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南部
陈毅元帅题写的《赣南游击词》和《梅岭三章》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任中共中央分局委员兼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办事处主任的陈毅,与中共中央分局书记项英等一起,在完成掩护中央红军长征的任务后,分别化名为"老刘"和"老周",于1935年3月突围到赣粤边游击区,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至1937年秋的3年期间,是陈毅"在革命斗争中所经历的最艰苦最困难的时期"。在这一时期,陈毅在战斗间隙,写了不少反映赣南游击战争的战地诗词,真实地展示了当时的艰苦斗争生活和他的革命情怀。其中,以《赣南游击词》和《梅岭三章》最为著名。
1936年夏,国民党粤军对赣粤边游击区实施大规模"清剿"。他们采取篦梳式搜山方法,胁迫群众将树砍光,草烧光,使红军游击队无处藏身,并实行移民并村、保甲连坐、计口售盐粮等,企图割断红军和群众的联系,达到困死、饿死、冻死、烧死红军游击队的目的。红军游击队面临极大困难,陈毅在《赣南游击词》中做了真切的描述:红军游击队没有饭吃--"天将午,饥肠响如鼓。粮食封锁已三月,囊中存米清可数。野菜和水煮";"叹缺粮,三月肉不尝。夏吃杨梅冬剥笋,猎取野猪遍山忙。捉蛇二更长";红军游击队没房住--"夜难行,淫雨苦兼旬。野营已自无篷帐,大树遮身待晓明。几番梦不成";红军游击队还没有衣穿,不能大声讲话等等。但困难吓不倒游击队员,陈毅与项英一起领导游击队,以高超的游击战术--"敌人找我偏不打,他不防备我偏来,乖乖听安排"与敌战斗,挫败了敌人的"清剿"。同年11月,陈毅在梅岭被敌围困20多天,难以脱身。自忖九死一生,遂写下了气壮山河的《梅岭三章》: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陈毅诗词源于革命实践,抒情写意,歌颂革命,古为中用,推陈出新,上口易懂,广为流传。1959年10月到1960年7月,军事博物馆预展期间,贾若喻馆长恳请陈毅元帅为土地革命战争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部分书写《赣南游击词》。陈毅元帅遂于综合馆休息室,亲笔书写了包括《赣南游击词》、《梅岭三章》在内的诗词12首。陈毅元帅还深念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中人民的大力支持,将《赣南游击词》中歌颂游击队与群众鱼水关系的一首,特书于一张33厘米见方的宣纸上,即:"靠人民,支援永不忘。他是重生亲父母,我是斗争好儿郎。革命强中强。"
陈毅元帅亲笔书写的《赣南游击词》、《梅岭三章》成为军事博物馆的珍贵文物,是我们了解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和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内容,它体现出来的革命精神永远与日月同辉。
记述了赣(江西)南游击战
赣南游击词
天将午,饥肠响如鼓。粮食封锁已三月,囊中存米清可数,野菜和水煮。叹缺粮,三月肉不尝。夏吃杨梅冬剥笋,猎取野猪遍山忙,捉蛇二更长。靠人民,支援永不忘。他是重生亲父母,我是斗争好儿郎,革命强中强。
这是陈毅元帅1936年春写的《赣南游击词》中的诗句。它记下了中国革命史上一段难忘的史实。
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红军主力踏上了漫漫长征路。为了加强苏区的政治、军事领导,中共中央决定成立苏区中央分局,由项英、陈毅等领导。到了1935年元月,苏区地域缩小。面对强大的敌人,苏区中央分局决定分9路突围。
3月,项英、陈毅等先后到达以油山为中心的赣粤边地区。项英向党中央发出最后一封电报,报告部队突围情况,并收到了中央回电。因中央更换了密码,无法译出,项英便命令埋藏电台,烧毁密码。从此苏区红军与中央失去联系,并在白色恐怖中坚持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敌人动用重兵,采取移民并村和赶群众出山的手段,长期搜山、围山、烧山,企图把游击队困死在崇山峻岭之中。红军将士整年整月都在野外露宿,大风大雨大雪天都在森林和石洞里度过。1936年1月下旬至2月,赣粤边地区出现罕见的大雪封山。游击队的粮食断绝,只能摘野果、采野菜、剥竹笋充饥。面对红军游击队的困境,赣南地下党的同志组织群众利用每月初一和十五开禁进山砍柴的机会,把大米藏在挑柴的竹杠中,把食盐溶进棉袄里,设法丢在山上,转交游击队。陈毅在油山秘密据点吃着从山上“捡”来的大米饭,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动人的《赣南游击词》。
正是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援和掩护,我红军将士才坚持了赣南游击战,夺取了反“清剿”斗争的胜利。正如陈毅同志1942年在一封信中指出的:“南方的3年游击战争,也同二万五千里长征一样,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不可战胜的伟大革命力量。”
赣南游击词
天将午,饥肠响如鼓。粮食封锁已三月,囊中存米清可数,野菜和水煮。叹缺粮,三月肉不尝。夏吃杨梅冬剥笋,猎取野猪遍山忙,捉蛇二更长。靠人民,支援永不忘。他是重生亲父母,我是斗争好儿郎,革命强中强。
这是陈毅元帅1936年春写的《赣南游击词》中的诗句。它记下了中国革命史上一段难忘的史实。
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红军主力踏上了漫漫长征路。为了加强苏区的政治、军事领导,中共中央决定成立苏区中央分局,由项英、陈毅等领导。到了1935年元月,苏区地域缩小。面对强大的敌人,苏区中央分局决定分9路突围。
3月,项英、陈毅等先后到达以油山为中心的赣粤边地区。项英向党中央发出最后一封电报,报告部队突围情况,并收到了中央回电。因中央更换了密码,无法译出,项英便命令埋藏电台,烧毁密码。从此苏区红军与中央失去联系,并在白色恐怖中坚持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敌人动用重兵,采取移民并村和赶群众出山的手段,长期搜山、围山、烧山,企图把游击队困死在崇山峻岭之中。红军将士整年整月都在野外露宿,大风大雨大雪天都在森林和石洞里度过。1936年1月下旬至2月,赣粤边地区出现罕见的大雪封山。游击队的粮食断绝,只能摘野果、采野菜、剥竹笋充饥。面对红军游击队的困境,赣南地下党的同志组织群众利用每月初一和十五开禁进山砍柴的机会,把大米藏在挑柴的竹杠中,把食盐溶进棉袄里,设法丢在山上,转交游击队。陈毅在油山秘密据点吃着从山上“捡”来的大米饭,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动人的《赣南游击词》。
正是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援和掩护,我红军将士才坚持了赣南游击战,夺取了反“清剿”斗争的胜利。正如陈毅同志1942年在一封信中指出的:“南方的3年游击战争,也同二万五千里长征一样,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不可战胜的伟大革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