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经常受打骂的人会出现哪些心理疾病?

2025-01-19 22:26:55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小时候经常被打骂,肯定会觉得你的妈妈不关心你,不懂得关心你,心里会特别委屈,也可能会羡慕别人的家庭。但现在大了,你可能会发现父母其实是很疼你的,只是把他们自己的情绪完全的发泄在你身上。长大后会发现自己有一些少言少语,经常会郁闷,而且自信不强,有点点自闭的倾向,做事情比较瞻前顾后,比如你出门后不肯定门是否已经被锁,很想再回去确认一次。但我想你一定有爱思考的习惯,所以这样的家庭不一定带给你的全是不良的影响。多和同事说说话,多和朋友出去玩玩,你就会发现你会开朗很多。不要老是一个人在家上网,一个人玩电脑会加重你孤单的性格。(记住:不要对朋友要求太高,只要能陪你一起说话,一起笑笑,一起走走,那也是朋友,所以要记得多交朋友,只是不同的朋友要有区别)。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情,你可以试试就照自己第一个念头去做,不要被你随后产生的其他想法干扰。
对发生过的场景有幻想,那就是你有思考事情的习惯,之所以当时做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处事太少,没经验,随机应变不够快,其实你是有能力处理好当时的场景的(只是当时反应不够快),对不?对发生过的事情想想就行了,别太在意,其实很多情况,周围的人都不会太在意你当时的表现好坏与否。你走在街上,也不会是你周围的人都会看到你,在意你的。
不过看着男生脸红,好可爱哦。其实你大可不必为自己担忧什么心理问题,还搞那么多心理书籍来看,除非和你工作或爱好有关。爱说话的人有他的好处,不爱说话的人也有他的长处。我相信你一定同意人活着首先就要健康、快乐,你多和同事、朋友相处,自然会让自己找到更多的生活乐趣,让你觉得自己也很活泼的。
还有一点想告诉你,其实有个年代不是信奉那句“黄金棍子出好人”吗?嘿嘿,那个年代的孩子多半都是被打大的。所以你不要太在意自己小时候的事情,你这样的性格其实也挺讨男孩子喜欢的。

回答2:

对于您的叙述,我读到了这样几个信息:
1.不是像您所说的“强迫症”,您的情况没有那么严重,只是童年时您的母亲在管教您时对您所做的“错事”(我们在小时候都会做错事,因为我们的判断能力还不够。)进行了比较严厉的惩罚,这样会给幼小的您一个这样的信息,如果事情做的不完美,那么就是它就是被否定的,是错误的,这样,您在做事和选择的过程中总会有一种心理倾向,那就是完美主义,完美主义人格的特点就是对于一件事情总要做到尽善尽美,而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于是,完美主义者就会变得愤怒,焦虑。您的状况不属于强迫症的范畴,而是由于童年时期家庭教育导致的教条行为倾向。
2.这一点很有意思,一般人在感觉受阻的情况下会感到焦虑,不安等,而您则感到“心很舒服”,这很值得分析。在黑暗中,人的视觉会受到阻碍,作为最重要的信息传递媒介,这种阻碍会使得外界与人的信息对称大幅度减弱,从而影响人的情感和情绪。您喜欢处于黑暗,表明您是不太喜欢外界接触的,更进一步说,您不希望外界得到您太多的信息,这就和第一点联系上了,一件事情的信息量越大,这件事情的轮廓就越鲜明,一旦看清楚事情,您的心理倾向就会将事情的负面放大,让您觉得这件事情会带来太多的麻烦,会压得您喘不气来。而您的信息“暴露”给外界太多,会让您从客观上看到自己实际上也是不完美的,这与童年的经历相关联,会对您的自我认同产生矛盾,从而产生负面情绪。于是我认为,不但是在黑暗中,如果实在非常安静的环境下,您也是会感到一丝惬意的。
3.这个问题的答案同上,聪明的您一定能看出来。
4和5.您的这些状况说明您对自我的认同已经出现了问题,当然,这是很普遍的心理现象,由于童年时期的情感关爱不够,随着年龄成长,人格的发育,问题也越来越明显。您觉察到了生活中有许多的不足,而凭借自己的力量能够改善的却寥寥无几,更让您懊恼的是您所作出的完善之举并没有得到及时的肯定,情感上的缺失会让您感到自卑,当您意识到自己距离完美越来越远的时候,您便会找到一种暂时平衡心理的办法,那就是幻想。可是您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这种行为只能暂缓一时的痛苦,而下次焦虑和愤怒产生时可能会是您更加痛苦,这是一种恶性循环。
对于解决的办法,我觉得您可以试试这样几个方式去与环境沟通:
1.尽量看到事情好的一面,积极的一面,避免在一些瑕疵上反复思考。
2.对于非力所能及的事情,顺其自然就好,偶尔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3.试着与母亲多做情感上的沟通,除了语言之外,肢体行为也很重要,夏日递上一杯清茶,寒冬的一盆洗脚水,都是爱的表现,情况允许的话,建议妈妈也能多做情感互动,暂时将教条放到一边,那样会更好的让爱在你们之间流动。
4.做事情之前制定好计划,不必尽善尽美,问题总会出现的。当问题出现时,不必自责和懊悔,更不必怒不可遏,换个角度看看,问题解决的过程难道不是使事情完善的最佳路径么?
好了,最后,再次提醒您,您的这些状况还没有到疾病这种程度,尽管解决的过程需要很多时间,也需要您的毅力和坚持,可聪明的您一定会找到打开心结的钥匙,并体会生活的幸福的。

回答3:

说谎 有的家长—旦发现孩子做错事就打。孩子为了避免“皮肉之苦”,瞒得过就瞒,骗得过就骗,可是孩子说谎,往往站不住脚,易被家长发现。为了惩罚孩子说慌,家长态度更加强硬;为厂逃避挨打,孩子下—次做错事更要说谎,这样就构成了说谎的“恶性循环”。

懦弱 如果家长经常打孩子。时间—久,这种孩子一见到家长就会感到害怕,不敢接近,因此,不管父母要他做什么,也不管父母的话是对是错,他都只是乖乖服从。在这种“绝对服从”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常常容易自卑、懦弱。这种孩子往往会唯命是从,精神压抑,学习被动。

孤僻 经常挨打的孩子,会感到孤独无援。尤其是父母当众打孩子,会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往往会怀疑自己的能力,会自感“低人—等”,显得比较压抑、沉默,认为老师和小朋友都看不起自己而抬不起头来、 于是这种孩子往往不愿意与家长和老师交流,不愿意和小朋友一起玩,性格上显得孤僻。

固执 有的家长动不动就打孩子,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使他们产生对立情绪、逆反心理。于是,有的孩子就用故意捣乱来表示反抗,你要东,他偏要西;有的孩子父母越打越不认错,犟劲越大,常常用离家出走、逃学来与家长对抗,变得越来越固执。

粗暴 有的家长动不动就打孩子,由于孩子模仿性很强,在家里父母打他,到外面他就打别的孩子,尤其是比他小的孩子。父母打孩子,实际上起了教自己的孩子去打别的孩子的示范作用。
焦虑不安 有的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超过了孩子的实际能力,加重了孩子的心理负担,使孩子焦虑不安。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家长不是细心帮助孩子找原因,而是简单地痛打—顿,使孩子整天提心吊胆,担心记不住外语单词,担心背不出算术口诀,担心……总之他们担心自己不能使父母满意而又挨打,异常紧张,焦虑不安,结果离父母的要求反而更远。

孩子如果经常挨打,性格会变得比较孤僻,不愿意和其他孩子玩耍,这样的孩子步入社会后在与别人相处时会遇到很大的心理障碍。

父母动不动就打孩子,还会让他们产生强烈的暴力倾向。常挨打的孩子会对父母产生恐惧感,自尊心会受到严重伤害,进而影响孩子日后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挨打的孩子会感情麻木并且在心理上疏远父母,长此以往必将影响正常亲子关系的形成。

回答4:

我感觉你并没有什么心理方面的疾病,只是比较内心、细心、敏感。你挑书的那个习惯,不能算是强迫症,我觉得你可能有点太敏感了。有的时候我们看书中的症状觉得和自己的很像,而且越看越像,其实这都是心理作用。另外,书中所说的症状要比我们想象中的程度重,所以不要轻易套用。如果你的这些情况并没有影响正常的生活,那么就不是很严重的事情。你要是实在不放心,也可以找专业的心理医生咨询一下。

回答5:

我认为会自卑,对自己失去信心,从你的表现上就看出来,缺乏自信,对自己做的事不肯定。

问题肯定是有的,没必要去使劲解释。解决这个问题才是关键,首先就是发掘自己的优点,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让自己慢慢建立起信心。

你拿枪去射击,把靶子放一百米处打一百次,你开始就打不中越打越没信心。如果把靶子放在一米处,这样中打得中吧?每次退后一米打一百次,这样会不会越打越有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