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因为对三国的历史了解,完全来自《三国演义》,所谓的“赤壁曹操83万,官渡袁绍70万,夷陵刘备75万”,这其实都是扯淡,《三国演义》是一部小说。
官渡之战,袁绍不过十万,曹操前后加一起不过四万;赤壁之战曹操不过二十万,孙刘联军不过五万;夷陵之战也差不多,因为刘备兵力一直很少!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三国时期的战争规模比战国还小呢?
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虽然很多,但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口已经达到3000多万,所以经常能发动上百万的战役;而三国时期,因为东汉末年的腐败统治,再加上天灾人祸,黄巾起义等叛乱,人口急剧下降,三国时期人口在八百万左右,实际上整个三国时期没有发动过双方兵力加一起超过三十万的战役。
以总人口,战国将近四倍与三国,所以战争规模三倍与三国也可以理解了!
其次是兵制的不同,战国时期是全民皆兵。因为战国时期是先进生产力带来的变革,土地很多,只要肯开荒,就有土地,为了调动士兵作战的积极性,实行奖励耕战,奖励军功,就是将战争和土地捆绑在一起。地广的国家往往能够调动大规模的兵团去作战,但是随着土地私有,国土的收缩,老百姓打仗的积极性就会降低。而三国时期早就开始门阀化了,曹操、刘备、孙权其实都是各种豪族门阀的代言人,并不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也没有能力调动全国人去参军,所以打仗都是抓壮丁。
当然,人数多并不意味着军队就厉害,战国时期的后勤人员也承担着打仗的责任,而三国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有限,能够给养的部队有限,所以都是精兵,而且骑兵作为重要作战兵种加入到战斗中,可以说,三国时期的骑兵相比战国时期的骑兵,不是强一星半点。所以,如果战国时期和三国时期开野战,也是一种屠杀的状态。
其实拿战国和三国相比,从时间跨度上来说,对三国是不公平的,战国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时间跨度是254年。三国真正的时期是从公元220年到280年,只有60年时期,官渡和赤壁之战严格来说都发生在三国前。如果三国再往后延续200年,东晋383年发生的淝水之战双方兵力投入也不少。
春秋战国时期,尤其战国时期一些大规模战争的人员参战和伤亡数字,史书记载或许带有夸张成分,但这些数据至少具有相对意义上的可信度,当时战争规模已经达到惊人的水平,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在经过数百年连绵不断的战争驱动后,特别是在经过法家改革的洗礼后(并不是只有秦国变法,东方六国都进行了变法或改革),战国时期的全民战争大多数国家几乎完全变成了战争机器。战争都是灭国的战争,为了达到灭国的目的,任何手段都可以选择,兵制自然也扩张到极端的限度。从现有的记载看,秦国似乎是实行全民皆兵的制度,齐、魏两国最少是希望多数国民都能当兵。他们开凿运河、修建道路、构筑长城,这些国家在当时达到的组织水平和资源汲取能力在往后许久的中国历史中都无法再次企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