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的时候人口太少了。春秋、战国和三国时期都是中国历史上典型的战争年代。由于分离主义政权,大大小小的战争频繁爆发。然而,就战争规模而言,春秋战国时期要比三国时期大得多。公元前262年至公元前260年,秦、赵在昌平(今山西省晋城市高平市西北)打了一场决战,被称为“长平之战”。双方都投入了100多万军队。从公元前259年到公元前257年,秦、赵、魏、楚联军在赵国首都邯郸进行城市防御和进攻。各方投入的部队总数达到55万人。
从公元前226年到公元前223年,在秦朝消灭楚国的战斗中,秦国将领王建和吴萌率领60万军队攻打楚国。可以知道战国时期的大规模战斗涉及的兵力超过一百万,只有几十万人。数百年后的三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明显高于春秋战国时期,但战争规模要小得多。官渡之战,元邵军约11万,曹操曹骏约3万,在赤壁战争中,有20多万军队来自六月,5万军队来自孙和刘。
夷陵之战中,刘备率领的蜀军和鲁迅率领的吴军都约有5万人。上述运动被称为三国时期的三大运动,但规模仍然相同。对于其他中小型战役,战斗人员的数量甚至更少。为什么战争的规模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小。首先,战斗自然需要人,人的数量决定了参与的军队数量。根据历史记载,战国中期的总人口约为2500万至3000万。到东汉中期,全国总人口已达6500万。三国时期,总人口只有800万左右。
人口的急剧减少主要是由于东汉后期的长期战争、瘟疫和各种自然灾害。此外,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都保持战时制度,所有的人都是士兵。他们的战争动员能力非常强。三国时期,虽然也是战争时期,征兵比例却大幅下降。以蜀国为例。汉昭烈章武元年(221年),登记居民分别为20万人和90万人,但蜀兵总数不到10万人。
因为战国时期,人口得到发展壮大了,所以规模会变大。
战国时期的很多次战争几乎都是倾全国之力,甚至是君王亲自帅兵出征。
战国时期,经济比三国时期有所发展,战争规模会大。
战国时期都是举国之战吧,三国的时候貌似都是东打打、西打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