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两大历史性的跨越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解放思想的重点和着眼点要放在“人的解放和发展”上。历史新起点上的解放思想,尤其要突出地体现“人的解放和发展”。这是因为,解放思想,归根结底是要把人的活力、创造力、各种潜能和聪明才智焕发出来,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事是靠人干的,经济是靠人来发展的,社会是靠人来推动的,现代化是靠人来建设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靠人来实现的。离开人,离开人才,离开人的积极性、创造性,一切都无从谈起。人是一切资源中的第一资源,是一切财富中的最宝贵财富,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最能动的因素。解放思想,就是要通过人的思想解放,使人敢想敢干敢闯,摒弃和破除一切束缚人、束缚人才的旧体制、旧机制和不合时宜的做法,最大限度地把人的积极性、创造性调动和发挥出来。
党的十七大之后,在思想领域和实际生活中兴起和发展着解放思想的热潮。这个在思想领域和实际生活中不断澎湃发展的解放思想的热潮,可以说是党的十七大精神直接引发和激励的,同时又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毫无疑问,解放思想的步伐,我们从来没有停止和中断过,这是一个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相生相伴、相辅相进的历史进程。然而,同样毫无疑问的是,党的十七大所强调的继续解放思想,立足于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条件,因而必然具有特殊的时代特征和意义。这个特殊的时代特征和意义,就在于我们今天所讲的解放思想是继往开来、站在历史新起点上的解放思想,其中既有一脉相承的历史继承性,又有着与时俱进的鲜明特点。
政治优势的继承和发挥
党的十七大报告开宗明义,把继续解放思想作为十七大主题的重要内容和要义,明确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号召全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显而易见,解放思想具有至关事业兴衰、决定大局成败的关键意义。之所以如此,根本原因就在于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在要求,是我们特有的政治优势。毫不夸张地讲,没有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没有我们这个特有的政治优势,就不可能有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开启,就不会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不会有一系列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成果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更重要的还在于,面对党的十七大确立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主题和实践主题,面对新世纪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和提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坚定性和自觉性。因为,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发挥我们特有的政治优势,既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客观需要,同时也是其重要的思想政治保证。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思想基础,是我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和灵魂,也是我们党特有的政治优势。任何事物的观察与处理都涉及认识路线、思想路线问题。认识路线、思想路线的实质是从思想观念出发还是从客观实际出发。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是按其固有规律运行的。思想观念是物质世界派生的,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基于这样的认识,马克思主义必然强调从实际出发,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强调思想认识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一句话,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邓小平同志曾精辟地说过:“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要强调的是,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主观和客观相符合,是一个不断运动的过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只要实践在运动、在发展,就存在主观与客观、思想与实际相符合的问题,就要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是不以人的意志和愿望为转移的,是客观存在的问题。以前有解放思想的问题,现在有解放思想的问题,将来还会有解放思想的问题。那种认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可以一劳永逸的观点是错误的,也是不现实的。毋庸讳言,经过努力和探索,我们已经找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但这仅仅还是“开篇破题”,瞻望前景,任重道远。历经新时期30年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积累了弥足珍贵的丰富经验,创造了中外发展史上的奇迹。但是要看到,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我们仍然有许多未被认识或基本上未被认识的领域和规律,仍然有许多未知的“必然王国”,我们仍然有待于继续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跃进,甚至可以说,面对未来,未知的还远远大于已知的。我们会不断地面临新情况、新问题,对情况和问题的认识也还需要不断地深化。如果中断和停滞下来,就有可能发生僵化,发生主观脱离客观、思想落后实际的问题。即使原有的情况熟悉了,原有的问题解决了,还会有新的情况、新的问题产生,这是层出不穷的过程。因此,必须始终要解放思想,始终要使主观思想跟上客观现实的发展,使认识合乎实际,也就是始终要实事求是。所以,把继续解放思想作为党的十七大的主题内容,这既是思想理论发展的逻辑所致,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成功经验的历史启示
俗话说,知史可以知兴替。面对30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我们可以得到很多成功经验的历史启示,而坚持解放思想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历史启示之一。新时期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部实践和全部理论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从实践方面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是我们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的可靠思想保证。我们之所以终结十年“文革”、否定“两个凡是”,实现全党全国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伟大历史转折,确立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总政策,原因就在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之所以实现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化,实现封闭半封闭状态向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转变,原因也在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政治体制改革,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文化体制改革,再到社会其他领域的方方面面的改革,原因还在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我们的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大幅提升,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同进步、硕果累累,实现从贫困向温饱、再从温饱向小康的两大历史性跨越,原因同样在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新时期30年的历史无可辩驳地说明,我们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每一步跨越,每一个成就,都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催生和引导的结果。再从理论方面看,我们讲的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一个接一个的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同样都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产物,理论结晶。可以这样讲,没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和推动,就不会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当代具体实践的结合,就不会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不会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和形成,不会有党的十六大以来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战略思想和理论创新成果的产生。无论是实践领域还是理论领域,所有这一切成果,无一例外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必然结果,都是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依据、为基础的。因此,解放思想作为我们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宝贵经验和成功之道,必须坚定不移、一以贯之地加以坚持。这就是党的十七大突出强调继续解放思想的一个重要原因。
清醒的辩证思维意识
我们已经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历史新起点的一个基本涵义,就是把以往的历史作为基础、作为前提、作为新的起点。因此,在历史新起点上强调解放思想,也就自然反映了我们对待以往历史的清醒意识和科学态度。这里有三层涵义:一是辩证清醒地看待以往的历史成就;二是辩证清醒地看待以往的历史经验;三是辩证清醒地看待历史进程中流行的一些观念,既要破除旧的思想束缚,又要防止新的思想束缚。
从第一点来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从解决温饱问题到总体小康,我国的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四位,进出口贸易跃升世界第三位,外汇储备已居世界第一。面对一个个骄人的业绩,一个个巨大的成就,是止步不前,还是继续前进,这里就有一个解放思想的问题。历史成就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从绝对的角度说,历史成就辉煌,实实在在,不容抹煞和否定;从相对的角度说,历史成就是说明过去的,不能代表未来,只是走向未来的起点;和自己的纵向比,是历史成就,和更先进发达的横向比,又有不少差距;而且再大的历史成就,也会有不足和缺陷存在。问题不在于历史成就,而在于对待历史成就的态度。历史成就令人自豪,可以鼓舞人心,激励斗志,坚定信念,催人奋进,但如果不能正确对待,也可能成为历史包袱,使人沉溺于成就之中,看不到问题和差距,看不到山外有山,楼外有楼,陶醉于安逸,骄傲自满、固步自封,墨守成规。人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其实,成功之后不思进取,安于现状,也会导致落后失败。福兮祸伏,居安思危,警钟长鸣,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面对历史成就,就有一个从历史成就中走出来的问题,不能把历史成就变成历史包袱,把我们的思想束缚起来,导致新的思想禁锢,因此要继续解放思想,始终保持清醒的辩证思维的科学态度,避免只见成就不见问题,只见辉煌不见差距,只见当下不见未来,谨防骄傲自满,小富即安的不良思想和情绪,查找差距,寻找不足,争取更大成就。
从第二点来说,历史成就的取得源于历史的成功经验,这是不成问题的。但问题是如果不能正确对待历史经验,把历史经验神圣化、绝对化、简单化,看不到实践的发展,条件的变化,不能用发展的历史的眼光看待历史经验,不能结合发展了的实践,变化了的条件,创造性的、具体的、灵活的运用历史经验,就很容易形成新的思维定势,不顾实践的发展、不顾条件的变化,照抄照搬、照套照用以往的历史经验,其结果就会走向新的思想束缚、新的思想禁锢,使我们在发展的实践面前碰壁。比如,在改革开放的初期,为了招商引资,吸引国外的企业和资金,我们制定一些财税优惠政策,这是必要的、正确的。但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我们就要实行内企外企财税一致的公平政策和法规,而不能再固守以优惠的财税政策吸引外商外资的做法和观念,因为这已经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不符合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原则,不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和发展。再比如,在改革开放、加快发展的一定时期内,我们强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也是必要的、正确的。但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特别是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不同群体之间的不平衡、不协调问题突出出来,出现了日益明显的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因而我们的政策和观念就不能固定不变,必须有所突破和发展,在强调发展效率的同时,更多地关注公平;再比如,针对经济文化落后的现状,我们强调快速发展、加快发展、跨越式发展,突出GDP总量指标也是必要的、正确的。但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资源、环境问题凸显,人与自然的矛盾、经济与社会的矛盾、国内发展与国外发展的矛盾日趋尖锐,因而就要特别强调好字优先,又好又快的发展,强调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把发展的速度和效益质量统一起来,而不能单纯地追求发展速度、发展总量。总之,随着实践的发展,情况变了,条件变了,我们就要随着变化了的情况和条件,适时调整充实我们的政策和措施,不断更新改变我们的观念,而不能墨守成规、一成不变,还滞留和固守在发展的实践面前已经变得不合时宜的政策、措施和观念。所以,面对历史经验,我们也要继续解放思想,始终保持清醒的辩证思维的科学态度,让思想跟上发展的实践和变化了的环境,防止坠入思想僵化的窠臼。
从第三点来说,新时期的历史进程,是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也是不断解放思想的历史进程。但有一种历史现象引起人们的重视和警觉,那就是在破除旧的思想束缚的同时,也要谨防坠入新的思想束缚,在反对和抵制一种不良错误倾向的同时,也要防止出现和走入另一种不良错误倾向,要清醒辩证地看待社会上流行的一些思想观念。解放思想是针对思想束缚而言的。思想束缚从思想认识的角度讲,就是把某种观念简单化、极端化、绝对化,缺乏科学的态度,失去理性分析,偏狭地执于一端。比如,我们破除对领袖人物的个人崇拜,破除“两个凡是”的思想误区,破除把社会主义等同于计划经济、把资本主义等同于市场经济的错误思想,其实质就是要从这些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但要强调的是,旧的思想束缚破除了,如果缺乏全面辩证的思维方法,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盛行,就有可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形成新的思想束缚。比如,我们破除了夜郎自大、闭关锁国的封闭意识,对外开放,必然要睁开眼睛看世界,吸收借鉴国外一切先进优秀的文明成果,这是必要的、正确的。但有的就简单片面的认为外国的一切东西都是好的,对外来的东西不加分析和甄别,盲目的推崇和顶礼膜拜,从而走入另一个极端,坠入新的思想束缚。比如,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要审视和破除我们传统文化中阻碍商品经济发展的封建思想和小生产意识,这是必要的、正确的。但有的就作了简单片面的理解,不分青红皂白的一概否定我们的传统文化,认为我们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漆黑一团,一无是处,结果坠入历史虚无主义的极端,形成新的思想禁锢。再比如,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要学习借鉴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做法,这也是必要的、正确的。但有的就不加分析的简单照抄照搬、机械套用国外的做法和观念,无视和忽视我国的具体国情,有意无意地形成新的思想教条,新的思想束缚。总之,一种倾向往往掩盖着另一种倾向,如果不是全面辩证地看待问题,就容易在破除旧的思想束缚时,坠入新的思想束缚。因而,我们要在解放思想、破除僵化迷信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清醒的辩证思维的科学态度,多一些辩证法,少一些形而上学,多一些唯物论,少一些唯心论,正确对待社会上出现的流行观念,防止片面性和简单化,避免形成新的思想僵化。
赢得未来的制胜法宝
历史新起点上的解放思想,不仅是指要以辩证清醒的科学态度对待历史成就、历史经验和历史进程中的一些流行观念,而且是指要以思想解放的态度来研究和解决接踵而至的新情况、新问题。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来,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事业都面临许多新课题、新矛盾,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日益明显:一方面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但另一方面,又面临着发展中的问题,成长中的烦恼。这就是人们通常议论的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经济社会之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自然资源紧缺、环境污染严重以及消极腐败现象多发等等问题。概括地讲,就是发展的科学性、协调性问题日益突出,社会的稳定性、和谐性问题日益突出。正是立足于新世纪新阶段的新情况、新问题,立足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提出了落实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和理论创新。这些重大战略思想和理论创新,既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产物,同时又要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去贯彻落实。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面对新课题新矛盾,书本上没有现成的答案,历史中没有现成的经验,只有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才能找到正确解决问题的途径。我们既有许多有利条件,也有不少不利因素,关键看我们工作做得怎么样。而其中一个关键,就在于必须进一步增强和提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坚定性和自觉性。这是人民群众的意志和愿望,也是推进改革开放、落实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客观需要。所以,继续解放思想,是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走向未来、赢得未来的制胜法宝。
重点是“人的解放和发展”
解放思想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要有所遵循,是以实事求是为前提和基础的,不是胡思乱想,随心所欲;二是要有所指向,是以推动现实发展为目的,不是为了解放思想而解放思想,不能滞留在观念王国,老在思想领域绕圈子、打转转。从前者来说,指的是人的思想要符合实际,人的主观要符合客观,讲的是人的问题;从后者来说,指的是要首先解决人的思想问题,以解决思想问题为契机、为先导,推动实际问题的解决,推动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讲的也是人的问题。显而易见,解放思想触及的是人的思想问题,顾名思义,是针对思想束缚、思想禁锢而言的,是针对人来讲的。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讲,解放思想的重点和着眼点要放在“人的解放和发展”上。历史新起点上的解放思想,尤其要突出地体现“人的解放和发展”。为什么这样说,这里有四点: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原则的要求。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我们今天的中心任务和时代课题,就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因此,历史新起点上的解放思想,就是要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来展开,就是要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题,检验衡量的标准就是要看是否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看是否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历史新起点上的解放思想,把重点和着眼点放在“人的解放和发展”,应该说,从一个方面体现了“以人为本”原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以人为本”理念在思想领域的贯彻落实。
二是转变人的发展理念的要求。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要解决的是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经济社会之间、人和自然之间、国内国外之间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和谐的问题,其实质是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而发展方式的转变首先要取决于发展理念的转变和提升,也就是首先从思想上解决“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因而历史新起点上的解放思想,必须把重点和着眼点放在人的发展理念的转变和提升方面,从人的发展理念入手来解决发展道路、发展效益、发展模式等问题,从而最终解决“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和怎样发展”这个基本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人的发展理念的转变和提升,也就不会有发展模式、发展道路、发展效益等问题的解决。只有人的发展观念是科学的、全面的,才会有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全面发展。
三是提高人的素质的要求。国内国外的经验都说明,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人的素质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这也必然要求历史新起点上的解放思想,要把重点和着眼点放在“人的解放和发展”上。谁都知道,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带来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资源能源紧缺的问题日益突出,污染排放问题日益突出,环境压力问题日益突出。那种只讲速度不讲效益,高耗能、高污染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已经难以为继,走到尽头。拚资源、拚能源、拚环境的发展模式,空间越来越小、越来越窄,没有出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社会,要求必须把发展的重点放在人的素质的提高和科技进步上。这是党的十七大报告着重阐述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可以说,我们发展的眼光要从外部回归人自身,向人的智力、知识、素质要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要发展的空间、发展的速度、发展的效益。把发展的重点从外部移到人自身,移到提高人的素质,移到依靠人的智力、科技、知识方面来,无疑是人的发展观念的重大转变,因而也必然成为历史新起点上的解放思想的重要内容。
四是激发和发挥人的活力和创造力的要求。解放思想,归根结底是要把人的活力、创造力、各种潜能和聪明才智焕发出来,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事是靠人干的,经济是靠人来发展的,社会是靠人来推动的,现代化是靠人来建设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靠人来实现的。离开人,离开人才,离开人的积极性、创造性,一切都无从谈起。人是一切资源中的第一资源,是一切财富中的最宝贵财富,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最能动的因素。解放思想,就是要通过人的思想解放,使人敢想敢干敢闯,摒弃和破除一切束缚人、束缚人才的旧体制、旧机制和不合时宜的做法,最大限度地把人的积极性、创造性调动和发挥出来。事以人兴,只要我们解放思想,把人的活力和创造力激发和焕发出来,让创造的活力像泉水一样的喷发和奔涌,就一定会战胜和克服一切困难和风险,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