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生活一个交代
诗和远方是每个人所向往的。我们一边看着诗,一边想着远方,却不得不过着苟且的生活!
两天前见了一个朋友闲聊中说“非常喜欢我们四川,重庆,西藏,很想去看一看。想想自己已经记不清有多久没有和朋友出去远行过。总是一个人去到陌生地方,一个人离开。一方面想体会旅途中彼此照顾,分享的心情。一方面一直对佛,和宁静的向往。说不定能在西藏找到一些关于佛和心静的踪迹,于是大胆邀约朋友过几个月后一起去西藏。结果朋友回复“说走就走的旅行对我来说是一种奢侈我只是想去哪?想去哪?一直在想的那种人”。而被婉言拒绝了!带着失落的情绪突然想到:自己也何尝不是呢?读书的时候想做律师,没读书了想做商人,想做企业家,想做心理学家,想做个作家,想学佛,看透世界。总是在想??现实却过的很狼狈。为了内心的声音决定十月独自朝拜西藏,寻找内心的宁静。
想起小时候“叶公好龙”的故事。叶公很喜欢龙,家里到处都是龙的画。有天,龙出现在他面前,叶公却怕的跟鬼一样逃!小时候不懂这个成语故事的寓意。后来才明白:
一个人想要一个东西,多半不是心里所想,而是为了种种需求,认为自己心里想要!
就像有的成功人士的办公司会布置一个书架,放了很多书。却从来没有看过书架上的书。他们表面看起来好像很喜欢书,其实却从来不会去看。
是什么让我们想着诗和远方,却过的很苟且了?
或许我们好比叶公,真正想要的未必是诗和远方,倘若诗和远方真的出现了,我们会觉得莫名其妙。亦或者是我们真正想要的是诗和远方,却因为受外界影响放弃内心想要,而被奴隶于苟且生活。
请问一下自己内心到底要的是诗还是远方,还是苟且的生活?我想不搞懂自己内心而是为了旁人的看法或是教条,我们将不得不一边过着苟且的生活——(我所理解的苟且生活:工作,应酬,买房,结婚,带小孩,换工作,换房,换车,换老公,换老婆??)一边想着诗和远方——(理想生活。我所理解的诗和远方:惬意的生活和宁静的心。)。为了旁人的看法,为了膨胀的欲望,为了不安的心,不得不去攀比,去争强,去获得一些,自己内心并不想要的“心累!”到死后或许才会醒悟自己一生追求的既然不是自己正真想要的!
“记着人总会死去,赤条条来去无牵挂,还有什么理由不跟随自己的心?,你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不要把时间浪费在过别人的生活上,不要被教条所困,使自己的生活受限于他人的思想成果,最重要的是,要有勇气跟随自己的内心与直觉,它们好歹已经知道你真正想让自己成为什么,其他的,都是次要的。”
确定了自己想要。接下来要做的就是修行!修行,你可以把它理解成创造自己想要的,的过程。(不是叫你剃光头,敲木鱼,我也不是一个和尚。)人生是一场修行,修的是自己的心,行的是那份念。
每个人想要的不一样,所以这个创造过程也有所不同,相同的是,保持宁静的心面对生活中的一切,不受他人、外界影响,遵循自己的内心!(很想写一篇如何遵循自己的内心,怎样找到自己的内心。只是涉及到心理学中的认知心理过程,价值观、人生观怎样形成,潜意识特性,等许多知识,目前没有那个能力写出来。不过遵循自己的内心比较简单的的办法,就是问自己什么在心里最重要?,之所以重要,他的本质是什么。比如说钱,最重要。那么钱的本质只是一个等价物,代表诸多物质或劳力。我们要钱是为了什么,找到那个最终的为什么。就是内心想要。由于不在此文核心就不细写了)
人生短暂,活着活着就没了,也许今天没,也许明天没。抱着死的的觉悟才有生的希望。死后余生会让生活更加接近自己的内心。因为人都要死了,那个时候应该最清楚自己要什么,要去做什么。道理或许早就知道,为什么却不能解决问题。到处可见心里鸡汤,说的很在理,却觉得都是没用的废话。就好比放了一大推药在面前,不会配置,或者没按要求吃,怎么也医不好病。那是药的问题吗?佛经里是没有一本经书是创始人乔达摩写的。却能流传至今。修行靠的是自己,佛只是一个引路人??
理想的生活——诗和远方,苟且的生活——现实不如意的生活,旁人眼中的生活。怎么去过,取决你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