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除草剂使用方法分类。
茎叶处理剂
就是将除草剂喷洒于杂草叶片上或全株,如草甘膦、百草枯、稳杀得、拿扑净等。这些除草剂可在非耕地也可在作物生育期使用。
土壤处理剂
这类除草剂喷施在土壤表面,封闭土壤,形成药液层,当萌发的种子、幼苗、幼根接触或吸收除草剂而被抑制或被杀死,如氟乐灵、拉索、乙草胺等。
茎叶兼土壤处理剂
此类除草剂既可作土壤处理剂也可作茎叶处理剂,如除草醚、莠去津、利谷隆等。
(2)根据除草剂作用方式分类。
触杀性除草剂
这类除草剂只有局部的杀伤作用,植物接触部分受害,未接触部分不受影响,药剂不能在体内传导。如除草醚、五氯酚钠。
内吸传导型除草剂
这类除草剂可被植物吸收,通过根、茎、叶、芽、鞘等部位吸收后在体内传导,除草剂经根、芽等吸收,沿蒸腾流向地上部分传导,有的除草剂被茎叶吸收后沿筛管与光合作用产物一起向地下部分传导,如三氮苯类、取代脲类除草剂。
(3)根据除草剂用途分类。
选择性除草剂
这类除草剂在一定的条件和用量下,对杂草和作物间有不同的选择性,即保护作物消灭杂草,多数有机除草剂都具有选择性,如地乐胺、除草通、杜耳等。
灭生性除草剂
这类除草剂对杂草和作物无选择性,既能杀死杂草又能伤害作物,无机除草剂多数属于灭生性除草剂。
选择性和非选择性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化。如增加用药量或改变使用方法,选择性可变成灭生性。
(4)根据除草剂来源分类。
无机除草剂
主要来源于天然矿物,如亚砷酸钠、矿油乳剂。此类除草剂用量大,选择性差,目前很少使用。
人工合成有机除草剂
这类除草剂是目前种类最多,使用量最大,应用范围最广,是除草效果最好,发展较快的一类除草剂。
微生物除草剂
这是一类利用微生物活体或代谢产物制成的除草剂,如鲁保1号等。
植物质类除草剂
这类除草剂是利用植物体浸出液或代谢产物,防除或抑制其他杂草生长,有的称异株克生物质,如肉桂酸衍生物香豆素、酚酸等。
(5)按化学结构分类。
按化学结构分类主要指有机合成除草剂,具不完全统计有近20类,指酰胺类、苯胺类、取代脲类、苯氧类、苯甲酸类、氨基甲酸酯类、二苯醚类、三氮苯类、有机磷类、杂环类等。
1.苯氧乙酸类 主要包括2,4-D,2-甲-4-氯苯氧乙酸和它们的钠盐、胺盐等,这是生长素类除草剂,在低浓度下,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在高浓度下能杀死双子叶植物,但对单子叶植物影响很小。这类药剂可促进植物体内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使细胞过度分裂和伸长,组织因过度生长呈畸形,从而阻碍物质运输,导致植物死亡。 2.酰胺类 敌稗属酰胺类,是一种选择性的触杀性除草剂,化学名称为N-(3,4-二氯苯基)丙酰胺。敌稗主要用于杀除稗草。其杀草作用在于破坏光合作用中叶绿体 的电子传递,使稗草制造有机养料不足;还可破坏稗叶片细胞的透性,使失水加快,凋萎而死。敌稗不能伤害水稻,是因为水稻植株内存在酰胺水解酶,能使敌稗分解的缘故。 3.二苯醚类 主要有除草醚(2,4-二氯-4-硝基二苯醚)和草枯醚(2,4,6-三氯-4-硝基二苯醚)。这类除草剂是触杀型除草剂,能被植物吸收,但在植物体内不易传导,可以杀除一些单子叶杂草。醚类对植物毒害的机理还不清楚。 4.取代脲类 主要包括敌草隆、灭草隆等。这类除草剂是内吸型除草剂。棉花和胡萝卜对这类除草剂有耐药性,因为在这些作物体内具有分解脲类的高活性酶(如N-去甲基酶等)。这类除草剂能抑制植物的光合作用,使植物因养料缺乏而饿死。 5.均三氮苯类 主要有西玛津、莠去津(阿特拉津)、扑草净等。这类除草剂是内吸传导型除草剂,通过抑制光合磷酸化作用,NADP的还原及CO2的固定等过程,破坏植物的光合作用,使植物饿死,玉米、高粱和甘蔗对西玛津和莠去津有分解能力。扑草净对棉花安全。 6.五氯酚钠 这是一种触杀型灭生性除草剂。它是一种呼吸抑制剂。主要用于防除稻田杂草,在插秧前作土壤处理。五氯酚钠影响呼吸链中氧化磷酸化作用,ATP不能产生,因而使植物不能进行正常的呼吸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