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就是OTAKU的意思(御宅男)
“御宅男”是一个新兴词,在这个时代,男女的性格活动仿佛发生了逆转,部分男性们喜欢待在家里作喜欢的事,形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情节。而当今的女性们往往喜欢在外面爽玩。
御宅男这个词出自1980年代的日本,专指那些热衷于动画、漫画和电子游戏,以至于足不出户的人。要评价某人迷恋某件事物的症状,有4个标准:粉丝(fans),狂热粉丝(mania),收藏癖(collector),症状最严重的就是御宅男(OTAKU)。日剧<电车男>的男主角是最典型的代表.
腐女就是一些喜欢BL的女生的统称
专指爱好BL文化(尤其是BL漫画)的女生。不论只爱纯爱的BL漫画、只爱BL-H漫画,还是两者皆爱,都可算是腐女族群之内。
XX控
先说一下控的意思 出自日语「コン(con)」,取complex(情结) 的前头音,指极度喜欢某东西的人,喜欢的东西要冠在“控”字之前
萝莉控 御姐控 宅男 腐女 女仆控 CG控 ACG爱好者等
萝莉控就是对萝莉有爱的人 萝莉基本就是年龄在14岁以下长相可爱的小女孩的的意思
御姐控同上 御姐就是年龄在20岁到30岁之间强气女人的意思
女仆控就是喜欢二次元世界里的角色穿着女仆装 对于女仆扮相的角色相当有爱的人的统称
CG控就是喜欢CG的人 CG是电脑图形图象(Computer Graphic)的略语
ACG爱好者就是喜欢动画漫画游戏的人一般ACG爱好者都是所谓的宅男 ACG,为英文Animation、Comic、Game的缩写,是动画、漫画、游戏(通常指电玩游戏或GalGame)的总称
“宅男宅女”是新兴的网络语言,指“痴迷于某事物,依赖电脑与网络,足不出户,厌恶上班或上学”的新新人类,多为80后。
他们过分沉迷于某种事物,例如动漫、游戏、影碟等。他们完全封闭在自己的世界中,不与陌生人接触,不爱结识新朋友。
他们是自由思想的产物,是网络技术的衍生品。他们高举“自由”与“新人类”大旗,却终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深居简出。你可能会觉得奇怪,甚至不可思议,但宅男宅女们从不觉得自己是矛盾体,他们说这只是一种生活方式,他们孤单,但并不孤独。
日剧《电车男》的男主角就是典型的“宅男”,整天窝在家里不出门。但后来在网友的帮助下,追到了漂亮的女主角(右图)。
我们都是宅人族
网友“居室侠”自称是环保型宅男,因为他足不出户,所以不必为二氧化碳排放量超标埋单,也不必对全球气候变暖负责。
居室侠最擅长的是在自己的房间里旅行,因为他有互联网。
他每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Goggle Reader,把他订阅的全世界的报纸、博客都读一遍。想看电影,就上“土豆”网,连买盗版片的钱都省下了。而他的人际交往全仰仗MSN,固定电话都不用装了。
居室侠说,他把客厅想像成欧洲;阳台上的巴西木代表了热带雨林;浴室的水龙头一开,就想像自己置身于瀑布底下戏水;冰箱里只有速冻饺子,没关系,举起刀叉把饺子想像成带血的上等牛排。
青青(网名)是个白领丽人,但她的生活并没有一般人想像中多彩。下班后她会先去超市买菜,再去音像店挑碟,然后直奔家门,断绝和外界一切联系。放长假的时候,她甚至可以七天不出门,睡到自然醒,聊到眼发黑。她从不觉得当宅女无聊,按她的话说,有了电脑和网络,有了电视和音响,还有什么理由出门?
阿昌(网名)这个堂堂计算机系本科毕业生整天蹲在屋里不肯出门,这让老爸老妈很是费解。
3年前阿昌刚毕业,父母四处托关系通门路给他找了份工作,但不到两三个月他就不做了。用阿昌的话说,钞票太少,事情太多,不高兴。自此,他便名正言顺地窝在家里上网打游戏。最近阿昌在网上开了家店,专营计算机硬件产品,收入还可以。最主要的还是来去自由,不影响他“钻研”网络游戏的时间。
外面的繁华我从不羡慕
如果你以为像“居室侠”这样的人毕竟少见,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宅男宅女这个族群的规模绝对超乎你预料。
你可能会奇怪,风华正茂的青年男女最不缺的就是社交生活,他们肯定有无数的酒肉朋友和精神良伴,有无数精彩的或刺激的“腐败”活动,怎么可能甘心在家窝坐一天,守着电脑、漫画、电视,甚至只是发呆。但事实上,在你我周围,有大量自知或不自知的“宅人族”,年轻的他们气定神闲地过着年迈的生活。
用他们的话说,旅游逛街太累,唱歌泡吧太吵,恋爱聊天伤神且费钱,通宵派对伤害身体和皮肤,是小孩子才做的事。简单生活,回归平实——“家里蹲”怎么看都是个再适合不过的状态。外人觉得这样的生活像苦行僧,但他们却乐在其中,因为他们享受孤单,却并不孤独。
就这样,无数“宅人”的青春倩影和华彩,在电视电脑前稍纵即逝。
“宅人”的几个标签
如果要列举宅男宅女们的特点,最先想到就是“懒”字!用“宅人”自己的话讲,“我才懒得出去呢”。是的,他们懒得出门,却有幸赶上高速发展的科技时代,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他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世界万象,懒人的美梦一睡不醒。
此外,经济问题也让“宅人”们愿意窝在家里。毕竟,对于80后居多的“宅人族”来说,财富的积累还未达到一定高度,而消费却如流水般处处显见。想来想去,还是不出门最省钱。
而“宅人族”里也有一部分人被称为“啃老族”。这些人一直生活在快乐享受和懒散的环境中,“等、靠、要”成了他们生活的常态。他们习惯接受来自父母、亲戚的照顾与安排,欣然享受由父辈创造的安稳,而全然不理会自己对家庭和社会应承担的责任。他们总盘算着,与其在外面独自拼搏并要付出代价,还不如就满足于目前的这种生活。所以,还是“宅”着吧。
把压力关在“宅”外
有不少社会学专家都对“宅人族”进行过研究,在专家们看来,俊男美女们都成了“宅人”,最主要的原因是生存压力太大。
在网络发达的年代,人的交际圈子看似变大,但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多数人根本没有机会认识新朋友。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热衷、沉迷或寄情于各种事物,开始变得理想缺失。
这些年轻白领在白天或工作日里,或精明能干或绞尽脑汁或疲于奔命。但在夜晚或节假日里,则足不出户,懒得像猫,独享一方“宅人”天地。这是现代人应对压力的一种表现,也不失为自我调节的一种手段。
对“宅人族”来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这句话早已过时,在网络、动漫的虚拟世界中,就可以满足自己诸多的现实和梦想,比如,爱情,房子,工作。而那些现实中令人头疼的问题,还是放放再说吧。
不过,虽然“宅人族”们怡然自得,但社会学专家指出,长期缺乏与人交往,会导致基本社交技能的退化。因此,宅男宅女们还是要多出去走走,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在不断地与人交往过程中提升自信,认识到自我存在的地位和价值。
“宅人”关键词
1、痴迷某事物
2、依赖电脑
3、依赖网络
4、不想上班/上学
5、作息时间不稳定
6、极少出门
7、不喜欢接触陌生人
8、性格多少有两面性
9、收藏癖
10、体型偏胖
11、一般是独身
12、喜欢或有写日志的习惯
13、喜欢上虚拟的人物
如果你符合以上多个,那恭喜你,你是宅男宅女!
如果你全部符合并有更多症状,那恭喜你,你是高级宅男宅女!
宅男,“御宅男”的简称,日语外来词,是一个近年出现的次文化族群。御宅(お宅/オタク)(发音:OTAKU)是日语的第二人称单。
御宅男的最初含义是“ACG的过度狂热者”,就是特别沉迷于美少女类的成人动漫或者游戏的男子。后来逐渐被引申为“对某特定事物的爱好极端偏执且不与人接触而窝在家里的人”。最初宅男一词句有贬义,日本人无法容忍OTAKU这种次文化的存在,有些人太过沉迷于ACG是被歧视的一个原因。 但目前已普遍为各界人士使用而趋于中性,其中也有以自己身为御宅族为傲的人。而对于欧美地区的日本动漫迷来说,这词语的褒贬感觉因人而异。目前,在日文中御宅族一词有扩及适用在热衷于主流文化的兴趣、甚至是在职业领域中具有较深造诣的人的趋势。目前在台湾也有很多宅男,他们喜欢玩电脑,并且收集一些奇怪的东西。有些人几个月都不出门。
宅男这个词进入中国后,多指引申义。每天憋在屋子里不出去社会交往,沉迷于玩电脑游戏、网络聊天、泡论坛、看动漫、看电视连续剧的这群人,都可以叫宅男。而下班后回家沉迷于某一件事物(哪怕和电脑网络无关),社会交往不多的人,也会被称为“宅男”。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宅男判断标准:
[编辑本段]
1.痴迷:痴迷于某事物,动漫,明星.某人.某事情....此种痴迷也是突发性的,突然爱上.不能自拔!
2.依赖电脑:长时间不能用电脑将会很要命!
3.依赖网络:干什么都想上网.上网又没事做.经常挂在网上面!
4.不想去上学/上班:有时候会很厌恶上学/上班.极度讨厌.但却继续没有办法!
5.作息时间很不稳定:没有一个规整的作息时间!
6.极少出门:与其出门.不如呆在家里.参与一个要出门的活动往往会花很多时间考虑!
7.不喜欢接触陌生人:在现实中与陌生人交流.认识陌生人会感到恐惧!
8.性格多少有两面性:在不喜欢的事情面前.会掩饰自己内心的想法.得过且过.有时候感觉自己有双重性格!
9.收藏癖:最少喜欢收藏一种或多种物品.并乐此不疲!
10.独身:一般情况下是独身!
11.胖:体型偏胖 (是极端的体型,不是很胖就是很瘦)
12.喜欢或有写日记/日志:喜欢写日志或日记.或用相片记录自己的生活!
13.喜欢上虚拟的人物:有喜欢上虚拟人物的倾向.比如漫画里的角色.书本里的角色等非现实生活中的人物!
14.闷骚:无可否认.宅人是世界上最闷骚的人之一.或多或少都被人评论自己闷骚!
15.常常会有一只宠物···
16.常常坐在厕所里.直到两腿发麻.站不起来...
17.等续...
在台湾对于宅男、宅女的刻版印象
(1) 头发散乱或是很油亮
(2) 衣着简单、不修边幅
(3) 喜好玩电玩及观赏动漫 (有时候特指十八禁或是萌系,女性则是BL作品)
(4) 讲话与人不着边际或不注重人际关系
(5) 有收集动漫商品的嗜好
(6) 有聆听动漫相关音乐的偏好
(7) 整天窝在家内不出门
(8) 常用网络环境代替现实中的交友行为
在台湾,御宅族和原指的热衷于次文化意思相差很远,有人认为和大传媒体刻意炒作话题、新闻有关。而这些说法皆没有相关的证明,因此被视为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