,能否平等处理家庭关系。 (三)重视形象。教师是一种专门的培养人的职业,其工作对象是洋溢着青春活力的青少年儿童。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而且育人是根本。青少年的成长、社会文明的传播以及民族素质的提高都离不开教师,而教师的全部工作都是通过言传身教来完成的。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教师的个人修养和形象对于学生发展具有强烈的外在的示范性与内在的感染力。因此,新时期的教师要特别重视自我形象设计,树立崭新的教师职业形象。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各方面的修养,真正成为学生的楷模。正像卢梭所说:“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以前,自己就必须造就成一个人,自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21世纪社会对教师形象的基本要求不仅仅表现在教师的衣着、打扮和外表,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教师内在素质。我们认为作为一名教师,他的一般形象首先应是具有教学能力,教书,而且是教得好书。其次,教师的一般形象还表现在教师的亲和力上。体现在对孩子有亲和力、对家长有亲和力和对同事有亲和力。教师的亲和力是教师人格魅力的集中体现,也是教师有良好人际关系的体现。而良好人际关系建立的前提就是平等待人。平等地对待学生、尊重学生,以回报学生对自己的支持与敬意。虽然学生知之甚少、尚未成熟,但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却是平等的。一个好教师能告知他的学生关于许多问题的良好答案,但是最好的教师能够不说话,而帮助学生自己去思考出问题的答案;一个好教师是热情亲切的谈论家,但最好的教师知道在学生想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思想时如何保持镇定和忍耐;一个好教师是谦恭的,尊重他人的感情;一个好教师要教育学生负责任、诚实,使学生成为好公民;一个好教师看中的并不是酬劳而是内心的愉快等等。 (四)净化心灵。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要塑造别人的灵魂必须首先净化自己的灵。以作为教师首先应当是一个大写的人、高尚的人,是照射在学生心灵的一道灿烂的阳光,时时折射出人性的真、善、美。面对汹涌的商品经济大潮和物欲横流的世界,学校也很难置身世外。于是有些教师的价值天平开始倾斜,急功近利、追求实惠抬了头,追名逐利导致了教师道德的缺失。作为教师,应该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具有高尚的人格。其次,恪守职业道德、知行统一,做学生的表率。作为一名教师时刻都要牢记一点:你的学生时刻都在关注你的一言一行,就像你时刻关注你的学生一样。所以作为教师要懂得谨言而慎行。 (五)懂爱懂美。教师的“爱”理解为“爱自己”、“爱职业”。这两者是不可分割的。一个合格的新时期教师只有懂得劳逸结合,提高休闲的生活质量,珍惜和维持自己的爱情、婚姻和家庭,才能有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精神面貌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去,这就是“爱职业”的基本道德表现。所谓“美”就包括“形象美”和“心情美”。一个新时期的教师不但要在着装打扮上得体,给人以美感,还要有一颗宽容美丽的心,能包容自己和别人的缺点和过失。 总之,师德修养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过程,既要有崇高的师德理想作为个人修养的目标,又要从自身实际出发,有切实可行的具体要求; 从现实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入手,刻苦磨练,坚持不懈,日积月累才能取得成效。让我们筑师魂、练硬功,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