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的主要习性有哪些?

2024-11-09 10:00:54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研究昆虫习性,找出其中可供利用的特性,对于害虫防治策略的设计和益虫的保护与利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概括起来昆虫的主要习性有如下几个方面: (1)昆虫活动的昼夜节律。绝大多数昆虫的活动如摄食、求偶、交配等均有它的昼夜节律。因此,有日出性昆虫 (白昼活动),如蝶类、蜻蜓、步甲等;夜出性昆虫 (夜间活动),如蛾类、地下害虫、钻蛀害虫、吸血蚊类等;弱光性昆虫(黎明和黄昏时活动),如粘虫等。 (2)昆虫的趋性。昆虫对外界刺激所产生的定向反应,称为趋性。昆虫的趋性主要有趋光性和趋化性两种。昆虫对光产生向着光源方向活动的反应,称为趋光性。各种昆虫对不同光波有不同的反应。大多数夜出性昆虫 (如夜蛾、螟蛾)、地下害虫 (如蝼蛄)以及叶蝉、飞虱、金龟甲等对灯光 (特别是短波光线)表现出正趋性。日出性种类 (如蝶、蝇、蜂)对日光也有正趋性。昆虫对于化学物质的刺激而产生的反应行为称为趋化性。与昆虫的觅食、求偶、避敌、产卵等密切相关。例如十字花科植物中所含的芥子油对菜粉蝶有引诱作用,大葱花中含的有机硫化物,对粘虫有引诱作用。又如雌蛾性激素,对雄蛾有引诱作用等。昆虫趋光性和趋化性对害虫测报和防治 (灯光诱杀、化学诱杀、性引诱、驱避剂使用等)具有重大意义。 (3)昆虫的群集性。很多昆虫都有大量个体群集一起的现象,群集现象可分成两类:暂时性群集和永久性群集。 暂时性群集一般只出现于昆虫生活史的某一虫态和一段时间内,形成群集的条件消失后群体就会分散,并不营集体生活。如甘蓝夜蛾,初龄幼虫在叶背面群集,2龄后就分散了。再如苜蓿象甲,在越冬场所群集,春天就分散外出等。 永久性群集则是昆虫终生群聚在一起,一旦群集,很久也不会分散,而且群体向一个方向迁移或做远距离的迁飞,如群居型飞蝗。害虫的大量群集必然造成猖獗危害,但如果掌握了它们的群集规律,则有利于对害虫进行集中消灭。 (4)昆虫的迁飞是昆虫典型的迁移现象,是指一种昆虫成群地从一个发生地长距离地迁飞到另一个发生地。迁飞常发生在成虫羽化,翅骨化变硬之后,雌成虫的卵巢尚末发育,大多数还未交配产卵。迁飞并不是各种昆虫普遍存在的生物学特性。不少草地和农业害虫具有迁飞特性,如东亚飞蝗、草地螟、粘虫、甜菜夜蛾、小地老虎以及多种蚜虫等。迁飞是昆虫在时间、空间上一种适应性特性,有助于昆虫的繁衍。昆虫迁飞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昆虫有固定的繁殖基地,迁飞个体一般单程迁出,不返回原来的发生地,迁飞到新的地区产卵、危害,随即死亡,如东亚飞蝗,可从沿湖蝗区繁殖基地迁飞到几百公里以外的地方。有的昆虫如草地螟、粘虫等无固定繁殖基地,可以连续几代发生迁飞,每一代都可以有不同的繁殖基地,从发生地迁飞到新的地区去产卵繁殖,产卵后死亡。其中草地螟的迁飞个体只作单程迁出,而不能返回原来的地区。粘虫则是在一定的季节里按一定的方向迁出,当年又迁回,这种周期性的迁飞过程不是由同一世代、同一个体就能完成的,而是在一年内由不同世代的种群完成。 (5)昆虫的食性就是昆虫的取食习性。按食物的性质可将昆虫的食性分为:植食性,以植物活体为食,如粘虫、菜蛾和舞毒蛾等;肉食性,以其他昆虫或动物活体为食,又可分为捕食性和寄生性,如七星瓢虫、澳洲瓢虫和寄生蜂等;腐食性,以动物的尸体、粪便或腐败植物为食,如埋葬甲、果蝇和舍蝇等;杂食性,兼食动物和植物,如蜚蠊和蠼螋等。按食物的范围可将昆虫的食性分为:单食性,以一种植物或动物为食,如豌豆象只取食豌豆;寡食性,以一个科或少数近缘科的若干植物或动物为食,如菜粉蝶取食十字花科多种植物;多食性,以多个科的植物或动物为食,如地老虎可取食禾本科、豆科、十字花科和锦葵科等多科多种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