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什么?

2025-01-02 22:05:43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中华传统美德。

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表现是多方面的,我们要积极传承发展。如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理念,要使之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基础和源泉。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如仁义礼智信“五常”、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德”等,是中华民族在漫长发展历程中生生不息的主要支撑,必须努力传承和弘扬。

中华文化中还有许多思想理念对当代人类面临的冲突解决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孔子在2500年前提出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态度与“和而不同”的精神,有利于处理人与人的矛盾冲突,有利于处理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也深刻体现了中华文明处理人类难题的智慧,值得深入发掘和阐发。

扩展资料: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最核心的就是其中的一套思想理念、价值观和民族精神。主要包括:

(一)天人合一。

即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合一,注重人道和天道的一致,不是强调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不主张天和人的对立,而主张天和人的协调。

(二)以人为本。

主张“天地之性,人为贵”,“人者,天地之心”,肯定人是宇宙的中心。中国传统主流文化不重视彼岸世界,始终关注的焦点是人类社会的有序和谐与人生理想的实现。

(三)崇德尚义。

重视人的德性品格,重视德性的培养和人格的提升,历来高度推崇那些有高尚精神追求的人士。孔子说“杀身以成仁”,孟子说“舍生而取义”,都是认为道德信念的信守和道德理想的坚持可以不受物质条件影响,在一定的条件下比生命还重要。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回答2:

传统文化的精髓可以简单地概括为5个字,仁义礼智信,传统文化是一个文化的集合体,象征着我们中华几千年文化的一种结合,好的坏的都有,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但是我认为真正精华的部分就是仁义礼智信。

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相当悠久了,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只有我国的文化从来没有中断中断过,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都先后发生文明的变动和中断。只有我们的文化传承是最为完善的,这种完善的文化传承有好处,就是我们有追根溯源的历史背景,坏处就是历史上的文化不见得都是正确的,甚至说有很多是有问题的。我们要真正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发现其中好的摒弃其中坏的才能对我们现代的生活产生促进的作用。

仁义礼智信这5个字可以说概括了人生活中要去遵守的东西,人们在生活中如果能够做到诚信,智慧,讲义气,有礼貌,有仁义,那么这个人不说成为社会上伟大的人,最基本他也是一个合格的公民,他能对社会产生积极的促进的作用,而不是拉后腿的作用,这5点对于普通公民来说是完全能够做得到的,这并不困难,不要求人们有多么高深的文化知识文化水平,只是对人们的一些行为一些生活常态提出了简单的要求而已。

仁义礼智信对人们生活所发生的作用是促进的作用,可能是我个人的理解稍微有点偏差,但他绝对是正向的,无论怎么理解这5个字都是积极向上的作用,让人们变得更优秀,让社会的秩序变得更稳定。

回答3: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包括的“八端”、“八法”、“三达德”和“五常”分别是:

1、八端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是孔子他老人家的德育内容的全精髓,“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做人的根本,也是我们的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他老人家的德育内容的全部精髓。也是人生的八德。

2、八法可能指以下几个方面:医学、武术、书法、法制等。其中中医又分有治疗八法和针灸八法。中医在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的八种基本治疗大法的总称。它包括:汗法、吐法、下法、和法、温法、清法、消法、补法。

3、三达德:出自 《中庸》,三达德即指“ 智”、“ 仁”、“ 勇”此三大品行。

4、“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拓展资料:

1、三纲、五常

三纲、五常这两个词,来源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但作为一种道德原则、规范的内容,它渊源于先秦时代的孔子。孔子曾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观念。孟子进而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道德规范。

董仲舒按照他的大道“贵阳而贱阴”的阳尊阴卑理论,对五伦观念作了进一步的发挥,提出了三纲原理和五常之道。

董仲舒认为,在人伦关系中,君臣、父子、求全责备三种关系是最主要的,而这三种关系存在着天定的、永恒不变的主从关系:君为主、臣为从;父为主,子为从;夫为主,妻为从。亦即所谓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三纲。

三纲皆取于阴阳之道。具体地说,君、父、夫体现了天的“阳”面,臣、子、妻体现了天的“阴”面;阳永远处于主宰、尊贵的地位,阴永远处于服从、卑贱的地位。

董仲舒以此确立了君权、父权、夫权的统治地位,把封建等级制度、政治秩序神圣化为宇宙的根本法则。董仲舒又认为,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则是处理君臣、父子、夫妻、上下尊卑关系的基本法则,治国者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在他看来,人不同于其他生物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于人类具有与生俱来的五常之道。坚持五常之道,就能维持社会的稳定和人际关系的和谐。从宋代朱熹开始,三纲五常联用。

2、八端来源:

《史记·龟策列传》载:“能得名龟者,财物归之,家必大富至千万。一曰北斗龟,二曰南辰龟,三曰五星龟,四曰八凤龟,五曰二十八宿龟,六曰日月龟,七曰九洲龟,八曰王龟。”

在当时贬龟之风日甚的时候,有人将最后一种名龟“八王龟”简单地调换顺序,就成了“龟王八”或“王八龟”了。这可能是“王八”一词的最早来历了。

“王八蛋”(忘八端)本意是教做人道理后来,人们开始将人的八项德行:“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联系在一起,统称“八端”,即做人的道理、为人的根本。

倘若“忘八”,既可以说是“忘八端”(忘记了所有这些做人原则规范),又可以单指在八项德行中缺失了最后一项,明显就是指无“耻”了。因“王”与“忘”有些谐音,于是乎,有好事者渐渐将“忘八”演化成“王八”了。

这个说法及来历,在北宋欧阳修撰《新五代史》中得到了印证,该书有曰:“王建少时无赖,以屠牛盗驴贩私盗为事,里人谓之贼王八。”显然,在这里欧阳修笔下的“贼王八”就是说“无耻之徒”的涵义。

参考资料:

人民网:传承文化基因  彰显精神标识

互动百科 八端

回答4:

中国哲学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和活的灵魂,是中华文明智慧的集中的体现。中国文化的精髓可以概括为君子文化、尚贤文化、耻感文化、礼仪文化、忠孝文化、爱国主义以及人道主义精神、天圆地方,天人合一 等,它们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宝贵资源。

回答5: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其中的精髓就是“天人智(哲或心)性,易道(天人至理)法詺(名理或逻辑);诚(忠或信)格(格究本原即广义科学)咊义(本原真理与天人明德),慈孝谦仁”。 很多人一提中国文化,言必称儒家孔孟,或者唯言仁义。再深一点,就是忠孝理心。其心所意,除了儒家仁孝忠诚,别无所知。这种中国文化观念,狭小如尘埃。殊不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儒家思想仅为沧海一粟,而且居于神华哲道思想之低端。实际上,儒家主张的仁忠慈孝,是任何一个民族都倡导的最基础的思想,甚至动物也知道慈爱幼小孝养老亲。把中国文化精髓归结于儒家仁忠慈孝,其实就是告诉世人中国文化非常原始低端,仅仅把动物养小赡老转换成为文字罢了。说白了,宣扬儒家仁忠慈孝是中华文化精髓,就是宣扬中国文化没有精髓。这是非常愚蠢弱智的精华文化观念。仁忠慈孝是中华文化思想不错,但是仁忠慈孝也是其它民族的文化思想,甚至是动物界共同意识的文字表达,决不能是博大精深神洲文化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