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而上学(英语:Metaphysics)是指研究存在和事物本质的学问。形而上学是哲学研究中的一个范畴,被视为“第一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形而上学家们试图阐明人们用以理解世界的基本概念(范畴),例如存在、客体(objects)及其性质、空间和时间、因果和可能性。
形而上学的主要分支学科之一是本体论,即对基本范畴及其相互关连的研究。另一个形而上学的主要分支是宇宙论,即对本源(如果有的话)、基本结构、本性(nature)、宇宙动力学的研究。
扩展资料:
英语“metaphysics”或拉丁语“metaphysica”一词源自希腊语:μετά(metá),意思是之后或之上,而 φυσικά(physiká)在希腊语原意是“自然,自然的产物”,两个字根组合起来μεταφυσικά的意思就是“在自然之后”。
metaphysica的出现其实由于亚里斯多德在他的作品集中,把他对逻辑、含义和原因等抽象知识的讨论编排在他讨论物理学的书册《自然学》(Φυσικά)之后,并给这些讨论一个标签:“在自然学之后”(τὰ μετὰ τὰ φυσικὰ βιβλία),意即在《自然学》之后的书册)。
而这个用语被拉丁语注解家错误地理解为“超越于自然学的科学”。而亚里斯多德在书中讨论的问题成为了形而上学的很多基本问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形而上学
1、概念定义
形而上学一般特指用孤立和静止的观点看世界的哲学思想,有时泛指同经验科学相对应的各种抽象的哲学理论。
2、词义演变
形而上学的英文单词是Metaphysics。公元前一世纪安德罗尼克编辑古希腊哲学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的著作时,把其中专讲事物的本性以及事物发生、发展的原因的一些篇章放在《物理学》之后,定名为“在物理学之后”。中世纪时有人把“在物理学之后”合成一个词。直译成汉语,应是“后物理学”。从十三世纪起,“后物理学”被当作哲学代名词使用,指的是从理性的角度来探索上帝、灵魂和天使等学问。
我国近代著名旅欧学者严复在翻译《物理学之后》这本书时,根据《易经》中的一段话“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将书名译为《形而上学》。
后来形而上学一词演变为特指与辩证法相对立的哲学观点。
3、基本观点
形而上学是同辩证法相对立的哲学体系。
①以孤立的观点同辩证法联系的观点相对立;(就事物关系而言)
②以静止不变观点同辩证法变化发展观点相对立;
③以片面的观点同辩证法全面的观点相对立;(就一个事物而言)
④否认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这是它同辩证法对立的焦点。
形而上学就是依照书本理论,经验,和个人的所知所想来去事物的发展情况作出主观上的臆断,是相对于辩证唯物主义的一种错误的认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