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养老金短缺的问题,对于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的中国来说,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正在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的中国,开始面临养老金短缺的问题了。中国社会与劳动保障部透露,目前中国养老金缺口总计达到了2.5万亿元人民币。 中国养老金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社会统筹金,也就是由国家和企业每年按一定比例拿出一部分钱,来支付养老金;另一部分是个人账户,参加养老保险的人开设一个个人银行户头,每月交纳一定的保费存入个人帐户,到退休后再支取。据中国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的数字,从1997年开始中国养老金出现缺口,到2004年,这一缺口并没有被堵上,还在继续扩大,这就意味着可能将来有些老人会面临养老金领取减少的困境。如何能让老年人足额领取到养老金安度晚年养老金因何短缺? 中国的养老金制度起步于上世纪50年代初,中国政府制定了统一的养老待遇,养老金由国家承担,并由国家统一以退休金的形式发放。但其保障对象是城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国有企业职工,其他人没有纳入养老金范围。 上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经济体制发生了变化,国家统一包办并承担的养老金体系被打破。1991年中国开始要求所有职工个人都要为养老金缴费,不管是国有单位还是私营企业。养老金由国家出一部分,企业出一部分,职工出一部分,交纳的具体数额根据各地经济状况决定。养老金的发放实行现收现付制,即用当前收取的养老保险缴纳金支付已经退休人员的养老金。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样,各地交纳的养老金标准也不一样。1997年,中国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和规范了企业和个人的缴费比例。企业缴费比例一般不超过工资总额的20%,个人缴费比例为本人工资的8%,但个人账户一律按个人工资的11%记录,差额的3%由国家承担。 个人领取的基本养老保险金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基础养老金,数额是当地平均工资的20%,从企业交纳的费用和国家承担的费用中支付,凡个人养老保险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都可以享受这项待遇;另一部分是个人账户养老金,每月领取的金额按退休时个人账户上资金的总额除以120计算。 复旦大学经济学系主任袁志刚认为,这一变革对中国养老保险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最大的成功就是在中国全面建立了养老保险体系,所有的人都可以参加养老保险,而不再局限于城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国有企业职工。可以说,从1997年以来的近8年中,中国养老保险发展很快。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数字显示,中国养老保险参加人数,从1997年前的不到5000万,发展到了目前的近2亿人。而且这一变革减轻了过去国家财政背负的巨额养老金支付的负担,养老保险实现了由国家包办向社会化和市场化的转变。 目前,国家要求养老金的发放要从现收现付制向个人部分积累制过渡,也就是说,现在收缴的养老金不能全发放出去,个人交纳的钱必须在个人帐户中留存并积累下来。 复旦大学经济学系主任袁志刚介绍,由于中国政府以前并没有相应的养老保险资金的积累,在由现收现付制向部分积累制过渡过程中,养老保险资金的筹集与支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资金缺口。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目前省级养老保险金缺口约占省级全部财政收入的2.5%-3%。而在这次养老保险的变革中,中央政府又没有把存在的养老金缺口由谁负责处理明确化,更没有设定一个解决方案,甚至没有估算出它的规模,于是在具体施行中,中国所有的省份在支付养老金的时候,都还和以前一样实行现收现付,把个人账户中的缴费,用来支付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以弥补目前养老保险金的资金缺口,这就造成了个人账户的普遍空账。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一位官员透露,现在每年筹集的三千多亿元的养老保险基金,只能保证现有的近4100万退休人员养老金的发放,养老保险金部分积累很困难,因此养老金短缺的问题在短时间内是不会消除的。 老龄人口增加考验养老制度 与养老金短缺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老年人口在不断增加。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基金监管司司长陈良介绍,目前中国平均寿命男性是69.8岁,女性是73.3岁,比1950年增长19.4岁。2005年,中国60岁(领取养老金的起点年龄)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1.45亿,占总人口的11%,而且每年以3.3%的速度增长。 “这给我们的养老制度提出了挑战。” 陈良说。 陈良介绍,到2030年,中国养老金市场资金应该在15万亿人民币左右。面对现在每年1000亿人民币的缺口,如果养老金筹资问题不解决,不仅会威胁到中央财政的可持续性,更严重的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除了养老金短缺外,养老覆盖面低下也对将来的中国社会提出考验。清华大学的杨燕绥教授介绍,虽然参加养老保险的人与8年前相比增加了很多,但参加养老保险的人数只占劳动人口总数的25%。目前,参加养老保险最多的还是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等,私营企业职工参加养老保险并没有像国有企业职工那样普及。由于职工参加养老保险企业就要交纳一定的费用,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成本”,因此有些私营企业甚至抵制加入养老金体系。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基本上还没建立起养老保险体系,覆盖面还不到7%。这与将来中国老年人口的比例很不协调。由于社会价值的变化,以及计划生育的影响,未来一对夫妻可能要照顾4位老人,养老保险覆盖面如果不能提高,将会影响到未来中国家庭的生活质量。 劳动保障部:政府解决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郑斯林称,中国目前出现的养老金缺口将由政府补齐。 “国家已成立一个养老基金,由专门的部门来负责。国家拿出钱来作为战略储备,以备将来到老龄化人口高峰的时候,如果资金不能平衡,就拿这部分钱作为战略补充。”郑斯林说。 郑斯林介绍,通过政府拨款支持,2004年中国所有的离退休职工按时、足额地领到了养老金,并没有因为养老金短缺而拖欠。目前在保证现在养老金正常发放的同时,要努力做到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有钱,这样才能保证现在的年轻人在老了以后能领到养老金。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基金监管司司长陈良介绍,保证养老金个人账户有钱,东北三省已经进行了3年多的试点,效果很好。如辽宁,目前的养老金个人账户接近50亿元。 “通过制度转换,把过去当期花掉的钱积累起来,变成长期积累资金,这对应对人口老龄化有直接益处。”陈良说,“今后我国将在总结东北三省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在全国做到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有钱,把完全的现收现付的模式调整改造为部分积累的模式。” 陈良表示,养老金个人账户有钱后,为了确保其保值增值,中国政府将制定稳健的投资策略。
读一下这篇文章吧!
经济观察网
魏英杰/文
说实话,到现在我都不知道自己每个月缴纳多少养老金,以后退休又可以拿多少钱。毕竟离退休还早,而且变数太大,这时候操心等于白操心。
但对已经或即将开始领取养老金的人群,这却是不得不面对的问题。特别是,近年来受物价上涨等因素影响,养老金能否随之调整,成为很多人关心的问题。近日,国务院决定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提高幅度按2012年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10%确定。方案确定后,这将是国家连续9年较大幅度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水平。
照理说,这应当算得上是一个善政了。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大家都知道,由于各种原因,中国养老基金亏空很厉害,据统计2011年全国养老金个人账面亏空高达2万亿元。一方面是收不抵支,另一方面还要根据社会发展状况不断提高基本养老金水平,这看上去就像是打肿脸充胖子。按照这样下去,如果不采取措施的话,亏空只会越来越厉害。
这样做似乎也并没有收到预想中的掌声。北京某退休职业职工称,2004年他退休时养老金大约是1200元,如今差不多翻了一倍。“但老实说,心里还是有点不踏实,明年要是不涨了怎么办?”虽说养老金年年在涨,可许多人依然心存担忧。这说明了什么呢?
对于已退休人员来讲,养老金年年涨当然最好。何况,按现在的物价水平,不涨就等于降低。但这部分人群更大的担忧可能不在这里,而是不知道养老金今年涨了明年又会如何。这其实就是对现行养老金制度缺乏足够信心。这里头的原因,一方面正如报道所称,养老金涨不涨、怎么涨,缺乏一个正常的调整机制;另一方面就是,养老金账户常年亏空,让人觉得有不安全感。
人们对养老金的担忧,说到底就是对政府缺乏信心。养老金亏空那么多年了,如此寅吃卯粮肯定不行。可一直以来,却没有看到政府采取什么实质有效的补救措施。这样看上去,难免让人认为这是在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可当这钟敲不下去了怎么办?这是人们不得不考虑的问题。目前,这个亏空的口子越来越大,一些地方已出现顶不住的苗头,如有的地方开始从银行贷款来支付社保了。当制度本身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给块糖吃显然起不来什么安慰作用。
有经济学家预测,到2013年,中国养老金的缺口将达到18.3万亿元。但人保部预测,到2025年中国城市养老金的缺口只有6万亿元。无论是哪个数据,这都表明养老金制度必然要面对可持续的困境。这个缺口最终由谁来埋单是一回事,一直悬在半空却只会让所有人提心吊胆。这就像一颗定时炸弹,而且坏就坏在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爆炸。在这背景下,无论养老金一年涨多少幅度,充其量也只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
养老金制度能够维持的前提是信心。如果没有信心,谁愿意把今天的钱存进账户,等老了再来领取?所以,不管采取什么补救措施,当务之急是让人们看到信心。而要让人们看到信心,关键在于提高政府公信,让人对这个制度放心。
怎么补?
中国目前出现的养老金缺口将由政府补齐。
“国家已成立一个养老基金,由专门的部门来负责。国家拿出钱来作为战略储备,以备将来到老龄化人口高峰的时候,如果资金不能平衡,就拿这部分钱作为战略补充。”
现在每年筹集的三千多亿元的养老保险基金,只能保证现有的近4100万退休人员养老金的发放,养老保险金部分积累很困难,因此养老金短缺的问题在短时间内是不会消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