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或数据分析观念,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统计观念”的首要方面是“能有意识地从统计的角度思考有关问题,当遇到有关问题时能想到去收集数据和分析数据,即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在教学实践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设计问题情境,使学生体会需要收集数据。教学中应注重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使他们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过程,逐步形成统计意识。一方面,教师要有效利用教材中创设的情境。例如,青岛版教材在一年级安排了“我换牙了”的统计活动,以儿童自己的身体创设了有趣的情境,使学生体会到收集整理数据能够帮助我们了解一些有关自己的情况。另一方面,教师还需要自己善于收集和积累生活中的数据,并根据学生的特点加以有效改造,设计成学生可以学习的情境。2.分析数据,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在数据整理完毕以后,有一个反思的过程,学生只有明白了统计的用处,才会主动去学习。3.收集和积累统计应用的例子。因为统计与概率就是来自于生活,所以应多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学习,让学生体会到统计在方方面面的应用。比如,学校要举行运动会,运动会里有哪些运用统计的例子,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此为情境收集数据,把它们做一些适当的改动,引进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4、通过实践活动,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统计意识。统计意识的培养绝不能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教学时教师可以适当的设计一些实践活动,将课内外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指导学生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常用的收集数据方法包括统计调查、科学实验、查阅资料等。在体验中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二、鼓励学生有效地从数据中提取信息,体会数据蕴含着信息。1.鼓励学生用多种手段整理和描述数据。要整理数据首先就应对数据进行分类,分类时要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在分类后再进行统计。除了分类,我们还可以对数据进行分组,还可以借助统计表进行整理和描述数据。2.鼓励学生分析数据,从中获取信息。学生要学会从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读图。既能读统计图表中能直接看见到或简单推理能得到的信息,也要读统计图表中蕴含的信息。数据是含着信息的,人们光看见了数据还不够,还要尝试去解释它:这个统计图表是用来说明什么问题的?为什么数据会呈现这种情况?能否解决其他问题等还能对其进行评价。三、体会数据的随机性。数据的随机主要有两层涵义:一方面对于同样的事情每次收集到的数据可能会是不同的;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能从中发现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