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儒学经典思想 构建和谐人文校园
孔子作为古老中国的精神领袖与思想圣人,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之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创立者和奠基人.孔子儒学的经典思想之一便是他提出了著名的"仁"的思想,以至后来有人把孔子的思想概括为"仁学".孔子的"仁学"以人为本,强调道德的权威,人格的完善,家庭与社会的伦理秩序以及社会群体的共同利益."仁"的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儒学思想适时,适机地落实到现代学校教育工作中去,对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开展人文主义教育,构建和谐的校园氛围,赢得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的成功,都具有极大的启示意义.
一 儒家的仁学崇德思想对学校开展人文教育的积极影响.
1.思想内容上的指导意义.
孔子的教学内容"六艺"(礼:德育,乐:美育,射和御:军事体育,书和数:科学文化知识)包括道德教育,科学文化教育和技能训练三部分.但这三部分内容并非等量齐观的,从"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个关于仁的重要定义来看,孔子显然是把"学会做人"即德育放在基础或首要的地位来强调.孔子还特别强调"德"是君子的标志,如"君子怀德,小人怀土"(《论语'里仁》);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渊》)等.由于"乐"教相当于现代的美育,军事技能相当于现代军事体育,科学文化知识就是智育.因此我们可以说,孔子在2500年前就已经明确提出了教学内容应包括德,智,体,美四个方面,并且应以德育为基础,把德育放在首位.这种教育思想对学校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至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在我们中小学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为新世纪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今天,仍然要着重指出素质教育中最关键,最重要的是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即如何做人,做什么样的人的教育.
2.施教方法上的深远影响.
孔子的德育以"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所谓"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这里的本就是做人的根本,"务本"就是要学会做人,做一个有仁爱之心,能"泛爱众"和"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即能为人民大众谋福利)的人,也只有这种人才有可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就是具有最理想,最完善人格的人.但是这样的崇高目标不是一蹴而就,一步就能达到的,必须有适当的培养途径和方法才能逐渐完善人格的塑造,达到最终的人文教育目标.孔子提出"由近及远,推己及人"就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最好方法.其具体实施步骤则是:孝,悌,忠,信,即先从自己最亲近的人开始培养仁爱之心(这是最容易做到的,也是德育的最起码要求),然后逐步扩展:在对父母尽孝的基础上,进一步上推到对长辈,对上级领导乃至国家领导人都要尊重和敬爱;向下推则要求对子女要"慈"(父慈才能子孝),对下级也要像对子女一样关怀,爱护,帮助……(即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思想的延伸);在对兄弟友爱("悌")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广到对平辈也要讲友爱,对朋友也要态度真诚讲求信用.这就是"由近及远"逐步做到孝,悌,忠,信的要求.当这几步都已做到以后,再进一步要求"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的道德修养(即关于"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忠恕之道的修养).孔子认为通过这样的努力,最终一定能把仁爱之心进一步扩展到全社会,达到"泛爱众"的要求.这样的道德实施方法,每一步都是按照由近及远,由亲至疏的顺序,既体现了由易到难的原则,也使人觉得合情合理,符合人之常情,愿意这样去做.因而这种实施德育的方法仍然十分适用于现在中小学开展德育工作,便于中小学生去躬行践履,能顺其自然地收到一定的成效.我在实际的班级管理中,要求学生"吾日三省吾身",并且每天都抽三,五分钟时间来反省自己一天来的行为,举动乃至学习等情况,要求学生每天先反思自己,总结自己,让自己对自己的成长一清二楚,自己找到自己的人格缺陷,每天去克服,去完善.每两三周还开展一次"评头论足"班队会,通过大家相互间对他人和自己的点评,指出你认为最值得信赖的同学和你认为需要再努力的一些方面.这样由自己为起点,向外扩散,"由己及人",逐渐让学生学会对自己负责任,进而才能对他人,集体,社会负责任!我还让同学们每月给自己的父母,长辈写一封信,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生活中的亲情,增进他们对亲情的感悟和理解,推己及人,由近及远,再推广到朋友之情,师生之情.这样的人文道德教育就会是有本之木,有源之水,让学生受益匪浅.
3.人文目标上的科学定向
人文精神作为一种崇高的精神力量,它是人的一种综合的,积极的潜质.在中小学校全面开展德育是其重要的内容.从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角度看,培养"四有"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现阶段中小学德育的教育目标,其中"有道德"是首要的内容.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尽管国家在推行素质教育,但社会上"望子成龙","学而优则仕"的影响依然存在,"考高分,上大学,挣大钱","考研拿硕士博士","出国留学拿'绿卡'",是一些学生和家长的奋斗目标.他们认为,只有这些才是实在的,其它一切都是虚的,导致了只重智育忽视德育的现象日趋严重.这是一个多么可悲的现实呀!要知道,两千五百年前的孔子就提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意思是说一般的人只知晓自己的利益,君子除了知晓自己的利益外,还知晓社会的道义.如果放任一己私欲,就会导致不良后果,"放于利而行,多怨"(《论语·里仁》).当欲望与道义发生冲突时,应"以义制利",在某些极端的情况下,甚至可以为了不违背仁道而牺牲自己的生存欲,"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台湾著名的教育家高震东曾这样形容德育的重要性:"智育没有德育做基础,智育就是犯罪的帮凶.体育没有德育做基础,体育就是暴力的前卫.美育没有德育做基础,美育就是腐化的催化剂".
在实施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教师要深入,持久地进行有针对性,实效性的"五爱"教育,要使中小学生懂得爱祖国是中国人民的最起码,最基本的道德品质,也是全民族的崇高道德.记得古代微子因纣王无道而出走,箕子因此被贬为奴隶,比干因劝谏而被处死,三人皆为了心中的仁道,舍弃了趋利避害的私欲,故儒学称其为"殷有仁"(《论语·微子》).我们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教育,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如加强历史,地理,文学等人文科学的学习,用切实可行的人文教育来陶冶他们的道德情操,促使学生的人文知识内化为人文精神.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寻找一些具有高尚道德的榜样,像屈原,岳飞,文天祥,刘胡兰等,教育学生明白这些中华民族的伟大榜样之所以能流芳百世,就是因为在他们身上体现了一种可贵的精神,以此来帮助和鼓励学生理解历史上高尚的人文思想和人文精神,促进学生对日常生活实践的人文反思,唤醒青少年一代真正内在的人文需要,切实增强他们对功利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人文意识的批判力和抵抗力,使他们真正感受和体验到人的尊严和人性的美好.积极做到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并举,全面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二 儒家追求的普遍性仁爱理想奠定了营造和谐人文校园的基石
孔子的理想是要实现人与人之间充满仁爱的大同世界,普遍性的仁爱可以说构成了儒家思潮旨在追求的一个崇高理想.儒家思想主张"德治"和"仁政",主张"以民为本",奠定了我们今天提出以人为本,实施人文化管理,构建和谐人文校园的基础.
1."恭,宽,信,敏,惠"是实施学校人文化管理的必要途径.
笔者认为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在对待教师的管理上,实施"孔子"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的思想策略是必不可少的.孔子提出的"能行五者"——"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对当今校长管理学校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我认为它是校长实施人文化管理,构建和谐校园的必要选择.
我们学校的杨校长就努力实践着这五个字.就说"敏"(勤勉,奋勉)吧!杨校长工作勤勤恳恳,毫不懈怠,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领大家同心干.他经常与学生谈心,让校园管理紧扣学生的心弦.他能为六年级徐丹阳同学报考"杭外"的思想波动,屈膝长谈两个多小时,让学生得到精神的疏通,他与学生的感情也得到异常的融洽;他给全校师生树立了"文明,卫生弯弯腰"的榜样——见到塑料袋,纸屑便立刻捡在手里丢入垃圾箱;他办公室的灯光经常亮到深夜,而早晨健入校园的步伐却时常率先而至……他就是这样孜孜不倦地热情工作着,他坚持用一颗火热的心去温暖全校师生的心田,用辛勤的汗水去美化学校——这共同学习,工作的乐园!再说"宽"吧!杨校长在管理中坚持以宽容为本,勇于接受不同的意见,讲究民主,校务公开,广纳贤言,对与自己政见不同者,提意见者虚心相待,做到了包容宽厚,解放老师们的思想和个性,放飞老师们的理想和激情,让他们敢想,敢说,敢做,形成了和谐的校园文化.而且时常给教师以人文关怀,让学校给教师以家的感觉,经常组织教师参加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组织"打红五"比赛,组织舞会,组织登西山比赛,组织师生拔河,组织班主任休假学习等等.当然杨校长从不姑息错误,该批评就严厉批评,但都以满腔的热情去帮助犯错误的人,使其改过自新,轻装上阵,投身于学校的工作,使学校处处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成为教师成就事业的舞台,成为享受教育幸福的和谐乐园,这样最终形成了新型的宽严适度的和谐的校园管理文化.
2."爱之,能勿劳乎 "的师生,生生关系是构建和谐人文校园的有力保证
教师和学生是构成学校人际关系的主体,因此构建和谐人文校园首先需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彻底转变角色意识,即在教育全程中,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成为全体学生衷心信赖的亲密伙伴,学生则是以教育活动的主体而存在.教师要时时,处处与学生展开平等对话,深入到学生群体之中,真心实意地去尊重,理解,关怀每一个学生,特别要厚爱处于暂时后进状态的学生;教师要时时刻刻将自己的行动体现在一个"爱"字上,"因人而异"地展开对每一个学生的"不倦"教导.古今中外的许多教育家,都把爱学生看作是教师毕生最基本的美德.孔子说:"爱之,能勿劳乎 忠焉,能勿诲乎".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有人曾向小学著名教育家王企贤老师取经,王老师回答说:"要说有什么经验嘛,也很简单,只有一个字,就是爱,爱你所从事的事业,爱你所教的学生."因此,我认为教师只有对学生付诸无私的爱,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才能建立新型的平等互爱的师生关系,才能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才能保证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
其次,构建和谐校园需要建立和谐的生生关系.如果把友谊比作财富,那么就教育同学们珍惜这份同窗之情.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青少年时代的友谊是最纯真的.同学们要关心与自己同窗读书的伙伴,向有困难的同学伸出你的援助之手,让他们感受到温馨美好的同学友情.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 这句话教导我们在出现问题时多从自身寻找原因.与同学相处,少一点抱怨,多一点理解,保持良好的心态,宽容待人,团结互助,是打造健康和谐的同学关系的重要因素.
3."修己以敬人,修己以安人"的师生道德追求是营造和谐人文校园的长远之计
孔子在追求普遍性仁爱的过程中,就曾经说过:"修己以敬人,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可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是多么的重要,这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个体基础.学校的校长,老师,同学乃至家长,都应该做到修身养性,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如:学生不小心弄脏了衣服,我把他洗干净;下课过路时发现地上有一片纸,我拾起来;孩子提出要向希望工程捐款,我鼓励他支持他;上洗手间看见一个水龙头还在漏水,我拧上它; 放学时教室里灯还亮着,我关上它;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遇上外地客人问路,我耐心细致地告诉他带领他……相信校园内的人们都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都从小事中践行自己的道德素质,校园的人文文化也将更加和谐,校园的人文品位也会更加高尚,校园的人文和谐将长久不衰.
参考文献:
1.郭齐家,《中国教育思想史》,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
2.胡寅生主编,《小学教育学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3.来可泓,《论语直解》,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10
4.网文,《孔子的教育思想研究》黑龙江省教育学院 孔祥发发表
5.何克抗 ,《孔子教育思想与教育的四大支柱》,《教育技术通讯》
6.网文,《"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浅谈德育教育的"根本"及"方法"》江苏溧阳市南渡高级中学 刘国营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