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和地支合称干支。十天干分别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干和地支组合便成为以「甲子」为首的六十干支循环。
历史上以干支纪年、纪月、纪日和纪时的起始年代各不相同。干支纪年和纪日已使用了二、三千年。月份和时辰本来只与十二地支配对,后来人们根据年干订定月干,又根据日干订定时干,把年、月、日、时的干支合成八字。汉族生肖中的十二种动物的选择并不复杂,它与汉族人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相接近的,是可以猜测的。在十二种生肖动物,大致可将其分为三类:一类是已被驯化的“六畜”,即牛、羊、马、猪、狗、鸡,它们是人类为了经济或其它目的而驯养的,占十二种动物的一半。“六畜”在中国的农业文化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六畜兴旺”代表着家族人丁兴旺、吉祥美好。春节时人们一般都会提“六畜兴旺”,因此这六畜成为生肖是有其必然性的。第二类是野生动物中为人们所熟知的,与人的日常、社会生活有着密切关系的动物,它们是虎、兔、猴、鼠、蛇,其中有为人们所敬畏的介入人类生活的,如虎、蛇;也有为人们所厌恶、忌讳,却依赖人类生存的鼠类;更有人们所喜爱的,如兔、猴。第三类是中国人传统的象征性的吉祥物——龙,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集许多动物的特性于一体的“人造物”,是人们想象中的“灵物”。龙代表富贵吉祥,是最具象征色彩的吉祥动物,因此生肖中更少不了龙的位置。
从以上可以看出生肖动物的选择并不是随意的,而是有一定的涵义,人们所选择的动物都是出于不同的角度,并带有一定意义。
那么这十二种动物又是按照什么顺序排列的呢?前面说到,生肖产生于远古动物崇拜,图腾崇拜的氛围之中,人们仅是用动物来借代序数符号与地支相配,为什么选择这十二种动物,谁先谁后,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排列并没有定论,由于生肖是产生于远古的古老文化,因时间的久远人们已将排列的初衷丢失了,今人的传说故事等只是对它的附会,只能依赖于传说和想象。关于生肖排列问题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解释。
一是民间传说故事中的生肖排列。
汉族民间故事说:当年轩辕黄帝要选十二动物担任宫廷卫士,猫托老鼠报名,老鼠给忘了,结果猫没有选上,从此与鼠结下冤家。大象也来参赛,被老鼠钻进鼻子,给赶跑了,其余的动物,原本推牛为首,老鼠却窜到牛背上,猪也跟着起哄 ,于是老鼠排第一,猪排最后。虎和龙不服,被封为山中之王和海中之王,排在鼠和牛的后面。兔子又不服,和龙赛跑,结果排在了龙的前面。狗又不平,一气之下咬了兔子,为此被罚在了倒数第二。蛇、马、羊、猴、鸡也经过一番较量,一一排定了位置,最后形成了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的顺序。传说故事虽不是对问题的科学解释 ,但它却体现了人们希望对十二生肖的选择做出解释的愿望。
二是中国古代学者从古代昼夜十二时辰的角度解说地支和肖兽的配属关系。
黑天苟地,混沌一片,鼠,时近夜半之际出来活动,将天地间的混沌状态咬出缝隙,“鼠咬天开”,所以子属鼠。天开之后,接着要辟地,“地辟于丑”,牛耕田,该是辟地之物,所以以丑属牛。寅时是人出生之时,有生必有死,置人于死地莫过于猛虎,寅,又有敬畏之义,所以寅属虎。 卯时,为日出之象,太阳本应离卦,离卦象火,内中所含阴爻,为太阳即月亮之精玉 兔,这样,卯便属兔了。辰,三月的卦象,此时正值群龙行雨的时节。辰自然就属了龙。巳 ,四月的卦象,值此之时,春草茂盛,正是蛇的好日子,如鱼儿得水一般。另外,巳时为上午,这时候蛇正归洞,因此,巳属蛇。午,下午之时,阳气达到极端,阴气正在萌生。马这种动物,驰骋奔跑,四蹄腾空,但又不时踏地。腾空为阳,踏地为阴,马在阴阳之间跃进, 所以成了午的属相。羊,午后吃草为最佳时辰,容易上膘,此时为未时,故未属羊。未之后申时,是日近西山猿猴啼的时辰,并且猴子喜欢在此时伸臂跳跃,故而猴配申。酉为月亮出 现之时,月亮属水,应着坎卦。坎卦,其上下阴爻,而中间的阳爻代表太阳金乌之精。因 此,酉属鸡。夜幕降临,是为戌时。狗正是守夜的家畜,也就与之结为戌狗。接着亥时到, 天地间又浸入混沌一片的状态,如同果实包裹着果核那样,亥时夜里覆盖着世间万物。猪是只知道吃的混混沌沌的生物,故此猪成了亥的属相。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持此观点。
三是按中国人信阴阳的观念,将十二种动物分为阴阳两类,动物的阴与阳是按动物足趾的奇偶参差排定的。
动物的前后左右足趾数一般是相同的,而鼠独是前足四,后足五,奇偶同体 ,物以稀为贵,当然排在第一,其后是牛,四趾(偶);虎,五趾(奇);兔,四趾(偶);龙, 五趾(奇);蛇,无趾(同偶);马,一趾(奇);羊,四趾(偶);猴,五趾(奇);鸡,四趾(偶) ;狗,五趾(奇);猪,四趾(偶)。持这种说法的是宋人洪巽,明代学者郎瑛在其基础上进行 了归类,在其所著的《七修类稿·十二生肖》中提出“地支在下”,因此别阴阳当看足趾数目。鼠前是四爪,偶数为阴,后足五爪,奇数为阳。子时的前半部分为昨夜之阴,后半部 分为今日之阳,正好用鼠来象征子。牛、羊、猪蹄分,鸡四爪,再加上兔缺唇且四爪,蛇舌分,六者均应合偶数,属阴,占了六项地支。虎五爪,猴、狗也五爪,马蹄圆而不分,六者均为奇数,属阳,连同属阳的鼠,占了另外六项地支。郎瑛的归类法,是借洪巽的分类法, 二者大同小异。
以上三种解释分别从不同角度来解释生肖的排列,民间有关生肖动物排列的传说故事非常丰富,这些传说故事的流传一方面丰富了生肖的内容,另一方面又促进了生肖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将十二种生肖动物分为阴阳两类,将其纳入中国人五行信仰的观念之中,目的是将属相与人生仪礼相关连,将阴阳、五行与生肖对应起来,从而解释其它有关的人生文化现象。中国古代以天为“主”,以地为“从”。“天”和“干”互联叫做“天干”;“地”和“支”互联叫做“地支”,合起来就是“天干地支”。天干地支相当于树干和树叶。它们是一个互相依存,互相配合的整体。
天干有十个字,依次顺序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总称为“十天干”。
地支有十二个字,依次顺序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总称为“十二地支”。
十二生肖的由来,要从天干地支和二十八宿说起。早在六千年前,我国古代人民就通过对天象的观察而发现太阳和月亮一年要会合十二次,每次会合的位置不同,所以古人 将太阳运行一圈的轨道分为十二等份,即十二宫,以“子丑寅卯”等代表一年的十二个月,周而复始,并以“甲乙丙丁”等与“子丑寅卯”等相配使用,用以纪年、纪日。这便是“天干地支”的由来。天干地支在古代被人们用在很多地方,人们用天干和地支的组合来计年,由于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最小公倍数是六十,所以天干地支计年每六十年一个轮回,称为六十花甲子。地支也被古人用来计方位,子为正北,卯为正东,午为正南,酉为正西。当二十八宿中的虚日鼠运行到正北即子位时,其他11个方位上的星宿分别为丑位上是牛金牛,寅位上是尾火虎,卯位上是房日兔,辰位上是亢金龙,巳位上是翼火蛇,午位上是星日马,未位上是鬼金羊,申位上是觜火猴,酉位上是卯日鸡,戌位上是娄金狗,亥位上是室火猪。这里先说一下二十八宿的命名方法,二十八宿名称都是由三个字组成的,第一个字为宿名,第二个字在每一相中的七宿分别冠以日月五行,最后一个字是象征动物。现在再回头看看虚日鼠运行到子位时十二地支方位上的十二宿的象征动物。我们会发现,他们正好是十二生肖中的十二个动物。再加上他们所处的地支方位,就有了我们常说的“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十二生肖源于何时,今已难于细考。长期以来,不少人将《论衡》视为最早记载十二生肖的文献。《论衡》是东汉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的名著。《论衡·物势》载:“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午,马也。子,鼠也。酉,鸡也。卯,兔也。……亥,豕也。未,羊也。丑,牛也。……巳,蛇也。申,猴也。”以上引文,只有十一种生肖,所缺者为龙。该书《言毒篇》又说:“辰为龙,巳为蛇,辰、巳之位在东南。”这样,十二生肖便齐全了,十二地支与十二生肖的配属如此完整,且与现今相同。
生肖为何取数十二?《周礼·春官·冯相氏》载:“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八星之位,辨其叙事,以会天位。”时间的分割以十二累进,一纪十二年,一年十二个月,一日十二时辰。《国语·晋语四》载:“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甚至天子妻妾也有“十二女”之说,《后汉书·荀爽传》:“故天子娶十二妇,天之数也;诸侯以下各有等差,事之降也。”
另一种说法,十二生肖的选用与排列,是根据动物每天的活动时间确定的。我国从汉代开始,便采用十二地支记录一天的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两个小时,夜晚十一时到凌晨一时是子时,此时老鼠最为活跃。凌晨一时到三时,是丑时,牛正在反刍。三时到五时,是寅时,此时老虎到处游荡觅食,最为凶猛。五时到七时,为犯时,这时太阳尚未升起,月亮还挂在天上,此时玉兔捣药正忙。上午七时到九时,为辰时,这正是神龙行雨的好时光。九时到十一时,为巳时,蛇开始活跃起来。上午十一时到下午一时,阳气正盛,为午时,正是天马行空的时候。下午一时到三时,是未时,羊在这时吃草,会长得更壮。下午三时到五时,为申时,这时猴子活跃起来。五时到七时,为酉时,夜幕降临,鸡开始归窝。晚上七时到九时,为戌时,狗开始守夜。晚上九时到十一时,为亥时,此时万籁俱寂,猪正在鼾睡。
生肖的选择与排列
汉族生肖中的十二种动物的选择并不复杂,它与汉族人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相接近的,是可以猜测的。在十二种生肖动物,大致可将其分为三类:一类是已被驯化的“六畜”,即牛、羊、马、猪、狗、鸡,它们是人类为了经济或其它目的而驯养的,占十二种动物的一半。“六畜”在中国的农业文化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六畜兴旺”代表着家族人丁兴旺、吉祥美好。春节时人们一般都会提“六畜兴旺”,因此这六畜成为生肖是有其必然性的。第二类是野生动物中为人们所熟知的,与人的日常、社会生活有着密切关系的动物,它们是虎、兔、猴、鼠、蛇,其中有为人们所敬畏的介入人类生活的,如虎、蛇;也有为人们所厌恶、忌讳,却依赖人类生存的鼠类;更有人们所喜爱的,如兔、猴。第三类是中国人传统的象征性的吉祥物——龙,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集许多动物的特性于一体的“人造物”,是人们想象中的“灵物”。龙代表富贵吉祥,是最具象征色彩的吉祥动物,因此生肖中更少不了龙的位置。
从以上可以看出生肖动物的选择并不是随意的,而是有一定的涵义,人们所选择的动物都是出于不同的角度,并带有一定意义。
那么这十二种动物又是按照什么顺序排列的呢?前面说到,生肖产生于远古动物崇拜,图腾崇拜的氛围之中,人们仅是用动物来借代序数符号与地支相配,为什么选择这十二种动物,谁先谁后,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排列并没有定论,由于生肖是产生于远古的古老文化,因时间的久远人们已将排列的初衷丢失了,今人的传说故事等只是对它的附会,只能依赖于传说和想象。关于生肖排列问题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解释。
一是民间传说故事中的生肖排列。
汉族民间故事说:当年轩辕黄帝要选十二动物担任宫廷卫士,猫托老鼠报名,老鼠给忘了,结果猫没有选上,从此与鼠结下冤家。大象也来参赛,被老鼠钻进鼻子,给赶跑了,其余的动物,原本推牛为首,老鼠却窜到牛背上,猪也跟着起哄 ,于是老鼠排第一,猪排最后。虎和龙不服,被封为山中之王和海中之王,排在鼠和牛的后面。兔子又不服,和龙赛跑,结果排在了龙的前面。狗又不平,一气之下咬了兔子,为此被罚在了倒数第二。蛇、马、羊、猴、鸡也经过一番较量,一一排定了位置,最后形成了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的顺序。传说故事虽不是对问题的科学解释 ,但它却体现了人们希望对十二生肖的选择做出解释的愿望。
二是中国古代学者从古代昼夜十二时辰的角度解说地支和肖兽的配属关系。
黑天苟地,混沌一片,鼠,时近夜半之际出来活动,将天地间的混沌状态咬出缝隙,“鼠咬天开”,所以子属鼠。天开之后,接着要辟地,“地辟于丑”,牛耕田,该是辟地之物,所以以丑属牛。寅时是人出生之时,有生必有死,置人于死地莫过于猛虎,寅,又有敬畏之义,所以寅属虎。 卯时,为日出之象,太阳本应离卦,离卦象火,内中所含阴爻,为太阳即月亮之精玉 兔,这样,卯便属兔了。辰,三月的卦象,此时正值群龙行雨的时节。辰自然就属了龙。巳 ,四月的卦象,值此之时,春草茂盛,正是蛇的好日子,如鱼儿得水一般。另外,巳时为上午,这时候蛇正归洞,因此,巳属蛇。午,下午之时,阳气达到极端,阴气正在萌生。马这种动物,驰骋奔跑,四蹄腾空,但又不时踏地。腾空为阳,踏地为阴,马在阴阳之间跃进, 所以成了午的属相。羊,午后吃草为最佳时辰,容易上膘,此时为未时,故未属羊。未之后申时,是日近西山猿猴啼的时辰,并且猴子喜欢在此时伸臂跳跃,故而猴配申。酉为月亮出 现之时,月亮属水,应着坎卦。坎卦,其上下阴爻,而中间的阳爻代表太阳金乌之精。因 此,酉属鸡。夜幕降临,是为戌时。狗正是守夜的家畜,也就与之结为戌狗。接着亥时到, 天地间又浸入混沌一片的状态,如同果实包裹着果核那样,亥时夜里覆盖着世间万物。猪是只知道吃的混混沌沌的生物,故此猪成了亥的属相。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持此观点。
三是按中国人信阴阳的观念,将十二种动物分为阴阳两类,动物的阴与阳是按动物足趾的奇偶参差排定的。
动物的前后左右足趾数一般是相同的,而鼠独是前足四,后足五,奇偶同体 ,物以稀为贵,当然排在第一,其后是牛,四趾(偶);虎,五趾(奇);兔,四趾(偶);龙, 五趾(奇);蛇,无趾(同偶);马,一趾(奇);羊,四趾(偶);猴,五趾(奇);鸡,四趾(偶) ;狗,五趾(奇);猪,四趾(偶)。持这种说法的是宋人洪巽,明代学者郎瑛在其基础上进行 了归类,在其所著的《七修类稿·十二生肖》中提出“地支在下”,因此别阴阳当看足趾数目。鼠前是四爪,偶数为阴,后足五爪,奇数为阳。子时的前半部分为昨夜之阴,后半部 分为今日之阳,正好用鼠来象征子。牛、羊、猪蹄分,鸡四爪,再加上兔缺唇且四爪,蛇舌分,六者均应合偶数,属阴,占了六项地支。虎五爪,猴、狗也五爪,马蹄圆而不分,六者均为奇数,属阳,连同属阳的鼠,占了另外六项地支。郎瑛的归类法,是借洪巽的分类法, 二者大同小异。
以上三种解释分别从不同角度来解释生肖的排列,民间有关生肖动物排列的传说故事非常丰富,这些传说故事的流传一方面丰富了生肖的内容,另一方面又促进了生肖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将十二种生肖动物分为阴阳两类,将其纳入中国人五行信仰的观念之中,目的是将属相与人生仪礼相关连,将阴阳、五行与生肖对应起来,从而解释其它有关的人生文化现象。
中国古代以天为“主”,以地为“从”。“天”和“干”互联叫做“天干”;“地”和“支”互联叫做“地支”,合起来就是“天干地支”。天干地支相当于树干和树叶。它们是一个互相依存,互相配合的整体。
天干有十个字,依次顺序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总称为“十天干”。
地支有十二个字,依次顺序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总称为“十二地支”。
十二生肖的由来,要从天干地支和二十八宿说起。早在六千年前,我国古代人民就通过对天象的观察而发现太阳和月亮一年要会合十二次,每次会合的位置不同,所以古人 将太阳运行一圈的轨道分为十二等份,即十二宫,以“子丑寅卯”等代表一年的十二个月,周而复始,并以“甲乙丙丁”等与“子丑寅卯”等相配使用,用以纪年、纪日。这便是“天干地支”的由来。天干地支在古代被人们用在很多地方,人们用天干和地支的组合来计年,由于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最小公倍数是六十,所以天干地支计年每六十年一个轮回,称为六十花甲子。地支也被古人用来计方位,子为正北,卯为正东,午为正南,酉为正西。当二十八宿中的虚日鼠运行到正北即子位时,其他11个方位上的星宿分别为丑位上是牛金牛,寅位上是尾火虎,卯位上是房日兔,辰位上是亢金龙,巳位上是翼火蛇,午位上是星日马,未位上是鬼金羊,申位上是觜火猴,酉位上是卯日鸡,戌位上是娄金狗,亥位上是室火猪。这里先说一下二十八宿的命名方法,二十八宿名称都是由三个字组成的,第一个字为宿名,第二个字在每一相中的七宿分别冠以日月五行,最后一个字是象征动物。现在再回头看看虚日鼠运行到子位时十二地支方位上的十二宿的象征动物。我们会发现,他们正好是十二生肖中的十二个动物。再加上他们所处的地支方位,就有了我们常说的“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十二生肖源于何时,今已难于细考。长期以来,不少人将《论衡》视为最早记载十二生肖的文献。《论衡》是东汉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的名著。《论衡·物势》载:“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午,马也。子,鼠也。酉,鸡也。卯,兔也。……亥,豕也。未,羊也。丑,牛也。……巳,蛇也。申,猴也。”以上引文,只有十一种生肖,所缺者为龙。该书《言毒篇》又说:“辰为龙,巳为蛇,辰、巳之位在东南。”这样,十二生肖便齐全了,十二地支与十二生肖的配属如此完整,且与现今相同。
生肖为何取数十二?《周礼·春官·冯相氏》载:“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八星之位,辨其叙事,以会天位。”时间的分割以十二累进,一纪十二年,一年十二个月,一日十二时辰。《国语·晋语四》载:“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甚至天子妻妾也有“十二女”之说,《后汉书·荀爽传》:“故天子娶十二妇,天之数也;诸侯以下各有等差,事之降也。”
另一种说法,十二生肖的选用与排列,是根据动物每天的活动时间确定的。我国从汉代开始,便采用十二地支记录一天的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两个小时,夜晚十一时到凌晨一时是子时,此时老鼠最为活跃。凌晨一时到三时,是丑时,牛正在反刍。三时到五时,是寅时,此时老虎到处游荡觅食,最为凶猛。五时到七时,为犯时,这时太阳尚未升起,月亮还挂在天上,此时玉兔捣药正忙。上午七时到九时,为辰时,这正是神龙行雨的好时光。九时到十一时,为巳时,蛇开始活跃起来。上午十一时到下午一时,阳气正盛,为午时,正是天马行空的时候。下午一时到三时,是未时,羊在这时吃草,会长得更壮。下午三时到五时,为申时,这时猴子活跃起来。五时到七时,为酉时,夜幕降临,鸡开始归窝。晚上七时到九时,为戌时,狗开始守夜。晚上九时到十一时,为亥时,此时万籁俱寂,猪正在鼾睡。
是按照干支来排列的,就是天干和地支
天干和地支合称干支。十天干分别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干和地支组合便成为以「甲子」为首的六十干支循环。
历史上以干支纪年、纪月、纪日和纪时的起始年代各不相同。干支纪年和纪日已使用了二、三千年。月份和时辰本来只与十二地支配对,后来人们根据年干订定月干,又根据日干订定时干,把年、月、日、时的干支合成八字。
想进一步了解就去http://gb.weather.gov.hk/gts/time/stemsandbranchesc.htm看看吧
至于十二生肖的排列顺序,也有各种传说。一种传说是,轩辕黄帝要选十二个动物担任宫廷侍卫,猫托老鼠报名,老鼠给忘了,结果猫设选上,从此跟老鼠结成冤家。大象也未报名,被老鼠钻进鼻子,给赶跑了。剩下的动物,原本推牛居首尾,老鼠窜到了牛背上,猪跟着起哄,这样老鼠排第一,猪排在老末。虎和龙不服,被封为山中之王和海中之王,排在鼠和牛的后面。兔子又不服,和龙赛跑,结果排在了龙的前面。狗又不平,一气之下咬了兔子,为此被罚在了倒数第二。蛇、马、羊、猴、鸡也经过一番较量,—一排定了位置,最后形成了鼠、牛、虎、免、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的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