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保存在湖北省博物院 ,它是镇馆之宝!
曾侯乙编钟是我国现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套大型编钟。1978年出土于湖北随州市的一座战国早期墓葬——曾侯乙墓中。出土时,整套编钟耸立如故。 钟在我国商朝时就已出现,最初只有3到5件,到周朝增到9至 13件,战国时发展成 61 件。人们按钟的大小、音律、音高把钟编成组,制成编钟,演奏悠扬悦耳的乐曲。曾侯乙编钟共 65 件,其中1 件是战国时楚惠王赠送的镈。编钟分八组,共分三层悬挂在铜、木做成的钟架上。包括钮钟十九件,甬钟四十五件及一件镈钟,共六十五件,总重量达2.5吨。钟架全长10.79米,高2.73米,由六个佩剑的青铜武士和几根圆柱承托着。六十五件编钟的总重量达3500千克,它的重量、体积在编钟中是罕见的。钟上大多刻有铭文,上层十九件钟的铭文较少,只标示着音名,中下层四十五件钟上不权标着音名,还有较长的乐律铭文,详细地记载着该钟的律名、阶名和变化音名等。这些铭文,便于人们敲击演奏。 曾侯乙编钟音域宽广,有五个八度,比现代钢琴只少一个八度。钟的音色优美,音质纯正,基调与现代的C大调相同。考古工作者与文艺工作者合作探索,用此钟演奏出各种中外名曲,无不惊叹。曾侯乙编钟是我国古代音乐史上的一个光辉成就,为今天古音律和编钟制造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怎么说呢,编钟就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用青铜铸成,它由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排列起来,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锤和长形的棒分别敲打铜钟的不同位置,能发出不同的乐音,因为每个钟的音调不同,按照音谱敲打。
随州的是曾侯乙编钟,就是1978年在战国时期曾侯乙的墓里出土的,原件在湖北省博物馆,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曾侯乙编钟是我国迄今发现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曾侯乙编钟出土后只奏响过三次。随州市博物馆里的是复制件,馆里还有一个编钟的仿制品,不及原件,但可以自己敲着试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