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有十六时辰制、十时辰制、百刻制、十二时辰制、以及随佛教传入的六十点法等。
在漫长的历史中,出现过许多计时制度,从而产生不少名称。一般地说,日出时可称旦、早、朝、晨,日入时称夕、暮、晚。太阳正中时叫日中、正午、亭午,将近日中时叫隅中,偏西时叫昃、日_。日入后是黄昏,黄昏后是人定,人定后是夜半(或叫夜分),夜半后是鸡鸣,鸡鸣后是昧旦、平明——这是天已亮的时间。古人一天两餐,上餐在日出后隅中前,这段时间就叫食时或早食;晚餐在日昃后日入前,这段时间叫晡时。
早在商朝时期,古人便发明了圭表计时,其原理便是在地上直立一根长杆,通过影子长短的变化来判断时间。
古人有什么计时方法?
古人用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把一天分为12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如巳时相当
于9时至11时。
那时候,白天靠测量太阳的影子,夜晚用漏壶滴水测时。但这不
是最早的测时法。
在这以前,古代人根据太阳的起落和人兽的活动来计时,把一天
分为鸡鸣、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昃、哺时、日入、黄
昏、人定、夜半十二个时段。
由于季节的不同,具体的时间差竟达两小时。因为不太科学,终
于被12地支计时法所替代。
另外,古代还有报更又叫打更的计时法,把夜间分为五更:相当
于现代的19时到21时为一更,21时到23时为二更,23时到1时为三更,
1时到3时为四更,3时到5时为五更。 (小林)
古人的计时方法一般如下
1.太阳、月亮和星星
古代,人们仰望天空来判断时间。太阳显示日期,月亮显示月份。古巴比伦人把一天分成24个部分,也就是24小时。
2.日晷
人们注意到,随着太阳由东向西移动,树木和岩石投下的影子从一边移到另一边,以此可确定一天时间的变化。
3.水计时
古罗马人和古希腊人使用水钟计量时间。水从一个碗滴到另一个碗。
4.火计时
古代中国人通过燃烧一根以固定间隔打结的湿绳子来计时。后来,人们记下了燃烧一根蜡烛或一盏油灯里的油所需的时间。
5.沙漏
沙子以均匀的速率从一个玻璃球流到另一个玻璃球。许多年来,水手们携带这些计时工具出海航行。
6.机械钟(1世纪)
第一台机械钟通过使用重物驱动转轮,带动指针计时。
7.钟摆(17世纪末)
一个名叫克里斯蒂安·于让的荷兰人,最早发明了走时准确的钟。这些钟由一个钟摆控制。相同长度的钟摆完成每次摆动花去相同的时间。这是意大利著名科学家伽利略1637年发现的
8.航海钟(1世纪)一个英国钟表匠约翰·哈里森在1735年发明了第一台"航海天文钟",即在海上工作的时钟。
9.电子钟(19世纪初)电池被用来给最早的电子钟提供动力。今天,我们通常把这种钟的插头插入我们家中的电源插座。
10.石英钟(1929年)石英是一种矿物,当电流通过它时,它每秒钟振动32768次。今天,大多数的钟表都有一块石英晶体。许多钟表使用数字代替了钟面。
11.原子钟(1949年)原子钟是最精确的。这种时钟在37万年里快慢误差不会超过1秒。原子钟以铯原子的振动为基础,铯原子的振动速率是每秒9192631770次。
古人计时的方法有很多种,除了日晷、漏刻、更夫打更,还有更高级的水运仪象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