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苏轼在《赤壁赋》中表达的人生观

2025-01-20 19:58:02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由于吹洞箫的客人,箫声呜呜呜,像是怨恨,又像是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倾诉,尾声凄切,婉转,悠长引起了苏轼的好奇,于是苏轼便问“何为其然也?”从此引出了《前赤壁赋》的最精彩章节.趁着回答客的问题,苏轼提出了自己的人生观. 苏轼着力阐明万物变与不变的道理,“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说明世上万物和人生,都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从变的角度看,天地万物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着;要是从它们不变的一面来看,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存的,用不着羡慕长江的无穷和明月的永不增减.苏轼认为自然万物是无穷无尽的宝藏,可以看到的,可以听到的就尽情的享受,不必因“吾生之须臾”而羡慕其“无穷”,而要使无穷的自然万物为“吾生”所享用,从中得到乐趣. 在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新时代,许多人过于追求物质享受,一旦自己的物质要求没有达到,便开始怨天怨地.殊不知学习苏轼的人生观,明白做人就应该轻物质而重精神,执着于自己的事业,保持平静超然的心态和乐观旷达的情怀. 在《后赤壁赋》中,在明月高悬的一个夜晚,突然想去有赤壁便开始行动.体现了苏轼的洒脱,及时行乐的豁达人生观.苏轼的及时行乐让我明白做人有时就应该潇洒,该玩的时候就玩,该做的时候就认真的做,不用太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回答2:

答案来自作业帮:
文章通过泛游赤壁的所见所感以及主客之间的相互辩驳,反映了作者由故作旷达到陷入苦闷,又由苦闷到解脱思想过程,表现了苏轼他身处逆境仍适意自然、热爱生活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一个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在极端失意时难忘怀得失,处之泰然,是很难得的. 纵观苏轼一生,既坚持了一个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士大夫积极入世、刚正不阿、恪守信念的人格理想,又保持了文化追求超越世俗,追求艺术化的人生境界与心灵境界的高度和谐.无数的宦海风波和人生挫折铸炼了诗人宏大旷达胸怀,尤其当我们读他这一时期的作品时,会多一些人生的感悟与哲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