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
赵云开始跟随公孙瓒征讨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赵云(张山饰),后投靠刘备,当阳长阪恶战,赵云七进七出,杀得曹军闻风丧胆。保护刘禅和甘夫人安全脱险。刘备入西川,赵云随诸葛亮、张飞等人沿江而上作为援军,为平定益州做出了贡献。刘备死后,赵云跟随诸葛亮北伐,子龙单骑退追兵。为蜀汉立下赫赫战功。在演义中,赵云英武潇洒,武力超群,数次成为孤胆英雄,被刘备赞为“一身都是胆”,是深受我国民众喜爱的小说人物之一。
在《三国演义》中,赵云以一个浓眉大眼,阔面重颜,相貌堂堂的英气少年形象出场。他一登场即和河北名将文丑大战,救了公孙瓒,曾和多名三国名将对战,冲锋陷阵未尝败绩,长坂坡救阿斗时,连续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智取桂阳时,更是展现了他过人的机智和出众的谋略。随诸葛亮吊祭周瑜时,因赵云带剑相随,吴将无人敢动诸葛亮。汉水救黄忠时,让魏国名将张郃、徐晃心惊胆战,不敢迎敌。刘备去世之后,曹魏五路犯蜀,赵云把守阳平关,一将当关,万夫莫开。七十几岁时仍为蜀军前锋,阵前力斩被作者称为“有万夫不当之勇”的西凉大将韩德一门五将。
《三国演义》中刘备为汉中王时封赵云与关羽、张飞、马超、黄忠五位将军为蜀汉的“五虎上将”,五虎将之名因此成为人人朗朗上口的三国勇将代名词。而赵云又有许多机智应变、忠君为民的出色表现,因此在《三国演义》中的赵云,其形象是文武双全、近乎完美无缺的。
死后被后主追封大将军,谥顺平侯。
周瑜
三国演义对周瑜的形象做了大量的扭曲贬低,在此将演义与正史不同之处进行对比,以正视听。
1、 诸葛亮三气周瑜:周瑜气量宽宏根本不会被气死,周瑜与诸葛极少碰面…从赤壁之战结束到周瑜病逝的两年间,诸葛亮正在零陵一带搞后勤工作,根本没有和周瑜见过面。至于周瑜病逝后,送丧吊唁的是周瑜旧下属庞统,而不是诸葛亮。
2 、草船借箭:草船借箭的人正史上是孙权,演义描写周瑜嫉妒诸葛亮是彻头彻尾的捏造,三国演义之祖【三国志平话】中借箭的是周瑜。
3、 赔了夫人又折兵:历史上是孙权自己要把妹妹嫁给刘备,单纯的政治婚姻
4 、智激周瑜:纯粹捏造,周瑜是东吴最有力的主战派人士,正是听了他的劝说才有了赤壁之战。
5 、赤壁之战:诸葛亮并未指挥赤壁之战,赤壁之战乃周瑜等人之杰作。
6、 气量狭小的周瑜:三气周瑜纯属罗贯中为抬高他人而虚构,刘备评价周瑜“器量广大”,程普评价周瑜说:“与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陈寿评价周瑜“性度恢廓”,另外洪迈、苏东坡等古人,在周瑜的人品方面,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孙权曾为其素服吊丧。周瑜性情开朗,气度宽宏,深得维恩显着。精通乐律,即使在醉酒时也能听出音律的错误。
1:
曹操(155—220年),字孟德,小名阿瞒,谯(今安徽亳县)人。他是历史上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肯定他的,说他胸怀大志,唯才是举,芟夷群丑,平定北方,登高必赋,文武兼资,御军三十余年,自著兵书十万余言,是个大政治家、大军事家、大文学家;否定他的,说他“名托汉相,实为汉贼”,是个善于玩弄权术、残忍嗜杀的“奸雄”。
而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则无疑大大的强化了曹操作为奸雄的一面。由于〈三国演义〉的普及,所以曹操就留下了千古骂名,他的个人形象,也几乎被定格在〈三国演义〉的形象上了,从那以后的许多文学作品,都把曹操塑造的非常不堪,他无赖,嗜杀,残忍,虚伪……在京剧之中,艺术家给他的是一个白鼻子,是一个用来取笑的小丑。
大江东去,浪涌浪卷,千古人物,已烟消云散。当时具体情形,已经难以考察。几卷史书,也难以还原当初鲜活的形象。
撇开道德色彩不论,单论才艺,韬略,曹操无疑是三国之中的佼佼者,比孙权、刘备不知强多少倍。首先就文学成就而言,曹操的地位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都是极为崇高的。他的四言诗,甚至可以说是卓绝千古,后无来者。在用人方面,他能够知人善任,史言曹操:“知人善察,难眩以伪,拔于禁、乐进于行陈之间,取张辽、徐晃于亡虏之内,皆佐命立功,列为名将;其余拔出细微,登为牧守者,不可胜数。”(《魏书》)孙权谓操:“御将,自古少有。”(《三国志•诸葛谨传》)史家对曹操的教令颇为赞赏,胡三省认为操以“辽、典勇锐,使之战;乐进持重,使之守”。由上可知,操是善于用将的。此外,曹操还能够因才授职。建安元年,为解决军粮供应问题,操用枣祗、韩浩等议,兴办屯田,后命任峻为典农中郎将,据《三国志•任峻传》记载:“军国之饶,起于枣祗而成于峻。”至于象郭嘉、荀彧等这样的卓越文臣,曹操更是招用有术,不复赘言。
在〈三国演义〉之中,曹操的形象是贪生怕死的,而历史上的曹操,其实是在战场上“虽千万人吾往矣”的一世豪杰,曹瞒传曰:公将过河,前队适渡,超等奄至,公犹坐胡黙不起。张合等见事急,共引公入船。河水急,比渡,流四五里,超等骑追射之,矢下如雨。诸将见军败,不知公所在,皆惶惧,至见,乃悲喜,或流涕。公大笑曰:“今日几为小贼所困乎!”(《三国志•武帝纪注》) 兵败之际,毫无颓态,反而大笑,不愧为一代枭雄!
从历史的结果来看,曹操为统一中国北方做出了巨大贡献,为以后的大一统局面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他的历史贡献,在三雄之中,无疑也是最高的。
可见,〈三国演义〉所塑造的曹操,跟历史是有差距的。原来在于,〈三国演义〉具有鲜明的“拥刘反曹”倾向,所以作者在塑造这一人物时,渗入了作者个人是喜恶爱憎,对于曹操的形象做了一定程度上的歪曲。
2:
贾宝玉形象 贾宝玉是主要中心人物。作为荣国府嫡派子孙,他出身不凡,又聪明灵秀,是贾氏家族寄予重望的继承人。但他的思想性格却促使他背叛了他的家庭。他的叛逆性格的形成不是偶然的。小说充分描写造成他的性格的生活环境和他的具体境遇的各方面特点,深刻揭示了他性格成长的主客观原因。一方面,以男子为中心的贵族社会是那样虚伪、丑恶和腐朽无能,使他因自己生为男子而感到终身遗憾;另一方面,少女们的纯洁美好又使他觉得只有和她们在一起才称心惬意。他也曾被送到家塾去读四书、五经,但家塾的内容和风气是那样的腐朽败坏,那些循着这个教育路线培养的老爷少爷们是那样的庸陋可憎,他对于封建教育的一套,在感情上就格格不入。他很少接触做官的父亲,畏之如虎,敬而远之。家长从小把他交给一群奶娘丫鬟。那些围绕着他,各以一颗纯真的心对待他的丫鬟,才是他的启蒙老师。丫鬟们的深挚纯洁、自由不羁的品格感染着他,她们由于社会地位所遭到的种种不幸也启发着他。在贾宝玉的直感生活里,她们和那些以世俗男性为主的居于中心统治地位的势力,在每一点上都形成鲜明的对照:聪明和愚蠢,纯真和腐朽,洁净和污浊,天真和虚伪,善良和邪恶,美好和丑陋。贾宝玉在这样的环境里,逐渐形成自己思想感情的爱憎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