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酒楼上》无论是对知识分子道路和命运的探究与同情,还是对人物灵魂的刻画都将“鲁迅气质”发挥得淋漓尽致。在五四知识运动落潮后,大量的知识分子无法适应从慷慨激昂到梦想破灭、从奋发有为到奋斗失败。由于对中国文化改革失败的失望心情,他们的彷徨和迷茫甚至让他们找不到继续奋斗的方向。
鲁迅勾勒出的s城深冬时的凄凉景色更加衬托了“我”旧人寻访未果的失落,比喻了文人们寻梦不成、昔日光辉不再的落寞。而正是因为五四运动落潮后知识分子不甘颓废又无力自救的窘况,“我”和吕维甫在偶然中制造了相遇的必然。同寻不到小弟的骨骸一样,顺姑的死告诉人们,昔日的美好是无法追回的。吕代表了典型的五四落潮后启蒙知识分子,梦想被残酷的现实打破,却想在痛苦中追寻一些当初对知识变革的期待和美好。正是同有这种矛盾所产生的彷徨、无奈和迷茫,使鲁迅从他自身分裂出的两个角色在此时融为一体。
吕维甫的斗志随着知识革命失败而逐渐消沉,他苟活着,明知自己颓唐却无法振作,“连明天怎样也不知道”。“我”与吕的相似遭遇都说明了他们的共同性,当然他们之间的差异也是存在的,就是面对这种苦闷与彷徨的不同态度:虽寒风雪片扑面来,爽快如夏拂颊过;虽是夕阳西下时,蜜雪纯白映黄昏,而这正呈现了鲁迅那一时期的矛盾内心。
自己再修剪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