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名著是人类文化艺术发展道路的丰碑,它以生生不息的思想力量、经久不衰的语言魅力深深打动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对于青少年而言,大量阅读文学名著,是行之有效的阅读行为。文学名著凭借超拔的构思、动人的故事、隽永的语言,实现了文学大家对自然与人类社会不凡的理解和想像。浸润其中,会让你成为一个对事物有通达理解的人,一个个性健康、感情充沛、志趣高尚的人。直言之,读名著对你的智商与情商都有莫大的好处。
那里面有我们的传统。
现在青年学生读名著的越来越少了。别说中小学生,即便大学中文系的本科生,也大都没读过几本名著。究其原因,自然与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喧嚣浮躁的大背景分不开,但具体到学生身上,又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
客观上讲,作业负担重,使中小学生没有更多时间
阅读名著,即使有暇,也都在看电视、上网聊天或读些动漫书,或看《哈里·波特》之类轻松有趣富有刺激性的读物。主观上讲,人都有好逸恶劳、避重就轻的本性,不愿在经典名著上耗时费力,动脑思考。一般的名著都篇幅较长,使人望而生畏,且有些名著所写内容距现代生活遥远,给人陌生感,激发不起阅读兴趣。但是中小学生不爱读名著,也和对名著的特点不了解有关。那么,名著有些什么特点呢?
首先,所有名著都经受了时间的淘漉和历史的筛选,都是历久不衰的畅销书。这些书流传了短则几十年,长则几百年甚至上千年,例子举不胜举。外国的如《伊索寓言》、《一千零一夜》,我国的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等,从它们诞生起直至今日,都是畅销书。而不像某些所谓的畅销书,仅畅销几年就悄无声息,无人问津,独领风骚没几天即被读者淡忘,被淘汰出局!其次,这些名著都有广泛的读者群体,雅俗共赏老少咸宜。名著不是写给专家或教授读的专业书籍,它的内容对社会各层次的读者都有极大的吸引力。如《安徒生童话》、《鲁滨逊漂流记》、《十日谈》这些书,不仅儿童爱不释手,成年人也乐意品读欣赏。中国俗话虽有“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的说法,但是这两部古典名著却拥有老中青各年龄段的大量读者,见仁见智,各取所需,都从中获益匪浅。再次,这些名著都有极强的思想性和高超的艺术性,魅力无穷,经得住三番五次阅读。有些名著,泛泛浏览一遍,不会有所收获。如《红楼梦》,书中涉及社会生活知识异常丰富,政治、经济、军事、文学、哲学、美学、园林建筑、宫室器物、花鸟虫鱼、星象医卜,几乎无所不包,简直是小型“百科全书”。我国有些“红学家”穷毕生精力在研究它,可见其内容的博大精深。在这个意义上说,名著都像蕴藏丰富的矿山,每开掘一次都会有新的收获!有位作家说,莎士比亚就是一所大学,这话毫不夸张。若去研究莎翁著作,仅从语言角度看,你就会被他熟练自如地掌握语言的技巧所折服,他拥有的丰富的词汇会让你大吃一惊!最后,这些名著的思想倾向健康,能鼓舞人昂扬奋发积极向上。这些名著的大主题,都是在歌颂人性的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在探索或表达人类的对真理、正义、爱情、理想的不懈追求。唯其如此,这些名著已经不属于作者和他的国家,已经超越了国界、种族,成为全人类的共同遗产。如莎士比亚、歌德、雨果、巴尔扎克、托尔斯泰等人的作品即属于全世界。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有的名著,都不会受政治思潮或时代风尚影响,而永远闪耀着光芒!
正因为名著具有以上特点,我们才强调要读名著。酒是陈的好,书是古典名著好。不读名著就像吃了一辈子饭,却没有吃过精美大餐一样,令人遗憾。余秋雨说:“一个人的人生应该找一些名著来垫底。”另一位外国作家则干脆把没读过名著的人比喻为“精神上的残疾人”。这都说明阅读名著在我们精神成长中的重要性。
当然,并不是所有名著都应读,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应选择那些感兴趣的喜欢的名著来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