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则和制度的联系、区别
我们要正确认识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之间的关系,它们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种规范。
两者联系:
(1)可统称会计制度。
广义的会计制度包括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还包括会计法律法规。各国的会计环境不同,一些国家只采用会计准则,而有些国家如法国和改革前的我国只采用会计制度,来规范各自的会计工作,形成了各有特色的会计制度。
(2)都是会计标准。
会计标准无非是对各会计要素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依据和准绳,只不过有的标准原则一些,有的标准具体一些。但是它们都可以反映各自运用的会计政策。
(3)都属于会计法规。
我国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都是由国家财政部门组织制定和发布实施的,因此它们都是同一层次的部门行政法规,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两者区别:
(1)规范的目标不同。
会计准则规范的目标主要是解决会计要素如何进行确认和计量的问题,同时也规范会计主体应当披露哪些方面的信息;而会计制度规范的目标主要是解决会计要素如何进行记录和报告的问题。确认和计量是记录和报告的前提条件,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进行的,没有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记录和报告就不可能。
(2)适用的范围不同。
会计准则适用于股份公司的会计处理,而会计制度适用于所有企业。即使在美国也未要求股份公司以外的企业严格执行公认会计原则,我国已经发布的会计准则中,要求所有企业执行的也是少数。
(3)规范的具体内容和可操作性强弱不同。
由于规范的目标不同,决定了各自规范的具体内容不同。会计准则规范的内容主要是对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进行“定性”的规定,例如在准则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语言:该项收入(或费用)“计入当期损益”。至于记录到哪个科目,则由会计人员自己去判断。而会计制度规范的内容则具体得多。毫无疑问,准则的可操作性较差,制度的可操作性较强。同时,从准则和制度规定的内容来看,准则是对某一类业务的确认和计量加以规定,而制度是对某一类企业或全部企业的各类业务的会计处理进行具体规定。
(4)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不同。
由于可操作性程度不同,准则要求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职业判断能力,而制度对这方面的要求相对较低。
(5)在会计规范体系中的层次不同。
准则和制度是两个不同层次的规范,前者(尤其是会计基本准则或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制约后者。根据会计法律法规权威性和内容的不同,我们可以将其层次关系作以下划分:会计法是第一层次,财务会计报告条例是第二层次,会计准则是第三层次,会计制度和财政部制定的补充规定或暂行规定是第四层次。
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一般原则:
客观性原则
可比性原则
一贯性原则
相关性原则
及时性原则
明晰性原则
确认和计量的一般原则:
权责发生制原则
配比原则
历史成本原则
划分权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则:
谨慎性原则
重要性原则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实地盘存制是指期末通过实物盘点,确定存货的结余数量,并据以计算期末存货成本和本期存货发出(销售或耗用)成本的一种方法。永续盘存制也称账面盘存制,就是通过设置存货明细账,对日常发生的存货增加或减少,都必须根据会计凭证在账簿中进行连续登记,并随时在账面上结算各项存货的结存数。其相同点在于都是用来确定期末存货数量和本期发出存货数量的一种存货盘存制度,在期末都要进行期末存货盘点。其不同在于:1)记账方法不同:实地盘存制日常只记录增加数不记录减少数,而永续盘存制日常既记增加数又记减少数。2)期末盘点的目的不同:实地盘存制期末盘点是为确定期末存货数量,然后倒挤出本期的发出存货成本,而永续盘存制期末盘点是为验证账面结存数与实有数是否相符。
实地盘存制的主要优点:可以简化日常核算工作。主要缺点有两点:不能随时反映存货收入、发出和结存动态仍不能挤出的销售成本不一定符合实际情况,可能包括一部分损失或差错等,因而不得发挥账簿记录对存货的控制作用。一般情况下不采用实地盘存制。永续盘存制的主要优点是可以随时了解存货收入、发出和结存的情况,有利于加强存货管理。其主要缺点是加大了核算工作量。在实际工作中广泛使用盘存制。
求采纳为满意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