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事情的变化和经过;文学作品(如小说、剧本、短篇故事或诗)的事件或主要故事的策划或设计,包括由按照因果关系联系起来的一系列有动因的事件的逐步展开,叙述结构。
读音:[ qíng jié ]
出处:
晋 殷仲文 《解尚书表》:“名义以之俱沦,情节自兹兼挠。”
《资治通鉴·晋穆帝永和六年》:“夫以当今丧乱,而 绩 乃能立义捐家,情节之重,虽古烈士无以过。”
《朱子语类》卷一○六:“后面却点对以前所断当否。或有未尽情节,拟断在后,如此了却。”
《水浒传》第四一回:“饮酒中间,说起许多情节。”
康濯 《灾难的明天》二:“ 老吴 说头说尾, 祥保 听着是一阵一阵紧;里面有些情节他还弄不很清。”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下·科诨》:“文字佳,情节佳,而科诨不佳,非特俗人怕看,即雅人韵士,亦有瞌睡之时。”
秦牧 《艺海拾贝·核心》:“我认为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不应当特别把它指点出来。”
造句:
第三场是这部话剧情节的高潮。
贪污受贿,情节特别严重的,可以判处死刑。
《西游记》的故事情节生动曲折,引人入胜。
这两篇文章的情节和结构雷同。
这本小说情节生动曲折,很吸引人。
也称“俄狄浦斯情结”。弗洛伊德认为男孩在二至三岁时具有的一种亲母反父的无意识欲望。表现为对母亲依恋占有,对父亲恐惧敌视。俄狄浦斯是希腊神话中的人物,曾无意中杀父娶母,故名。
情结是一心理学术语,指的是一群重要的无意识组合,或是一种藏在一个人神秘的心理状态中,强烈而无意识的冲动。每个心理学理论对于情结的详细定义不同,但不论是佛洛伊德体系还是荣格体系的理论都公认情结是非常重要的。情结是探索心理的一种方法,也是重要的理论工具。旧称情意结或情意综。
“情结”(complex)一语是由Theodor
Ziehen于1898年所创,由荣格在与佛洛伊德合作的时期发扬光大。荣格将complex形容为“无意识之中的一个结”。可以将情结想成一群无意识感觉与信念形成的结。这个结可以间接侦测,而表现的行为则很难理解。荣格在职业生涯早期就找到证明情结存在的证据。1910年代他在词汇关联测验中注意到受试者的行为模式暗示著此人的无意识感觉与信念。
只有造成有害行为的情结,荣格才视为心理疾病。荣格派理论视无害的情结为普通健康心理的多元变化。
荣格派理论认为情结与创伤经验或有关或无关。情结有很多种,但是任何情结的核心都是一个共通的经验模式,称为原型(archetype)。荣格理论与佛洛伊德理论的关键差异是:荣格认为人类心理由好几种情结构成,而且许多情结彼此形成二元对立。佛洛伊德认为恋母情结(伊底帕斯情结)是普遍共通的,也就是所有儿童都面对伊底帕斯情结带来的发展挑战。而伊底帕斯情结也是绝大部分心理疾病的中心。随著荣格与佛洛伊德决裂,两方代表的理论也分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