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是要好的同学和朋友。
20世纪中期,邓稼先就读于北京崇德中学,杨振宁也在该校读书,自此,两人成了要好的同学和朋友。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后,杨振宁一家随校远赴西南大后方。
1941年夏,邓稼先考取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此时杨振宁已是西南联大的三年级学生,在该校,两人又可以经常在一起切磋学业、交流心得。邓稼先对其姐说,振宁兄是我的课外老师。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不久,杨振宁考入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系,攻读博士学位。次年,邓稼先考取留美研究生。在征求杨振宁的意见后,邓稼先顺利地进入美国普渡大学就读物理系。
1950年8月,邓稼先回到中国,从那以后,邓稼先便和在美国的杨振宁天各一方,长时间失去了联系。
1986年7月,邓稼先去世,杨振宁回到北京为邓稼先扫墓,邓稼先的夫人许鹿希将一只蓝色盒子交给杨振宁,盒子里面整齐地放着他们的家乡安徽出产的文房四宝,表示两人长达半个世纪的友谊永世长存。
扩展资料:
邓稼先(1924—1986),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由于他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邓稼先在一次实验中,受到核辐射,身患直肠癌,于1986年7月29日在北京不幸逝世,终年62岁。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杨振宁
两人是要好的同学和朋友。
20世纪中期,邓稼先就读于北京崇德中学,杨振宁也在该校读书,自此,两人成了要好的同学和朋友。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后,杨振宁一家随校远赴西南大后方。
1941年夏,邓稼先考取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此时杨振宁已是西南联大的三年级学生,在该校,两人又可以经常在一起切磋学业、交流心得。邓稼先对其姐说,振宁兄是我的课外老师。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不久,杨振宁考入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系,攻读博士学位。次年,邓稼先考取留美研究生。在征求杨振宁的意见后,邓稼先顺利地进入美国普渡大学就读物理系。
1950年8月,邓稼先回到中国,从那以后,邓稼先便和在美国的杨振宁天各一方,长时间失去了联系。
1986年7月,邓稼先去世,杨振宁回到北京为邓稼先扫墓,邓稼先的夫人许鹿希将一只蓝色盒子交给杨振宁,盒子里面整齐地放着他们的家乡安徽出产的文房四宝,表示两人长达半个世纪的友谊永世长存。
邓稼先与杨振宁不仅是同乡,也是好友,两人在美国大学学成之后,邓稼先放弃了优越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冲破阻力回到祖国大陆,而杨振宁选择留在美国,两人此后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邓稼先是“两弹一星”的元勋人物,杨振宁则获得了诺贝尔奖。但两人的价值取向、思想境界却完全不在一个层面,杨振宁获奖之后,仍旧没有选择回国,而是采用一种“观望”的态度,后由于“为了科研方便”、“旅行方便”等理由加入了美国国籍,为此,他的父亲杨武之至死也没有原谅他的这一决定。此后,当杨振宁因为没有买到纽约长岛的别墅耿耿于怀的时候,邓稼先却在四川绵阳附近的大山深处一幢红砖平房内工作,一住就是十余年……后因在核试验中受到强烈辐射,身患癌症,于1986年在北京去世,享年62岁。
杨振宁,是有史以来中华民族所有人中理论物理至高水平代表,为推动全人类物理发展做出极其重要的贡献,在世界学界的舞台上为华人赢得了极高的荣誉与尊重。
邓稼先,早期中国原子弹项目主要负责人,为中国国防做出重要贡献。
杨振宁和邓稼先有着深厚的友情,他们既是同学,又是挚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