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印象
在这个少雪且日渐温暖的季节里,春节不知不觉掩埋了平淡的日子,迎面扑来。看着墙上新买的挂历,数着本世纪最后一个春节临近的日子,不禁感叹岁月匆匆,流逝的又是一个平静而忙碌的一年。
年近而立,孩提时代积攒的或多或少的好印象随之趋淡,不再是鞭炮烟花水饺压岁钱的年代,不再憧憬自己又长了一岁,见识又多了一成,与其说春节是个最快乐的时候,不如说是个让人猛然意识到年龄为之衰老、责任为之重大的关口。
泛泛地祝贺一下,说几句辞旧迎新的吉利话,写一点闹春怀旧的文章,早就没了那份雅兴。像节目主持人一般,说说今年大事,感慨今昔,畅想未来,不过是赢得捧场人恭维的掌声。自欺欺人的话我不说,或许我们的期望太高,春节不过是一年365天里平平常常的一天,我们对它注入了太多的文化内涵和商业炒作,因而显得格外沉重。其实,我们不如以一颗平常心待之,抑制那份期望和躁动,在吃喝说笑、探亲访友的程式外,获得一些不易觉察的满足。
曾经,春节留给我许多美丽又难忘的记忆。我想,今天的孩子们也会和我当时一样,感受到这一喜庆而隆重的节日。但是,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体验,或许是自己的性格和兴趣使然,无论各类媒体如何渲染轰炸,我的实际感受总是不尽人意,比平常的日子,多了许多无奈,多了些烦累与沉重。父母那里必须去,亲朋好友那里也得去,同事相约还得去,实质内容总不外乎吃喝二字。恭喜发财、新年好、大吉大利之类的陈词滥调说得心里别扭却又不得不一遍遍反复念叨。游街购物、猜谜挑灯、送礼请客一年又一年重重复复无休无止。人就像一只陀螺,被它抽打着旋转不止,自己都不知道重心在哪里。如此不堪重负的节日,我们还要强作儿时的兴奋,观看彻夜循环的晚会,听听属于别人的笑声,感受的却是自己困乏的双眼、失望的情绪、无欲的胃。我宁肯像往常一样,粗茶淡饭,十点钟睡觉,临时看一会书,或者跟朋友们打一圈牌。总觉得在这个全民皆欢的日子,我丝毫的兴致都没有,甚至一向良好的食欲。
传统、文化、历史、习俗原是人为的产物,是我们的祖先制定了它,我们一代一代人不停地拷贝翻版,演化发挥使其辉煌灿烂,更有网络的宣传让其飞腾变异,它最终制约了我们自己,违背了人类起码的一点本性--人是向往自由和幸福的,春节,可以说是一面最为清晰的镜子,从中每个人都能看到,如此疲惫消极的脸孔,是你儿时的样子吗?哪怕一丝欢乐的影子。
是的,我们不断老去,不断感受世事沧桑。今年的春节又被明年的春节复制,今天的不快明天就可能烟消云散,记忆过滤了每个人心底的阴影和悲伤,剩下的或许就是可以称之为美丽的东西吧,但是曾经呢?那里没有我们的位置,那是经过虚化的,虚拟的,明知是假我们还要重复,还要写成文章,哄一哄行人和孩子。
不能老去,怕只有童年的纯真吧
<<我和新年>>
伴着纷纷扬扬的雪花,度过了一个极富情趣的圣诞节。侧耳倾听,新年的脚步声近了。翘首东望,时光隧道中正姗姗走来一个晶亮晶亮的日子,让我们轻轻向他招收:新年,你好!
在逝去的三百六十五个充满风霜雨雪的日子里,我们奋斗过.进取过.成功过.也失败过。我们的欢笑和失落.迷茫和困惑,都成了无比美好的记忆。正如普希金的诗中所说:“而那过去的,都会染上莫名的相思。”不是吗?
新年是时光的起点,元旦是时光的第一个里程碑。这一天,我们更多的是畅想未来,那些就要完成的事业,即将到来的机遇和美好的前景,正在前方隐约向我们招手,以神秘的梦幻和无尽的快乐“诱惑”着我们。于是,我们心里又燃起了信心和希望,顾不得疲惫和伤痛,又要义无反顾地风雨兼程了。 新年总是在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到来,然而,“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是的,那无数的诗情画意等待着我们去感受,去描绘:洒满阳光的湖畔早晨,落满花瓣的小径黄昏,还有江南巷青石小路上的烟雨蒙蒙,北国和熙春风里一碧万顷的麦田……..
是的,尽管前行的道路依然坎坷,凛冽的寒风依然肆虏呼啸,但为了心中那曾经对自己许下的诺言,为了那不灭的希冀和美丽的曈憬,我们还是向前,向前……
站在新年这一雪白的起跑线上,向着明天,向着东方那轮冉冉升起的红日,让我们放飞心中的白鸽,以怒放的百合花般的心情,真诚地道一声;
新年,你好!!!
热闹的 新年>>
早晨,天气很好,清新的空气,明媚的阳光,晴朗的天空,白而柔软的云,如被水冲洗过的一样纯白。
今天的好天气,伴我的外公来探亲!呵呵,我的外公就是今天来。还带上外婆、表哥、姨妈。我当然高兴(说不定还收到利是呢,嘻嘻!~~)。
“啊哈哈,外公好,外婆好,新年快乐!”亲戚一到,我就卖口乖:“恭喜发财,财源滚滚来,红包跟着来!嘻嘻!”
外公外婆经不住我这一招,纷纷掏出红包:“那,给你!”
“谢谢外公外婆,今年你们走好运咯!”说着,我就“逃回房间”,把红包收好。
吃过团年饭后,我们齐齐看电视。9点了,爸爸好像忘了点什么似的,从房间拿出几样东西。。。
“来,阿妈、阿爸、小超(我的表哥),你们的利是钱,呵呵!”爸爸微笑的派钱。
等亲戚们睡后,我把爸爸拉到阳台。。。
“爸,你好象忘了点什么。。。”我问爸爸。
“我忘了什么?你说呀!”爸爸的好奇心很重。
“你忘了。。。你忘了。。。”我不好意思说出来(你们猜到我想说什么吗?):“恭喜发财,利是拿来!”
“噢,原来是这个。不,我决心以下,今年你别拿压岁钱了!”爸爸故意提高嗓子。
“呜,不好,你今年可是‘钱’程似锦,那么一点点,你也舍不得?”我说:“好吧好吧!”爸爸忍不住了,终于肯让步了。
梦想中的过年>>
“欢度春节”这些标语在电视机广告上经常可以见到,也正是这些标语为春节添上了欢喜的气氛。
每个人都在春节前上街购物,买件新衣服,新鞋等等。而我也不例外。听说这意味着新的一年能换然一新,来一个好运。我觉得春节也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当然对于我们来说是好的,有假放,有利是收。而对于清洁工来说,新年可是很辛苦的一段时期,他们在春节期间要打扫的垃圾增了很多。其实我们在开心的同时也不要破坏东西和乱扔东西,我们“不要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所以我们不要在公共场所玩的时候,不要乱扔东西,只有这样才能使清洁工人也能做到“欢度春节”。 政府也为人们能做到“欢度春节”,特意举办了一个烟花晚会。这个晚会是在十九那晚举行的,那晚有许多人到来,人们甚至要挤到出公路去了。烟花开始放了,首先在我们眼前的是一束束多彩多姿的烟花射上天空,再在空中爆,好象一朵朵美丽的鲜花。接着又有更多在空中爆开时的姿态多样的烟花。人们在观赏的期间还不时传出一阵阵的“哇”声。但是在烟花晚会完了,人们散去之后,牌坊(地方名)却变成了“垃圾场”了,垃圾是随地都是。这是清洁工人可忙个很,他们个个都弯低腰捡垃圾。我当时看到这样的情景想:那些清洁工捡完后一定是很累的了,明天就是大年初一了,也要做得那么累,真是很痛苦!所以我们不要乱扔东西了,使清洁工人也能做到“欢度春节”。 到大年初一那天,我很高兴得的和家人到广州玩玩。当我们来到广州后,广州给我的感觉是一个繁荣国际大城市,街上往来的人很多,但他们也比较是守规的。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们能自觉得把不要的东西扔到垃圾桶里,虽然也要一小部分人是不大守规矩的。但和我的家——肇庆相比可有一定的差距了,虽然肇庆比以前有所进步,也能在电视上宣传一下环保和提出了一些规章制度,但我觉得还是不够。这些规章制度还不是对广泛的人民起作用,而我们本身的环保意识还不够强,必须加强教育,而只有加强教育才是提高人民的环保意识的主要途径。
所以我们必须加强环保意识的教育,使我们成为一个文明的人,使清洁工人也能做到“欢度春节”,使我们的家——更美丽。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4557924.html
不给分还要作文
这句话出自政治学者杜兰笔下。他在1971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提出两大原理,其一是“世上没有免费午餐原理”;其二是“世上没有无懈可击的影响力原理”。
翻阅《贝尔格莱夫经济学词典》,见有“免费午餐”条,细阅之下,不禁自觉笔者较早前所写有关“免费午餐”的文章有“不详不尽”之弊。事实上,不断发现新资料或富有启迪性的新观点,正是读书的乐处。
在香港,“免费午餐”是一个家喻户晓的词。笔者可以说是第一个将这个词介绍到香港的传媒界人。和一般人甚至象牙塔中人一样,笔者向来以为这句至理名言是货币学派大师佛利民所“铸造”。1997年6月中旬,佛利民前往以色列接受希伯莱大学名誉博士学位时,与以色列国会财经委员会主席路年思言谈甚欢。路年思说,犹太教教义可用“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八个字概括之,其余都是次要;他请佛利民用一句简单的话来概括其经济学精义,佛利民脱口而出:“世上没有免费午餐——是我的经济理论的全部,其余只是枝节!”佛利民著作等身,见识精深博大,而竟用这几个如此浅俗的字概括他的学说,可见这句话含意之深。
其实,在此之前,“免费午餐”已是佛利民的“招牌货”。他于1972年出版的杂论集《一个经济学家的抗议》在1975年再版时,已改名为《世上没有免费午餐这回事》(There’s No Such Thing as a Free Lunch)。上述种种,令笔者得出这句话是佛利民所“发明”的结论。
但是,近读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教授大卫·波云的《经济结构术》(《Economic Statecraft》,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版),发现原来这句话出自政治学者杜兰笔下。他在1971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提出两大原理,其一是“世上没有免费午餐原理”;其二是“世上没有无懈可击的影响力原理”。
至此,我们当知道“免费午餐”并非佛利民所创。不过,佛利民名气大,杜兰亦只好让位了。而且事实上,对于此一“原理”的推广,佛利民是功不可没的。
一如大家所知,社会上任何低于市价的商品及服务,都是政府用纳税人的钱津贴的——享受“免费午餐”的“普罗大众”,亦因为被抽间接税而作了贡献——而由于派发“免费午餐”的行政费用特别高,“免费午餐”其实是十分昂贵的!
可是,据替《贝尔格莱夫》写“免费午餐”词条的作者的考证,“免费午餐”一词始见于19世纪,当时的酒吧和客栈,为了吸引客商光顾,纷纷在门外张贴广告,以“提供免费三文治和零食”为招徕;但顾客若只吃三文治而不“买醉”,很快就发现不能照字面解释来理解这句广告。不买饮料只索取三文治的人,毫无例外被“抛出门外”。显而易见,“没有免费三文治”,是“没有免费午餐”的“前身”。
正式用上“免费午餐”这个词,始于1933年美国 “新政”时期,为保守派政客和评论家所创用。比如著名评论家孟肯和以写《经济学入门》而享盛名的经济评论家亨利·赫列特,在著作中就多次用“免费午餐”来形容社会福利事业,以说明福利其实十分昂贵。众所周知,政府本身不能创造财富,政府费用必须靠抽税而得。换句话说,政府推行福利政策的资金来源,都由纳税人奉献,而执行福利政策又形成了庞大的政府架构,这就是免费福利成本高昂的根本原因。
到了越战期间,主张强迫征兵制度的人,认为适龄学子有义务应征,这是他们接受免费教育的回报。“天下没有免费午餐”,便是接受免费教育且认为教育真的免费的学子所应接受的现实。
越战结束之后,“免费午餐”一词渐渐无人提及。到了20世纪70年代初期,当时流行在T恤上印上一句时髦口号,“免费午餐”这句话逐渐被商人看中。不过,若非佛利民在《新闻周刊》的专栏上反复分析天下根本没有“免费午餐”这回事,“免费午餐”是不可能如此流行的。
上述种种,是笔者迄今为止所知有关“免费午餐”的全部。今后若再有新发现,当马上向大家报道。■
上传时间: 2003/8/17 文章来源:财经 本文由法律思想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
出自 《圣经》
有个故事: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从前,有一位爱民如子的国王,在他的英明领导下,人民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深谋远虑的国王却担心当他死后,人民是不是也能过着幸福的日子,于是他招集了国内的有识之士。命令他们找一个能确保人民生活幸福的永世法则。
三个月后,这班学者把三本六寸厚的帛书呈上给国王说:"国王陛下,天下的知识都汇集在这三本书内。只要人民读完它,就能确保他们的生活无忧了。"国王不以为然,因为他认为人民都不会花那么多时间来看书。所以他再命令这班学者继续钻研,两个月内,学者们把三本简化成一本。国王还是不满意,再一个月后,学者们把一张纸呈上给国王,国王看后非常满意地说:"很好,只要我的人民都真正日后有奉行这宝贵的智慧,我相信他们一定能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说完后便重重地奖赏了这班学者。
原来这张纸上只写了一句话: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