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原因导致高考不能全国统一一张卷,统一分数线?

2025-01-20 12:13:36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讲一个历史上真实发生的事情——南北榜案。

明朝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朱元璋迎来了他在位期间的最后一届科举考试,对于这场考试,朱元璋非常上心,在仔细斟酌后,他选定了品行和学问都非常高的当世大儒,83岁高龄的翰林学士刘三吾为主考官,从中也能看出朱元璋对这次科举考试的重视程度。

二月,会试结束后,刘三吾等考官从优录取了51人进入殿试,而三月殿试后,又按照成绩选中了三甲。

然而就在朱元璋准备对这些人进行量才使用的时候,京师突然爆发了北方学子联名上书状告刘三吾偏袒南方学子一事。原来,刘三吾等人会试后选取的51人全部来自南方,也就是说,此次科举考试,北方学子无一例外全部落榜。

当榜单被公布后,北方学子并没有从自身寻找原因,而是情绪激动的认为这是考官有意为之,意在打压北方学子,虽然刘三吾等人并没有此目的,而且后来朱元璋下令彻查此事后也还了刘三吾等人一个清白。

但是,此事既然爆发,已经不是单纯的录取问题了,而是变成了南北两大派的对立问题,北方学子是北方文人的代表,如果朝廷一味的录取南方学子,那么势必会引来北方文人集体对朝廷的不满与抵触,到时候刚建立的大明朝一定会再次陷入危机之中。

老谋深算的朱元璋深知此事如果处理不好,必然会引来更大的危机,而大明朝初立急需稳定并非分裂,所以,出于政治上的考量,为了平衡南北矛盾,朱元璋只能于五月下诏,以“蓝玉余党”为名,罢黜流放了刘三吾,六月,朱元璋亲自策问,再次录取了六十一人,并从中选取了三人分列三甲,而这六十一人全部都是北方人,虽然重新又录取了一遍,但之前录取的南方学子也没有作废,而是同样有效,这样后人便称二月份录取的南方学子为南榜,六月份录取的北方学子为北榜。

于是持续数月的明初南北榜案就此了结,其实我们从这件事中不难看出,刘三吾等人当年肯定是秉持着公正公平的态度在替朝廷选士的,然而因为长期战乱等各种原因的存在,使得当时中国的经济及文化中心已经南移,这就导致了南方学子的整体文化教育水平是高于北方学子的,所以,南北榜案的出现并非人祸,刘三吾也确实冤枉,耄耋之年还被发配边疆苦寒之地。

不过,出于统治的需要,朱元璋也并不会在乎几个文人大臣的性命,怪只怪,当初刘三吾等人政治头脑太过简单,没有提前考虑到作出这种选择后会遇到的后果,所以说,纯粹的人是不适合参加仕途的。

那么,南北榜案被朱元璋如此结案后,就此全部结束了吗?其实不然,南北榜案所引发的后续影响是非常大的,至此以后,明朝统治者就意识到了南北的差距以及如果不重视这种差距所带来的恶果,因此,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明朝统治者有鉴于南北文化水平的不同而制定了一个新的规定,即以后的科举考试南北分开取士,南人十之六,北人十之四,也就是南北卷,而到了宣德年间,又细分为南中北卷,即以百人为率,南取五十五名,北取三十五名,中取十名,虽然以后比例有所调整,但按地域分开取士的政策却一直没有改变过。

事实上,南北卷的出现及延续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之后的清朝也继承了这一制度,而如今,我国的高考制度依然能够看到当年明朝南北卷的影子。

那么最后我们再回到这个问题上来就不难发现,我国高考不能统一试卷统一分数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各地文化水平不一所导致的。当然了,我国目前的高考制度究竟能不能达到绝对的公平,这里是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了,而且还有没有更公平的高考模式,目前也尚不可知,但我们要清楚的是,正如明朝的南北榜案一样,高考是否公平依旧对国家的稳定起到非常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所以,对于高考,我们还是要予以支持的。

回答2:

如果高考全国统一一张试卷,那对中国西部很多地区是不公平的,因为西部有些地区教育很落后,和沿海地区根本就没法比,那样对贫困落后地区的孩子不公平。

回答3:

因为全国教育情况不同,地域差距很大。所以高考不可能统一全国试卷。

回答4:

因为各地区的教育水平不一致,教育资源不平衡,学生的能力也有差异,所以高考试卷还不能全国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