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石胶主要是由哪三种原料组成的?

2025-01-21 06:34:42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云石胶:AH—03大理石胶粘剂,是以环氧树脂等多种高分子合成 材料为基材配制而成的膏状粘稠胶粘剂。适用于大理石、花岗石、 马赛克、陶瓷面砖等与水泥基层的粘结。粘接大理石。

回答2:

回答3:

仨 5256似的

回答4:

传先哲精蕴,启后学困蒙。" 纸张的发明与衍用对世界文明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犹如阳光初升荡涤着黑暗,将文明与智慧洒向世界,燃亮并温暖着我们心灵的精神之火。
中国乃纸张的发明地,在华夏文明的发展过程中,纸张是中国文化中最独具特色的。千百年间历代文人雅士能工巧匠赋予了纸张更广泛的应用,更加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从功用性到艺术性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与提高。
纸张以其独特的表现传播能力,被视为艺术表达的最佳媒介物。艺术表达能力是与其每个制作环节有着紧密而又特殊的联系。今人制造运用艺术纸张或纸张的艺术运用,都是从古人实践成就中沿用汲取而来。
纸的定义:将在水中悬浮的纤维用细致的帘模抄器滤去水分后,留于帘上绞结的纤维薄层,揭下干燥,即成为纸。造纸程序经过采料、浸沤、槌洗去粗壳青皮(杀青)、石灰化水涂浆、大桶盖紧煮、清水洗净、再浆再煮,待其糜烂入臼,舂至形如泥面,倾入抄槽帘模,抄纸板上叠放千万张,挤压去水揭起烘干。抄纸前,在纸浆中加入黏性溶液和不溶性材料以改进成品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成纸后再进行加工,如加胶,上浆,染色,涂色等,防止蛀腐并增进纸的美观,或满足各种特殊的用途要求。其制备和施用极为复杂精细,这些也都是造纸术在技术和艺术上取得进步不可缺少的步骤。
纸、墨、笔、砚的结合使用,使书写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而书法和绘画更在纸张上发挥了最高的艺术表现形式。由于文房、装饰等用途上增添了各种鲜艳的色彩和精致的图案,造纸术也因此更见进步和美化。名贵的一种称"金粟笺",是特别制作为海盐广惠寺抄写藏经之用,这种纸是宋治平至元佑年间(1054~1094年)产自苏州,质地坚固结实,内里加蜡,表面平滑并具有光泽,而无水线的痕迹,每张纸上都印有"金粟山藏经纸"的红色印章。广惠寺藏经万卷之多,每卷用纸15张连接而成。"金粟笺"为收藏家所珍贵,并加仿制,称为"藏经纸",迄今仍用于书籍和卷轴的标签。另一种精工制作的纸,是南宋时福建建阳所产的"椒纸",一花椒种子的汁侵染,可以杀虫,永不虫蚀;其质地近似"金粟笺",但较薄而有光,呈金黄色,颇为坚韧。据说这种纸上的香气能历数百年而不散。
"宣纸"质地精细、洁白柔软,产自宣州(今安徽宣城),一直专供书法绘画之用。"宣纸"是以檀树皮和禾秆混合制成。素质视其原料中檀皮所占比例的多少而定,最上等的"宣纸",纯以檀皮为原料:普通品质中檀皮约占一半至七成不等。"宣纸"一词最早见于唐朝文献,宣州泾县之贡品。用于书籍、信笺、摹拓、书画。
另一种为艺术家所推崇的是"澄心堂纸",那是特别为南唐后主李熠(937~978年)所制。这种纸的原料是楮皮,但须经过特别方法浸漂,使其纤维纯净,纸张初步制成后,还需磨光和上蜡,使其更具光泽而耐用。
浙江开化所产的一种"开化纸",质地特殊,清代武英殿特别选择这种纸,作为印刷"殿本"之用。有时旧纸背面也可再作书写,称为"反故";或将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名曰"还魂纸",即现在所谓"再生环保纸"。
纸张上常增染彩色或加以图案,作为信笺、诗笺或商业契约之用。制造这类纸张,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不少名家对设计和提倡,都作出了一定的贡献。据说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321~379年)喜用紫色笺纸。桓玄(404年卒)作"桃花笺"纸有缥绿、青、红等色,是蜀地名产,这些都是早期的彩色笺纸。
到了唐代,笺纸的花式更多,谢师厚制作"十色笺",每十幅为一榻,和十色水逐榻以染。"十色纸"有深红、粉红、杏红、明黄、深青、浅青、深绿、浅绿、铜绿、浅云等色。其他尚有各类悦目的笺纸,称为"松花"、"金沙"、"流沙"、"彩霞"、"金粉"、"龙凤"(红及金)和"桃红洒金"。当时最著名的笺纸是四川著名校书薛涛所制的一种小型深红色笺纸,她用自制的这种笺纸与当时名诗人元稹、白居易动相唱和。据说这种称为"薛涛笺"的深红笺纸,是以芙蓉皮和芙蓉花瓣所制成。自四川传入别地,数百年间,全国各地皆模仿制作。
大约在这期间,"水纹纸"(watermarks)和"云石纹纸"(marble paper)已在中国制作和使用。据称宋代李建中(945~1018年)的《同年帖》为楮皮纸所制,其中呈暗花波浪纹。这是早期的"暗花纸",亦称"水纹纸"。至于"云石纹纸",据苏易简(957~995年)说:"蜀人造'鱼子笺',以细布用面胶浆令劲挺,隐出其纹,又谓之'罗笺'。并说:亦有作败面糊和以五色,以纸过令沾濡,流离可爱,谓之"流沙笺",亦有煮皂荚子膏,并巴豆油,敷于水面,能点墨丹青于上;以姜曳之则败,以狸须拂头垢行之则聚,然后画之为人物,砑之为云雾,及鸷鸟翎羽之状,繁缛可爱,以纸布其上而受采蔫。这些当是制作"云石纹纸"最早的记载。专研造纸历史的亨特认为公元1282年"水纹纸"在欧洲最早应用,而"云石纹纸"则是波斯人在公元1550年所发明,根据前述资料,则中国制造这类艺术性的用纸,当在此300~500年以前,甚至更早。最著名的是1645年前后,胡正言所印的《十竹斋笺谱》,此笺谱有花卉、果木、山水、岩石、人物、古玩、文具的图画。用木刻彩色套印,这种套版印制文房笺纸的方法,一直流传至今。
生产技术的改进可以推动一个行业乃至社会的经济文化的发展。浸入法抄纸帘的产生是中国造纸术极为重要的改进和提升。古人以极细薄的竹丝刮削去棱,或纵或横整齐并列,每隔一定距离用丝亚麻或兽尾的鬃毛捻线绕固系紧,制成抄纸网帘。可固定在框架上。(见于明末宋应星《天工开物》,实物样品现陈于美国亨特纸品博物馆)竹模表面平滑光洁,湿纸纤维不会象使用布质帘模是粘附在帘上,新工具不必等待每一张在模上干燥揭下后,才能抄下一张,同一帘模可连续使用,抄捞无限的纸张。质量、效率得已极大提高。所制纸张的品质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抄纸帘的构造。其制造技法遂成为一种秘密,技法世代相传,从不轻易传授外姓。帘上的竹丝往往在纸上留下印痕,随时期及地域而有各自特点。与近代造纸术在纸上形成水印的道理相同,隋、唐两代(581~907年)的纸都有细密的帘纹。美国亨特检测的一些唐朝纸,每2.54厘米有23条竹丝印痕,帘的纵向兽尾鬃毛的编结的印痕相隔约2.7厘米。其纹理相间尺寸大小与现今北京市场销售的数种国外进口高级商用信函水纹纸极为相像,其中颇有值得玩味之处。
印刷术经过最初阶段由简到繁的变化,至宋代(960~1279年)成长为完美而精湛的艺术,技术的改进,新方法的采用,以及印刷范围的扩大,在这一时期飞跃进展。书籍印制装裱方法由折本到宋代的蝴蝶装,以及元代的包背装,最后归结为明清的线装书。贮书的木箱或匣常用防虫拒腐的木料做成,如楠木。制造夹板常用的木料是梓木、檀木及枣木。20世纪现代印刷机的广泛使用,线装法为西式装订法取代。
纸张的千年演变,华夏文明的融入,其艺术性在中国社会市井民俗、庙堂经典、文人书画中都有入画传神千秋各异的细致而又鲜明的体现,我们只能于慧海点滴之中略会其要妙。
平面设计作品的表现是通过最重要基本三元素(文字、图形、色彩)的和谐组成得以实现。从艺术设计角度考虑材料纸张作为主要载体,本身即直接参与并体现设计。纸张的特性、厚度、密度、挺度、表面特性、颜色、纹理、手感、气味,直接反映到读者的视觉、触觉、嗅觉甚至听觉,汇至而成为整体感觉,渐生为读者心中的一种情绪。这就是人与纸、人与书的沟通。确立了这种沟通,再从其施用、加工、经济、方便等方面参照选用。巨匠名手无不精心细选,择优而后快。
从很早人们就已著文赞美纸的品质和效用。帝王以纸张赏赐学者和官员,是最高的荣誉和报酬。
至今对知识的保存与传播已被认为是人生的一种美德。而"把卷斜阳,思咏华章"的体会,更是人生中的惬意境界。在中国社会里纸张不是一般的物品,而一直与学术艺术紧密关联,备受尊重。
它不仅可以被我们使用,也可以被感觉。
从事经营艺术纸张多年,虽碌碌商贾谋利之间,常观某些艺术纸张品质纯美,气象隐隐,或清新淑雅,或雍容庄正,或淡远高妙, 因粗知制纸方法,上品来之不易。有如君子,砥砺精进,至臻完美。得韵作诗一首咏纸自勉:

纸如君子

本生虽草木,心性高白云。历经百千劫,修身洁更贞。
长慕丹青笔,最爱锦绣文。襟怀存义气,四海有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