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相邦”和“丞相”哪个官职更高?

2024-12-04 03:48:25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相邦:

相邦,先秦官名。简称相。战国时百官中最高者。春秋时﹐相本为君主或贵族行礼时的赞礼者。据《仪礼》﹑《礼记》记载﹐凡饮酒礼﹑射礼﹑丧礼中都有相或相者主持有关礼仪。国君外出﹐亦有相跟随左右﹐如鲁定公和齐君在夹谷相会﹐即以孔子为相。

春秋时,贵族家中之家宰也称为家相。家相主贵族家室之事﹐故也称为相室。战国初年﹐有些国家的卿大夫因掌握大权而渐渐变为有国之君﹐作为他们亲信的相室便成为邦国之相,相邦由此得名。汉高祖刘邦即位,为避讳改为相国。

三晋等国以国相为相邦﹐而秦于相邦外又置丞相﹐《史记·秦本纪》记载﹐武王二年(前309)﹐初置丞相。以樗里疾﹑甘茂为左﹑右丞相。四川青川出土的秦武王二年木牍上﹐即有"王命丞相戊、内史匽,"证明《史记》的记载可信。

秦武王之后,秦相邦与丞相不是交替设置的,二者是同时并存的。因为出土文物秦国东陵器物上刻有金文:八年相邦薛君、丞相殳。这证明相邦与丞相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官职,而且是同时并存的,而且相邦地位高于丞相。《史记》中也记载了汉相邦和汉丞相是同镇肢轮时并存的职务,而且汉相邦地位高于汉丞相。据《史记》所记﹐魏﹑燕等国也有丞相﹐其详不得而知。楚在战国时仍置令尹以总百官﹐但《战国策》﹑《韩非子》均有"州侯相楚"之语﹐或者相仍是指的令尹。战国时有的国家以太宰为执政﹐于是宰和相也可连在一起称为"宰相"。

丞相:

丞相,中国古代官名。三国以后是辅佐皇帝总理百政的官员,即百官之长。

先秦时期有相、相邦等之名,但跟丞相一职不同,因为出土文物秦国东陵器物上刻有金文:八年相邦薛君、丞相殳。这证明相国与丞相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官职,而且是同时并存的,丞相是相邦的副手,相国地位高于丞相。

相关

秦国的第1个相国是樛游,后来秦武王增设左右丞相作为相邦的副手,此后相国与左右丞相同时并存。秦二世时期,秦朝又增加设置中丞相一职,此时左、中、右这三位丞相同时存在。汉承秦制,依然设置相国、丞相,同时丞相依然是相国的副手,至汉哀帝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改丞相为大司徒,这段时间有300多年,是历史上丞相这一官职设置最久的时期。

自西汉汉哀帝至东汉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这200余年间不设丞相,建安十三年曹操复设并任丞相,但时间很短。三国和两晋、南北朝这360多年间,除蜀,吴和东晋初年、北朝较短时间外,不设丞相,隋朝不置丞相,唐宋时期也基本不置丞相。唐玄宗开元元年(713年),改尚书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南宋乾道八年(1172年)亦改尚书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元朝于中书省置丞相。

自秦至明朝初年朱御信元璋(通过胡惟庸案)废丞相的1600余年间,丞相的设置断断续续,作为官名的丞相在历史上存在时间并不长 。

宰相是中国古代对于辅佐君主并掌握国家最高权力的官员的一种俗称,不是具体的官名 。需要注意饥锋的是:宰相不一定是丞相,宰相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官职对应。

 

回答2:

相邦和丞相差不多。相邦,先秦官名。简称相。战国时百官中最高者。春秋时﹐相本为前念姿君主或贵族行礼时的赞礼者。据《仪礼》﹑《礼记》记载﹐凡饮酒礼﹑射礼﹑丧礼中都有相或相者主持有关礼仪。国君外出﹐亦有相跟随左右慧绝﹐如鲁定公和齐君在夹谷相会﹐即以孔子为相。春秋时,贵族家中之家宰也称为家相。家相主贵族家室之事﹐故也称为相室。战国初年﹐有些国家的卿大夫因掌握大权而渐渐变为有国之君﹐作为他们亲信的相室便成为邦国之相,相邦由此得名。相邦是助王治理国政的高官﹐既要综理百事﹐又要依百官之功过而进行赏罚﹐掌握了不小的权力。但他们的地位并不稳固﹐只要不称职或是触犯了君主﹐随时可以被免除职务 。而丞相是中国古代皇帝的股肱。典领百官,辅佐皇帝治理国政,无所不统。丞相制度 起源于战国。秦从武王开始,设左丞相、右丞相,但有时也设相邦,魏冉、吕不韦等都曾居此职。秦统一后只设左、右丞相。西汉初萧何为丞相,后迁为相国,何死,曹参继任。惠帝、吕后到文帝初年,设左、右丞相,以后只设一丞相。汉初各王国拟制中央,也在其封国中各设丞相,景帝中元五年(前145)改称为相。丞相制度于明太祖朱元璋在杀了丞相胡惟庸后废除,同时还废除中书省,大权均集中于皇帝。君主专制得到加强,皇权与相权的斗争以皇权胜利而告终。丞相的职责,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协助皇帝管理一切军国大事,即所谓的“掌丞天子,助理万机。”他负责管理军事大计或其他要务,并辅佐皇上处理国家大事。逢有机要事情皇帝召集公卿、二千石、博士共同在御前商议,避免专断。一般政务,则由丞相决定即可施行。皇帝有事,常向丞相咨询,丞相有时可封驳诏书,表示对皇帝命令持保留态度。丞相具体职权是高渗:任用官吏,或是向皇帝荐举人才;对于地方官的有考课和黜陟、诛赏的权力;主管律、令及有关刑狱事务;地方上若有暴动等事,丞相派属官前往镇压;在军事或边防方面也承担一定的责任;全国的计籍和各种图籍等档案都归丞相府保存。西汉时御史大夫辅佐丞相,职掌大致相同,所以不少事务常由丞相、御史共同出面处置。丞相之秩为万石,月俸之谷三百五十斛,钱六万。属官有长史二人,为丞相的助手。另有少史、征事等。又设西曹、东曹、奏曹、集曹、议曹等机构,分管官吏迁除、郡国事务、章奏谋议、征集租谷等事。汉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又置司直,专司刺举百官不法者,从而加强了丞相的监察职能。

回答3:

相邦简称相,战国时期为百官之肢神首历歼亏;丞相始设于秦,止于明太祖,这两个官职可以说不分改让高低,但是不是并列存在的

回答4:

丞相高啊,相帮只是杂碎,连官职都不是

回答5:

官职一致
相邦
先秦官名。简称相。战国时百官中最高者。战国初年﹐有些国家的卿大夫因掌握大权而渐渐变为有国之君﹐作为或返他们亲信的相室便成为邦国之相,相邦由此得名。
相邦是助王治理国政的高官﹐既要综理百事﹐又要依百官之功过而进行赏罚﹐掌握了不小的权力。但他们的地位并不稳固﹐只要不称职或是触犯衫禅饥了君主﹐随时可以被免除职务 。
丞相
丞相始设于秦武王袭基二年(公元前309年),止于明太祖洪武十三年(1380年)。职责是协助皇帝管理一切军国大事,即所谓的“掌丞天子,助理万机。”
据《史记》所记﹐战国初年最先设置相的是三晋等国。而后﹐其它各国亦先后置相。而秦于相邦外又置丞相,但秦相邦﹑丞相交替设置,二者非同时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