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健康是指处于健康和疾病两者之间的一种状态,即肌体内出现某些功能紊乱,但未影响到行使社会功能,主观上有不适感觉。它是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过渡阶段,在身体、心理上没有疾病,但主观上却有许多不适的症状表现和心理体验。其一,浑身无力,容易疲倦;其二,头脑不清爽,面部疼痛,眼睛疲劳,鼻塞眩晕、耳鸣、咽喉异物感;其三,睡眠不良,心懦气短,手足麻木感;其四,早晨起床有不快感,胸闷不适,颈肩僵硬,心烦意乱等等。
亚健康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表现症状较多,但最明显的有以下七个方面:
1.心血管症状:上楼或走动感到心慌.气短.胸闷.憋气;
2.消化系统症状:对饭菜没胃口,有时饿也不想吃,吃起来也没滋味;
3.骨关节症状:常感到腰酸背痛,或浑身不舒服,活动时脖子关节"咯咯"作响;
4.神经系统症状:常头疼.头晕.记忆力差,容易疲劳;
5.精神心理症状:莫名其妙地出现心烦意乱,遇到小事易生气,易紧张和恐惧;
6.睡眠症状:入睡较困难,凌晨易早醒,夜间常做恶梦;
7.泌尿系统症状:性功能低下或性要求降低.尿频.尿急.
我国很多学者都提出过亚健康的评价方法或诊断标准,其中陈国元、陈青山、刘保延、陶茂萱等学者提出的评价方法或诊断标准具有一定的影响力。2007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了《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从中医的角度对亚健康的概念、常见临床表现、诊断标准等进行了明确描述,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指出:亚健康是指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者,不能达到健康的标准,表现为一定时间内的活力降低、功能和适应能力减退的症状,但不符合现代医学有关疾病的临床或亚临床诊断标准。
国内对亚健康的研究多限于横断面调查,使用的工具多为自评量表或调查问卷。这些调查涉及到教师、公务员、企业人员、社区居民、医务人员等不同人群。由于各研究采用的亚健康定义不统一、应用的调查问卷或量表不统一,各研究报道的亚健康检出率差别也较大,大多在20%-80%之间。亚健康的检出率在不同性别、年龄、职业上有一定差异,与出生地、民族无关。一般女性的检出率高于男性,40-50岁年龄段较其他年龄段高发,教师、公务员高发。
导致亚健康的主要原因有:饮食不合理、缺乏运动、作息不规律、睡眠不足、精神紧张、心理压力大、长期不良情绪等
可以这么理解,亚健康是疾病的前期体现,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得不到改善,容易生病。
没有器官、组织、功能上的病症和缺陷,但是自我感觉不适,疲劳乏力,反应迟钝、活力降低、适应力下降,经常处在焦虑、烦乱、无聊、无助的状态中,自觉活得很累。
亚健康是指人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过度地带,要病而未病的状态,这个状态下,人的各个器官功能变得没有以前那么好,这个时候根据每个人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状态,身体的这个状态有两个走向,一个走向是变得越来越差,最后生病,一种走向则是变好,变回自然健康。
亚健康状态不仅仅指的是身体处于一种功能逐渐降低,要病未病的状态,同时对应心里也会存在比如压抑、低沉等不够健康的状态,比如很久没有轻松开心过了,变得麻木了等等。
从身体方面改善生活习惯,多运动,纠正身体到越来越好的状态,心情也会好,把心情控制在积极阳光的状态,身体也会逐渐的走向更好的状态,身心相互的。
从生活习惯和心理着手,把身体的运行纠正道自然健康的状态,把心里控制在积极阳光的状态,让身心进入正向循环,进入更自然健康的状态,那么身体和心理彼此促进,进入到美美哒更好的状态,那种身心健康快乐,工作生活越来越好的状态,除了开心其余不会再有什么了,那种感觉也只有自己去体验了才会知道,去吧,皮皮虾,去拥有自然健康,去体验人生的精彩。
介于疾病和健康之间的“中间状态”称为亚健康。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担心自己是否受到亚健康的伤害;忧虑自己正走入亚健康,再由亚健康走向疾病和死亡……这种担心有没有道理?有没有科学和实验依据?究竟何为亚健康?亚健康是怎么来的?有哪些危害?如何界定?
什么是亚健康?
当前,亚健康成热门话题,但谈的很多,真正准确了解其含义的少。
所谓亚健康状态,通俗的说,多指无临床症状和体征,或者有病症感觉而无临床检查证据,但已有潜在发病倾向的信息,处于一种机体结构退化和生理功能减退的低质与心理失衡状态。一般来说,亚健康状态由四大要素构成:即排除疾病原因的疲劳和虚弱状态,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或疾病前状态,在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上的欠完美状态,以及与年龄不相称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衰退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