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以后,法律还有什么程序要走?

取保候审已经一年多了,为什么检察院还会要去问话?
2024-11-14 05:25:31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在交通肇事的案件中,由于其犯罪的社会危害性不大、肇事者身份明确,大多数情况下会采取取保候审的措施。那么取保候审之后有哪些情况呢?取保候审期间应该遵守哪些规定呢?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取保候审应遵守以下规定:1、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2、随传随到3、不和其他人串供

回答2:

取保候审以后,案件还要继续侦查,公安局侦查终结后就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最后法院审判,判处实行就到监狱服刑,如果判缓刑就在家服刑。相关拓展资料如下所示:

拓展资料:

1、一个正常的普通刑事案件,分为公安机关侦查、侦查终结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审查完毕后移送法院审判。当然侦查终结后,认为不构成犯罪或不需要刑罚处罚的,也可以不移送检察机关;检察机关审查起诉后,认为虽构成犯罪,但情节轻微不需要刑罚处罚的,也可以不移送法院。

2、案件移送到检察机关审查起诉后,检察机关公诉部门应当讯问犯罪嫌疑人(即你),并就有关案情进行讯问。按正常程序,检察机关公诉部门收到公安机关移送的起诉意见书以及卷宗材料后,应当讯问犯罪嫌疑人(即你),并就有关案情进行讯问。同时应当告知你在审查起诉阶段的犯罪嫌疑人权利义务。

3、保候审,只是刑事诉讼过程中,警方采取的强制措施之一,并不是最终的刑罚;你现在是取保候审,其中有一条规定,就是你必须随传随到,二次无故不到的,属于情节严重,依法是可以取消取保候审的,如果取消取保候审,那就是逮捕了。另外,取保期间,你离开所居住的县市外出时,按规定必须事先报告,得到批准后才可以。有关规定你最好能认真遵守,以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4、个案子立案后,正常情况下,最终都是要被起诉到法院审判的。当然在检察机关这一环节,如果你涉案的情节轻微,检方也可以作出不起诉的决定,或者当事人可以跟案件的承办人电话联系一下,证实一下案情的进展情况。按刑事诉讼程序的规定,侦查终结时,侦查机关在把案子移送到检察机关时,是应当告知当事人案件已经侦查终结移送审查起诉了。

回答3:

  检察院找你谈话,标志着案件已经移送到检察机关了。

  一、一个正常的普通刑事案件,分为公安机关侦查、侦查终结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审查完毕后移送法院审判。

  当然侦查终结后,认为不构成犯罪或不需要刑罚处罚的,也可以不移送检察机关;检察机关审查起诉后,认为虽构成犯罪,但情节轻微不需要刑罚处罚的,也可以不移送法院。

  二、案件移送到检察机关审查起诉后,检察机关公诉部门应当讯问犯罪嫌疑人(即你),并就有关案情进行讯问。

  按正常程序,检察机关公诉部门收到公安机关移送的起诉意见书以及卷宗材料后,应当讯问犯罪嫌疑人(即你),并就有关案情进行讯问。同时应当告知你在审查起诉阶段的犯罪嫌疑人权利义务。

  三、取保候审,只是刑事诉讼过程中,警方采取的强制措施之一,并不是最终的刑罚;

  你现在是取保候审,其中有一条规定,就是你必须随传随到,二次无故不到的,属于情节严重,依法是可以取消取保候审的,如果取消取保候审,那就是逮捕了。

  另外,取保期间,你离开所居住的县市外出时,按规定必须事先报告,得到批准后才可以。有关规定你最好能认真遵守,以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四、一个案子立案后,正常情况下,最终都是要被起诉到法院审判的。

  当然在检察机关这一环节,如果你涉案的情节轻微,检方也可以作出不起诉的决定,不过,这种可能性不大,正常的案件,最终都会移送到法院审判的。

  听你的口气,你是不是以为案子已经结了,你已经没事了?其实,很简单,你可以跟案件的承办人电话联系一下,证实一下案情的进展情况。

  按刑事诉讼程序的规定,侦查终结时,侦查机关在把案子移送到检察机关时,是应当告知你案件已经侦查终结移送审查起诉了,好像警方没有通知你哦(公安失职了!)

  当然,对于取保候审的案子,最终的结果,撑死了大概也就是一个缓刑,人是不会收监的。在最终结果出来前,最好别节外生枝。

回答4:

取保候审以后,案件还要继续侦查,公安局侦查终结就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最后法院审判,判处实行就到监狱服刑,如果判缓刑就在家服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七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拓展资料:

取保候审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等司法机关对未被逮捕或逮捕后需要变更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为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随传随到,对其不予羁押或暂时解除其羁押的一种强制措施。

《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五条明确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1.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2.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3.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4.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回答5:

案件还要继续侦查,公安局侦查终结就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最后法院审判,判处实行就到监狱服刑,如果判缓刑就在家服刑。

一、取保候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种刑事强制措施。

  1. 指在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等司法机关对未被逮捕或逮捕后需要变更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为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

  2. 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随传随到,对其不予羁押或暂时解除其羁押的一种强制措施。

拓展内容:

一、第七十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二、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三、第七十八条 逮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必须经过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人民法院决定,由公安机关执行。

四、第七十九条 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尚不足以防止发生下列社会危险性的,应当予以逮捕:

  1. 可能实施新的犯罪的;

  2. 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的;

  3. 可能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的;

  4. 可能对被害人、举报人、控告人实施打击报复的;

  5. 企图自杀或者逃跑的。

五、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或者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曾经故意犯罪或者身份不明的,应当予以逮捕。

六、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规定,情节严重的,可以予以逮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