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与儒学的关系,如何体现儒学在国学中的重要地位?

2025-01-04 04:52:28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国学涵盖所有传统文化的精髓,而儒学只是国学的一个学派而已,自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学,千百年来都以儒家学说作为指导思想,如果单纯的从学说的角度来看,儒、道、佛、法各有所长,而且从古自今的统治者多数都是披着儒家“仁爱、中庸”的皮,行的却是法家“苛政、严刑”。儒家学说之所以在国学中的地位有增不减,更多的是他的学说能够被统治阶级所接受,如《论语》言:“民可使为之,不可是由之”典型的愚民,以仁爱,中庸,忠孝教化百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有助于革新社会风气,洗涤人心的,对社会的和谐有很大的帮助,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崇古不创新,一味的守旧,空谈理论忽视了对自然科学的重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对社会向前发展的贡献有待商榷。因为自孔孟之后的儒学已经被后世统治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做了不少的改动,已经丧失了儒学的基本。比如《论语》开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朱熹一直注解的“习”做“温习”讲,就是说学过的东西时常拿出来温习,是很快乐的事情,单单这一点就已经误人子弟了,结合《论语》其他篇章或者《史记》《庄子》中对孔子的记载,他绝不是一个只知道闭门读书,高谈阔论的人,更不是把读过的书再一遍又一遍的读,如果嚼甘蔗般。一定是“远取诸物,近取诸身”强调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所以这个“习”字不能单单理解为温习,还应该有“练习,实习”的意思,即“学以致用”。从宋朝以后,尤其是朱熹、二程对儒学进行曲解之后,让儒家学说上升到了一个神圣的高度,脱离了一个学说应有的轨道,即:指导和引领社会进步。他们的曲解让世人仰视儒家,把它当成一种精神粮食,从而造成整个社会风气食古不化,愈加封闭,保守。结合其他学说来看,一个社会的进步需要多种思想的碰撞,而不只是崇尚哪一派。

回答2:

国学涵盖很多,包括儒,法,道,杂家等。
而儒学也很复杂。孔孟之儒学,董仲舒的“天人合一,阴阳五行”的新儒学,宋朝发展的理学,明清拘谨于八股文的儒学。
儒学中的礼,义,仁,孝。这几点应该是我们现在比较注重的。

回答3:

国学分好多种 儒法道农医 如只不过是其中一种 属于三教之列

回答4:

国学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总称。儒学是诸子百家之一,是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学的创始人是春秋时期的鲁国人孔丘。汉代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儒学成为为封建帝王统治的主要学科。隋唐推行科举制度以后,到了宋代以儒学为主要内容的八股文成为封建王朝开科取士的主要学科。儒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延续了2000多年。
因此儒学在国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就不难理解了。并且儒学中关于为人处世的道理恰恰是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所缺乏的。要了解国学,掌握好儒学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