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一历史第一单元训练题
班别: 姓名: 座号: 成绩:
一、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把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括号内,每题2分,共56分)
1、“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这句话所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 )
A、商周的制度区别很大 B、夏商的制度有继承关系
C、商朝的政治制度源于周代 D、商周的制度有继承关系
2、夏朝创立的王位世袭制一直影响到 ( )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秦朝建立 D、清朝灭亡
3、下列对西周宗法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是分封制在政治制度上的体现 B、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团结
C、由原始社会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 D、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4、分封制与宗法制最突出的相同点在于它们 ( )
A、都服务于周王巩固统治的需要 B、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C、都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D、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5、按西周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 )
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 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 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②③④ D、②③
6、西周时,周公带兵东征,平定叛乱,之后,周公“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其中的“封建”指
的是 ( )
A、进行封建改革 B、分封诸侯国 C、实行宗法制 D、推行郡县制
7、秦朝的下列措施能否定商、周时期世卿世禄制度的是 ( )
①郡县制 ②三公九卿制 ③皇位继承制 ④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
A、①②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开创郡县制度和行省制度的朝代分别是 ( )
A、秦朝和唐朝 B、秦朝和隋朝 C、秦朝和元朝 D、唐朝和元朝
9、郡县制与分封制最主要的区别是 ( )
A、郡、县与诸侯国的大小不同 B、郡守、县令与诸侯王的权力不同
C、郡守、县令与诸侯王的产生方式不同 D、郡、县与诸侯国的作用不同
10、秦始皇创立的皇帝制的特征有 ( )
①皇位世袭制 ②帝位终身制
③皇帝直接任免各级官吏 ④皇帝独揽政治、经济、军事大权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1、秦朝之所以能够“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其主要原因是 ( ) A、生产力的大发展 B、国家实现了统一
C、秦始皇的雄才大略 D、秦朝推行了法治
12、秦朝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适应了 ( )
①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 ②自然经济存在的需要
③保护地主土地制度的需要 ④推动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需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3、隋唐时期确立的三省六部制是中国管制史上的重大变革。下列有关该制度评述不正确的是
( )
A、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严密的体系 B、有利于减少中央政令的失误
C、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D、该制度一直被历朝所沿袭
14、下列哪项不是隋唐三省制的优点 ( )
A、三省职权划分分明,分工合作 B、三省互相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
C、不易出现大权独揽的宰相 D、更能发挥“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相权功能
15、秦汉以来,我国中央和地方关系演变的趋势是 ( )
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 ②分散地方官吏权力,防止割据
③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 ④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渐趋严密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6、唐宋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其共同策略之一是 ( )
A、召开政事堂会议,完善三省六部制 B、设众宰相,分割相权
C、以六部分割相权 D、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统领六部
17、元朝时,不属于中书省管辖的地区是 ( )
A、陕西 B、云南 C、河北 D、河南
18、“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院┉┉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我朝”指的是
( )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19、下列中央管制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
①三公九卿制 ②三省六部制 ③中外朝制 ④内阁制
A、①③②④ B、②①④③ C、①②③④ D、③②①④
20、下列官职作为监察机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
①御史大夫 ②刺史 ③观察使 ④按察司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③②④ D、③②①④
21、中枢机构中出现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南书房三足鼎立局面是在 ( )
A、皇太极继位时 B、康熙亲政时 C、乾隆在位时 D、雍正继位时
22、削弱相权是加强皇权的手段,下列不能起到削弱相权作用的是 ( )
A、汉朝设立的“中朝”机构 B、唐朝实行的三省六部制
C、元代设的中书省 D、明代废除丞相,设内阁
23、我国古代丞相一职的设立与废除体现了 ( )
A、国家统一的需要 B、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C、权力相互制约的需要 D、政令统一的需要
24、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是因为它 ( )
A、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 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由皇帝一人裁决 D、提高了大臣的地位与权限
25、规定“以后子孙做皇帝,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
迟,全家处死”的主要目的是 ( )
A、提高办事效率 B、强化君主专制 C、让“群臣”监督皇帝 D、精简政府机构
26、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消极作用逐渐增大的主要原因是 ( )
A、激化了阶级矛盾 B、出现宦官专权的局面
C、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斗争激烈 D、严重阻碍中国社会进步
27、我国古代地方势力威胁中央政权的危险基本解除于 ( )
A、隋唐时期 B、北宋时期 C、元朝 D、清朝
28、中国现行省制开创于 ( )
A、汉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4分)
29、随着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我国开始了早期国家政治制度。西周时期,政治上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春秋战国以来,中国社会政治制度发生了巨变。请回答:
(1)春秋战国时期,诸侯长期割据的历史根源是什么?(3分)
(2)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各起了怎样的积极作用?为什么这种积极作用只是一定时期的?(4分)
30、西周时期,有一个诸侯王生前娶了一位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儿,后来他再娶了一个妾,为他生了大儿子,此后,妻子有为他生了一个小儿子。数十年后,这位诸侯王死去。请问:他的王位和家业应该由谁继承?如果是现在,这位诸侯王的遗产又该怎样划分?(8分)
31、根据秦始皇陵的相关资料与图片,请回答:
(1)据实测:秦始皇陵兵马俑中的兵佣平均高为1.85米,为什么要将兵佣塑造得如此高大?这是否可以证明古人的平均身高比今人高?(4分)
(2)中国传统建筑讲究坐北朝南,而秦始皇陵的兵马俑坑却在秦始皇陵东侧,而且又面朝东方,这是为什么呢?请结合当时的时局谈谈你的看法。(4分)
32、《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道矣。”汉朝、唐朝、北宋、明朝统治者为防范相权过重,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其方式和结果如何?(21分)
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一历史第一单元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把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56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D D A B C B A C C D B D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D D A B C C A A B C B C
25 26 27 28
B D B 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4分)
29、答:(1)西周推行的分封制,使受封诸侯有相对大的独立性,他们的势力日益膨胀,超过周王室。(2)①积极作用:分封制巩固了周朝的统治,扩大了疆域,开发了边远地区;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②原因: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各诸侯和卿大夫在自己的封地内均有相当大的权力和独立性,便于自己势力的增长,导致诸侯王与周王力量对比的变化,形成地方割据,分封制和宗法制必然受到破坏。
30、答:(提示)按照当时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的法则,这位诸侯王的王位应该归其妻子生的儿子(即小儿子),家业主要也是留给其妻子生的儿子,但大儿子(即妾生的儿子)也可以分得一定的家业。如果是现在,这位诸侯王的遗产应该分别由其大、小儿子和女儿按赡养义务的履行程度平等进行分配。
31、答:(1)①原因:其目的是想显示秦军的威严。②不能证明古人高于今人,相反,今人的身高超过古人。只因秦军主力由北方人组成,身材较高,且作为主力,人员经过挑选,身材更高些。
(2)秦国统一六国前,地处西方,六国在东方,秦灭六国时秦军是由西向东进攻。为再现秦军东进雄姿,故兵马俑安排在陵墓东侧,并面朝东方。
32、答:(1)措施:①汉朝时,起用布衣为相,增设“中朝”决策机构以削夺三公权限。②唐朝时,采取三省的分工和以品级较低的官员任三省长官的办法。③北宋时,采取在宰相之下设参知 政事为副相,设枢密使和三司使以分割行政权,军权、和财权。④明朝时,明太祖废除了丞相制度,将中央行政权分属六部,使其直接对皇帝负责。
(2)方式:分割和削弱相权,加强君权。(3)结果:使相权和皇权合一,逐步消除了相
A!周王室实行分封与宗法制相结合的政治制度跟本目的是为了矾固周王朝的统治!!
C 都形成了一个特权阶级,来管理天下,为的是使自己的基业千秋万代
A
就是A,你把分给级别低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