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的学术成果

2025-01-20 23:55:19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1、考古发掘与研究
1959年徽州地区博物馆参与发掘屯溪弈棋土墩墓,对出土的100多件铜器进行分析,判断土墩墓年代可能晚至春秋时期,但出土的部分铜器确有西周时期的风格,凤纹方鼎、几何变形兽纹簋、镂孔瓿形器、云纹五柱器等器物形制、纹饰特异,为其他地方所未见,地方特色十分引人瞩目。
1978年,在祁门县城茶科所基建工地发现了一座北宋古墓,限于当时条件,徽州地区博物馆职工参与进行了保护性挖掘,现存有一口金丝楠木棺、一锭“文府”墨、一枚“崇宁重宝”大钱,两枚“太平通宝”小平钱及一把木尺。其中一枚“太平通宝”小平钱锯有五个浅齿。以上文物现均藏于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
2002年黄山市博物馆职工配合安徽省博物馆古脊椎动物学专家发掘歙县鸡母山侏罗纪时代恐龙活动遗址,除此之外,馆内技术人员还参与了歙县新洲新石器遗址、祁门下风堂新石器遗址等考古发掘工作。
2、出版
建馆以来,馆内职工相继编撰出版的《馆藏古籍徽州地方资料目录》、《馆藏徽州家谱目录》、《徽版古籍刻工姓名录》、《黄士陵书画集》、《徽州文化》等都受到学界好评。
3、信息技术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文明快速进入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新时代,互联网等技术手段也在变革着人们利用博物馆的方式。2006年起,黄山市博物馆对现有馆藏进行摸底调查,并同步展开文物藏品的数据化采集工作,以便为新馆的数字化、科学化管理及展览奠定基础,已基本完成砚台、瓷器类文物的数字化建档工作;2008年,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在规划、建设、维护本馆的信息网络和通信网络系统的基础上,建立文物信息管理系统,文博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多的成果,目前能独立完成了信息化、多媒体展览的规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