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症状
(一)花叶型。主要发生在植株上部叶片,表现为在叶片上出现黄绿相间或叶色深浅相间的花叶症状,叶色褪绿,叶面梢皱,植株矮化。新生叶片偏小,皱缩,明脉,叶色偏淡。(二)蕨叶型。植株一般明显矮化,上部叶片叶肉组织退化,叶片部分或全部仅存主脉,使叶片细长成线状,节间缩短。中下部叶片向上微卷,花瓣加长增厚。(三)条斑型。可发生在茎、叶和果实上。茎染病,初始产生暗绿色的短条斑,扩大后呈褐色、长短不一的条斑,并逐渐蔓延,严重时引起部分枝条或全株枯死。叶染病,形成褐色云纹状或线条状斑。果实染病,产生淡褐色稍凹陷病斑,果实着色不均匀,畸形,病果易脱落。(四)丛生型。顶部及叶腋长出的丛生分枝增多,叶片呈线状,色淡,并畸形。病株不结果或结果少,所结果坚硬,圆锥形。(五)卷叶型。叶片边缘向上卷曲,叶脉间黄化,小叶似球形,畸形卷曲,使植株萎缩。(六)黄顶型。植株顶部叶片出现褪绿色或黄化,叶小,叶面皱缩,病叶中部稍突起,边缘卷曲,植株矮小,分枝增多。
二、防治措施
(一)选栽抗病杂交品种。(二)留种与种子处理。从无病留种株上采收种子,选用无病种子。引进商品种子在播前要做好种子处理,可在播种前先用清水浸种3~4小时,后在10%磷酸三钠溶液中浸30分钟,再用清永冲洗尽药液后晾干催芽播种。(三)加强田间栽培管理。适时播种、培育壮苗,不移栽病苗、弱苗,合理密植。适时调控水肥、增施磷钾肥,促进植株生长健壮,提高抗病能力。整枝打杈在植株成龄抗病阶段进行,可减轻病毒危害。(四)注意防止农事操作人为传病。接触过病株的手和农具,应用肥皂水冲洗,吸烟的菜农用肥皂水洗手后再进行农事操作,防止接触传染。(五)避蚜、治蚜。推广应用银灰膜避蚜防病,效果明显。在蚜虫发生初期,及时用药防治,防止蚜虫传播病害。(六)化学防治。在发病前或发病开始用20%病毒A可湿性药剂700~1000倍液(每亩用药量100~150克)喷药预防,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喷药2~3次,能减少感染,增强植株抗性。
畸形果的症状特点是,果实表现畸形怪状,如“尖顶形”,脐部突出,似鹰嘴状;“多棱形”、“增瘤形”:在脐部或近蒂部增长出显著的瘤状突起;“半顶形”:果实顶部膨大,另半部不膨大或膨大不够,形成半边果。此外还有裂果、籽外露果等多种形状的畸形果实。据了解,在菜农的正常管理过程中,以“尖顶形”、“多棱形”和“盘形”等畸形番茄果实最多见。这些都使番茄的商品价值严重降低,更使菜农的经济效益受到一定的损失,因此,应引起重视。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①、花芽分化和发育时遇到连续6--8℃的低夜温,易产生畸形果,冬春茬番茄1~2穗果易畸形多是此原因造成;
②、苗龄拉长,低温或干旱持续时间长,使幼苗长时间处在抑制生长条件下,花器易形成木栓化,后转入适宜条件下,木栓化组织不能适应正常组织的迅速生长,则形成裂果,籽外露果或疤果;
③、偏施氮肥,氮肥过多致使番茄花芽过度分化,心室数目增多,形成多心室畸形果;
④、使用激素不当造成,为防止番茄落花落果,常采用2.4-D或番茄灵蘸花,但浓度掌握不准、重复蘸花或蘸花时温度高、土壤干旱等均容易产生番茄畸形果,花未开展时蘸花易产生空洞果。另外,秧苗发生徒长时,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大或次数多,秧苗矮化,再蘸花时也易产生畸形果。
防治方法:
①、加强苗期管理。培育适龄壮苗,幼苗破土后宜控制日温20~25℃,夜温13~18℃,保持土壤潮湿,培育出节间短,40天左右的适龄壮苗;
②、1~3穗果的第一果易形成畸形果,应在蘸花前疏掉;
③、加强肥水管理。施肥时应采用配方施肥,调整好氮、磷、钾比例,切忌偏施氮肥。同时根据植株长势、长相、天气和需水规律进行浇水,切忌忽干忽湿。
④、蘸花以当天完全开放的花为最佳时机,即开即蘸,在药液中加入红广告色或墨汁作标记,以免重复蘸花,上午11点以前结束蘸花工作。由于2.4-D没有番茄灵稳定,使用2.4-D宜采用点花心和花柄的方法。配制蘸花药液要根据温度灵活配制,温度高时,浓度小些,温度低时,浓度大些。
⑤、合理使用生长调节剂,秧苗出现徒长即营养生长过旺时,勿过分采用降温、干旱方法、或滥用生长调节剂等措施控苗,应在加强通风,适当控湿的基础上,结合喷药每10天喷施1次600倍“天达2116”瓜茄果专用型+1%发酵牛奶,连续使用5—6次不但可以预防畸形果发生,而且可提高番茄抗旱、耐涝、抗病等抗逆性能,减少病害发生,提高果实品质,增产20%--50%。也可喷洒800倍丰收1号1~2次。
低温导致花芽分化异常,一般在坐果前20-30天即已形成,如果没有激素沾化,这些畸形果是要落掉的,因此,保持花芽分化时期的温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因素。一般来说,最低温度保持在8度以上级很少发生。
保持适宜的温度,可以防止此类畸形果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