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伟人 刘谦初 作文

2024-11-23 09:08:20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林德轩,湖南省石门县人。1877年5月27日出生于石门县新关一教师家庭。毕业于湖南弁目学堂(后称湖南讲武堂)。历任清新军排长、管带、协参、标统。他身在清营,目睹清廷丧权辱国,官场腐败,萌发反清思想,为同盟会首批会员。曾与覃振等于长沙五堆子设中外各报代办所,秘密运销同盟会创办的《民报》,经费困难,便把薪金全部献出来。1904年9月任四川新军协统、标统,着力整军练武,趁机安排同盟会员到新军所部任下级军官,掌握军中实权。1911年辛亥革命后,所属部队改编为四川陆军第一师第二旅。历任川西招抚使、川南招讨使。1913年春辞职回湘。袁世凯派人将宋教仁刺杀于上海。赣、皖、粤、湘四都督奋起讨贼。湘督谭延闿特委他为川滇联络使。后因反对袁世凯被通缉,亡命日本,在东京会见孙中山。1914年夏加入中华革命党。湘支部党员共推他负湖南军事专责。1915年,孙中山委他为中华革命军湖南司令长官、湖南讨贼军总司令。袁世凯派大军入湘。他只身到长沙,晓以大义,开展兵运工作。
1916年任湖南清乡总司令、清乡督办兼全省守备队司令,后兼任抚恤处长。1917年7月任湖南省卫戍总司令。1918年春,广东军政府大元帅孙中山委他为湖南靖国军第一军总司令。他于沅陵组织湘西政府,任靖国联军湖南第五军总司令,与北军对峙达两年。孙中山专遣章太炎为湘西劳军使抚慰将军及部下。1921年,孙中山当选为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委他为湘、赣、黔、桂军事联络使及湘鄂宣慰使,手书命令“凡经军政各事如有违抗等情,该员得就权宜相机办理”,可见对其信任之深。1922年以后在长沙创办了西路公学、民本学堂、振楚学堂(后改称兑泽中学),在澧县、临澧、石门、慈利等地创办小学47所及女子工厂、职业学校、贫民工艺厂,发展地方教育事业和公益企业成效较大。
1926年1月当选为出席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同年,国民革命军北伐。他先至湘鄂,设秘密机关,争取唐生智师、贺龙师响应北伐。他为革命积劳成疾,无钱医治,得贺龙等友人资助才赴南京就医。1928年5月19日病逝,终年51岁。死后丧葬无资,得友人呈请政府批给治丧费,派员襄助丧事,建墓于石门二都天供山。1928年5月29日,国民政府委员会议决:“前湘鄂边防督办林德轩早历戎行,深明党义。驰驱南北,努力国民革命,始终不渝。劳勋既彰,清操弥励。邃闻溘逝,轸悼殊深。林德轩着追赠陆军上将。”

回答2:

  刘谦初,原名刘德元,1897年出生于山东省平度县。五四运动爆发后,因积极宣传爱国思想被反动当局勒令退学。1922年考入北京燕京大学,与李大钊领导的学生组织建立了秘密联系,接受中共地下党组织的领导。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首倡成立“燕大沪案后援会”,被选为燕大学生运动负责人之一。1927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燕大的高才生
  青少年时代的刘谦初,先后在家乡的私塾、平度知务中学、平度师范学校读书。他喜读历史上治国明君和改革家的论著,喜读岳飞、文天祥等人的爱国诗词,而且喜欢写诗词。如袁世凯称帝时,他曾仿照岳飞的《满江红》,填写一首讨袁词:“心潮起伏,莽原上,玉龙翻飞。举目望,放喉高歌,情怀激越。千年帝制已归去,四亿神州向共和。须警觉,有人开倒车,蹈覆辙。袁世凯,复帝制,新青年,举干戈,跨骏马直捣袁氏巢穴。壮志饥餐国贼肉,笑谈渴饮袁凶血,待到国体重光日,奏凯歌。"在同学中广为传诵。
  1918年至1920年,刘谦初在齐鲁大学预科班学习。毕业后,因家境不好,不能继续深造,便到黄县崇实中学任教。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参加了基督教上海圣教书报公会以《我的二十世纪宗教观》为题举办的征文活动,他的文章被评为第一名,因此被保送到燕京大学学习。在燕大,他接受并积极宣传新文化新思想,并发起成立了《燕大周刊》,组织撰写了《中国国民性的观察》、《武力不能统一今日的中国》等一批脍炙人口的文章,把周刊办得红红火火,才华横溢的刘谦初被称为燕大才子,在同学中具有很强的号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