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心境 心境是一种微弱而持久的情感状态。也就是平常说的心情。心境一经产生就不只表现在某一特定对象上,而是相当一段时间内,使整个生活活动都染上某种感情色彩。如一个人高兴时,对称心如意的事固然表现出满意、愉快的情感体验,对平常冷漠不关心的事情,也会应起新鲜、亲切的情感体验。这便是情感调节行动的功能 。 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经常可以看到某些教师在学生面前总是扳着面孔,动辄对学生大家训斥,以为只有这样才能在学生心中树立威信,使学生做到言出即从。然而,学生面对这样一张不可接近,甚至可怕的面孔,还怎么能产生愉快的心境,怎么能对其所教学科产生乐趣呢?这便是由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忽视了心境调节行动的功能所致。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有一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境,实在是重要的。 (一)建立积极的师生感情,是给学生创造良好心境的首要条件。师生感情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境。然而,师生感情建立的主导方面是在教师一方的。这便要求我们经常的去接触学生,关心、爱护学生。经常的接触学生既可以在“双向交流”中了解学生的情况,又可以使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爱护。往往在课余时间老师与学生一起愉快活动之后,会使下一堂课都处于愉快地气氛中,使学生很长时间对老师有一种和蔼可亲的感觉。因此,我们应该从日常、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的点滴小事上去关心学生,建立积极的师生感情。 (二)讲求批评的艺术,才能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心境。从某种意义上说,儿童是天天要“犯错误”的。然而犯错之后老师批评的方式、方法不同,也导致不同的心境。在教育实践中,常可看到对犯同样错误的学生,有的老师的批评使学生心灰意冷或产生对立情绪,以致影响学生一天的生活甚至更长时间;有的使学生心悦诚服,高高兴兴的接受,产生一种良好心境,以致一段时间内该学生很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育,很少重犯旧错。所以我们应该讲求一下批评的艺术。批评的方式、方法根据错误的具体情况不同也是多种多样的,如我们常用的告诫法、激将法等。然而不论采取哪种批评方式,教师都要切忌一点------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苏霍姆林斯基曾告诫教育者:“我愈是深入儿童内心世界,体验他们的思想感情,我们教育中的一条非常重要的真理便愈是显得清楚;在影响一个儿童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中最敏感的角落-----人的自尊心。” (三)做好家长工作,是保持学生良好心境的又一重要条件。学生在家庭中心境的好坏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这与我们教学活动中的家长工作是密切相关的。然而,当前很多教师的家长工作中形成告学生状的形式。不论是家访或是把家长请到学校,一见面便竹筒倒豆似的诉说学生的不是,甚至责备家长。过后,家长对孩子轻则训斥,重则殴打。对此,苏霍姆林斯基有一段精辟的论述:“找家长是需要的 ,同家长座谈也是需要的,但决不能使孩子产生这样的想法:教师正把他最亲近、最喜爱的人变成一种吓人的东西。使孩子把人看成骇人的怪物,这在教育中是根本不许可的。”这种告状式的家长工作不仅损害了师生感情,而且破坏了学生家庭生活,给学生造成不良的心境。所以,我们必须端正家长工作的态度,使家长工作在教学中发挥积极的作用。首先,家长工作要以了解学生在家里的情况,协助家长进行正确家庭教育为目的。其次,做家长工作时要对学生有点给予充分的肯定,适当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改变学生头脑中教师走访家长就是告状的观念。 二、让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 兴趣是指一个人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力求参加某种活动的经常性的意识倾向。兴趣不只是对事物表面的关心,任何一种兴趣都会有使人由于获得这方面的知识或从事改种活动而体验到情绪上的满足。因而,兴趣在人的生活和活动中的意义是巨大的。这是一种强大的动力。 兴趣在学习方面所表现出的愉快的动力作用也是非常明显的。那些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 他们在学习上比那些不愿学习而勉强学的学生更为积极,更能坚持不懈,学习效果也更好。然而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天生就有的,这需要培养。有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没有注意到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而生硬的进行知识灌输,导致了学生对学习产生乏味感觉,甚至把学习当作一种负担。所以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学习兴趣的培养。 (一)利用小学生不随意注意占主导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直接兴趣。儿童在学习中很容易被心气、醒目的刺激所吸引,他们的兴趣很容易被情景左右,这便有利于学生直接兴趣的培养。直接兴趣是指或事物本身发生兴趣。这种兴趣可以使学生轻松自如的集中注意力,从而不用很大意志努力关注某种事物便可以学到知识。这对学生获取知识具有重要意义。例如:有位教师为使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提高写作能力,有意识让学生办小报、搞剪贴。学生们课后翻书抄报,录章摘句,求知欲高,劲头十足。他们的意识表面上不是为阅读、分析能力的提高,而实际上在办报时无形之中加宽了阅读面,增大了信息量,提高了写作水平。在这种直接兴趣的鼓舞下学生学习丝毫不感到吃力和紧张,却又得到了意外的收获。 (二)在直接兴趣基础上引导学生关心学习结果,培养间接兴趣。直接兴趣可以使学生愉快的学习。然而并不是一切事物都可以引发直接兴趣,也不是引导学生直接兴趣的事物永远可以使学生感兴趣。因此我们应在直接兴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关心活动的结果,使学生意识到它的结果对自己有意义,从而形成间接兴趣。这种兴趣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最大热情,并力求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取得好成绩。例如前面所例子,如果学生对办小报仅仅保留在直接兴趣的基础上,时间久了,学生这种兴趣就会慢慢消退或被其他兴趣所代替。所以应在前面基础上及时向学生讲述经常阅读对自己知识、能力、道德各个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这样学生就会更加乐于读书,培养起阅读习惯。 三、坚毅的意志品质保证 我们知道学习任务毕竟不是在游戏之中、轻而易举就能完成的,必须经过一定的意志努力。这就需要学生具有坚毅的意志品质。意志是指人们为实现某种目的,在行动中自觉克服困难时所表现出来的心理过程。意志和行动是不可分的,意志支配着行动,同时也在行动中得以表现。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也充分体现出了意志品质的差异所形成的不同情况;那些意志坚强的学生遇到困难百折不挠,能够取得好成绩;那些意志薄弱的学生遇到困难时产生畏惧心理,采取逃避做法,这样的学生往往学习成绩较差。因此在培养前面所述的两个心理品质的同时,必须培养学生坚毅的意志品质。 河南省鹤壁市 姬国强 韩莉 其实,人的一生中有谁能够绝对的说自己没有说过一次谎话呢?包括对父母、老师、爱人、朋友、同事、学生,甚至对刚刚懂事的孩子。一位心理学家写过一则短文,他认为,人说谎就像空气一样普遍存在,说谎几乎可以说是人的一种需要;每一个正常的人,大致从6岁开始就学会了说谎,而且一般来说,谎言会伴随人的一生。 存在主义者萨特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任何一种事物和现象的存在都有其理由,学生说谎也是如此。经过调查分析,我认为学生说谎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由于某种原因,不愿或不敢说出事实的真相,如学习成绩差,做了不该做的事,谈话对方是家长或老师并且较专制,这是,学生为了逃避惩罚而说谎;二是当时的情况对自己不利,如果说出真话将危及自己,为了保护自己而说谎;三是害怕别人知道自己的隐私而说谎;四是害怕说了真话反而会伤害别人。 当然,从道德的角度来说,学生说谎是不对的。因此,我们在理解学生说谎、接受学生说谎的同时,还要想出一些方法来防止学生说谎,引导他们讲真话,然后根据实情采取相应的方法来教育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会。 第一、 处理突发事件时,最好采取冷处理。班主任要先调整好自己的情绪,然后进行调查,在掌握实际情况之后,再去处理。假如,你发现某位学生犯了比较严重的错误,很气愤,这个时候你最好不要立即去找当事人解决问题,因为在这个时候,从感性上来讲,你的荔枝很可能失去控制;在失去理智的情况下,人们往往不是要了解情况以教育学生,而是要抓住把柄批评他/她,甚至是惩罚他/她。在师生之间拔剑弩张的情况下,学生会“随机应变”,想着法子编谎言为自己开脱,以逃避惩罚。于是,在谎言之下,简单的事情也会变得复杂。因此,遇到类似的情况,最好先冷静下来,一方面调整情绪,另一方面抓紧时间悄悄的了解情况,等到摸清情况之后,你可装成无意中和当事人相遇的样子,随便聊聊,在他没有思想准备的时候,慢慢的引上正题。这时候即使你知道了一点点,你也要装作知道了很多,甚至是全部,让犯错误的学生感觉不讲真话不行了。这样,一般情况下,他会讲出真情来,你就可以顺利地解决问题了。 第二、 如果有几个学生同时参与了某件错事,你想从中了解情况,你最好他们做“隔离调查”。心理学上有一种“囚徒理论”,意思大致是这样的:两个或几个犯罪嫌疑人同时被抓,而警方又没有掌握确切的证据,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警方一般会采取单独审问的方式,因为如果采取集体审问的方式,几个嫌疑人会一起欺瞒警方,掩盖事实真相以逃避惩罚。在单独审讯时,他/她们每个人都会这么想,如果对方招认我不招,那么我就可能被重判,而对方就可以减轻惩罚。于是在这种“趋利避害”的心理作用下,警方审讯的结果一般是两个人都会招认,或者至少有一人会招,于是镇乡就可以大白了。当然,我们不能用对囚徒的态度对待学生,但我们可以借鉴“囚徒心理”达到摸清事实、教育学生的目的。 第三、 在向学生了解情况时,首先要注意场合。在涉及比较严重的问题时,最好和同学单独交谈,不要当着众人直接点名批评。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尊心,不管犯有怎样的错误,他不希望在大庭广众之下被人批评。其次要注意方式方法、语音语调。对学生要以礼相待,不要把学生放在一个对立面上。和学生谈话,要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解除学生的心理戒备,讲明你是在帮他,是为了他好,这样他就自然会讲真话了。 第四、 作为办主任还要注意用人格去影响学生。从师德的角度讲,就像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的“教师的人格,对于年幼心灵的影响是任何教育科学 ,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教育力度”。尽管说谎有一定的普遍性,人有不可避免一生不讲谎话,但作为教师应努力使自己讲真话,少讲谎话,更不能信口开河,否则又怎么去要求学生讲真话呢? 最后,还要注意运用科学的管理,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管理风格,这种风格为学生设定了一个心理氛围,在不同的氛围中,学生会有不同的行为表现。因此,作为办主任,要注意运用科学的方法来管理学生,在师生之间形成一种向心力,使学生信任、尊重老师,自觉地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 总之,学生的心灵就像一扇窗户,我们要想办法打开这扇窗,让学生们在阳光的照耀下健康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