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利昂这个罪犯是如何具体破坏臭氧层的呢?

2025-01-19 07:19:33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由于氟利昂性质稳定,不能在低空中分解,所以就飘浮升入同温层,在紫外线的作用下,其中的氯原子被分解游离出来。氯原子能夺去臭氧分子中的1个氧原子,使由3个氧原子组成的臭氧分子变成普通由两个氧原子组成的氧分子,从而丧失其吸收紫外线的能力。1个氯原子能这样“连续作案”——破坏近10万个臭氧分子!而且,一旦进入大气,氟利昂类物质可以在那里滞留100年!基于上述认识,加之20世纪80年代世界氟利昂产量每年高达100万吨,再这样继续下去,总有一天臭氧层将会被破坏殆尽,使整个地球表面直接袒露在强烈的紫外线之下。这显然是一个足以毁灭地球的,可以同全球核大战相比拟的大悲剧。

臭氧形成和破坏机理

氟利昂的罪犯面目真正大暴露,是在20世纪下半叶。1984年英国科考队首先在南极上空发现了被它破坏了臭氧后形成的空洞,其面积与美国国土相当,这一发现立即使全世界感到震惊。北极与第三极——青藏高原上空的情况同样令人担忧。还有人认为,全球臭氧层都受到了损害。美国宇航员还用资料表明,自1969年以来,横跨美国、加拿大、日本、中国、前苏联、西欧等的广阔地带上空的臭氧层也已减少了约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