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幅员辽阔,南北横跨热带、亚热带、温带、北温带几个热量带,东西纵横平原、高原、高山地貌多样,资源丰富,地区间差异很大,各地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势和特点,选择自己的主导产业,发展特色农业。
合理布局农业生产,形成各地特有的专业化地域生产体系,参与国内区际和国际农产品贸易,以提高国内资源配置效率和国内外市场竞争力,把比较优势的潜力变为现实的市场竞争优势,可以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同样,各地随着经济发展,经济技术水平的提高,区域比较优势也跟着变化,农业布局也要不断湄整。目前,从国家农业东、中、西整体生产布局上,比较优势还远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东部粮食生产种植比例依旧偏大,蔬菜、果品和养殖业依然不足,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规模小、水平低,远不足以带动东部甚至全国农业阶段性的发展和进步。
中部粮食产区畜牧业和粮食加工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生产成本高、优质产品占有率低,特别是面临着绿色食品、安全食品的巨大冲击,以及低价大宗农产品进口的压力,西部农业退耕还林还草,如何利用好国家的扶持,发展地区经济、特色农业,增加和稳定农民收入,防止退耕反弹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总之,要继续按变化中的比较优势,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农业布局,特别是省级、县级农业布局,发挥大单元和小单元的比较优势,仍然有许多工作要做。
比较优势理论
大卫·李嘉图在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了比较成本贸易理论(后人称为“比较优势贸易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
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比较优势贸易理论在更普遍的基础上解释了贸易产生的基础和贸易利得,大大发展了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我的数学比较好,为了维持我的比较优势,仍然把很多时间花在数学上,我的机会成本就是放弃了把这些时间用在别的科目上的最好的选择。(记住是最好选择)
什么是比较优势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