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灭亡的原因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再加上黄巾起义的沉重打击,东汉政权名存实亡。各方诸侯也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势力不断强大,形成割据纷争的局面。当时诸侯当中,以曹操和袁绍势力最大。
曹操采用袁绍谋士许攸的建议,打败了袁绍,统一了北方,又“挟天子令诸侯”,为后来魏国的强大奠定了基础。但魏之灭亡也是源于曹操的: ① 曹操不能以民为贵。孟子说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而曹操不仅认为君贵民轻,而且认为“己贵民轻”,这从他的“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这句话中就可以看出来。② 曹操忌贤妒能,重武轻文。他十分爱慕像关羽、赵云这样的武将,但却杀许攸、斩杨修,使魏国无出谋划策之人,以致在蜀军进犯时,不得不起用像司马懿、司马昭这样的野心家。司马氏父子在灭蜀的过程中势力不断壮大,最终灭掉了魏国。
在曹操统一北方的过程中,北方诸侯之一的刘备仓皇逃窜。刘备三顾茅庐,请来了卧龙先生——诸葛亮相助,此人用博望之火、白河之水挡住了曹军,又游说东吴联兵抗曹,使曹操大军败于赤壁。从此以后,曹操退回北方,刘备直取西川,孙权雄踞东吴。诸葛亮不仅为蜀政权做出了杰出贡献,而且也促进了三国鼎立之势的形成。
蜀之盛成于诸葛亮,毁于诸葛亮。昭烈帝刘备死后,蜀后主刘禅无能。按照刘备的遗嘱,诸葛亮是完全可以自立为帝的,然而他不仅没有这样做,还未能及时而有效地规劝刘禅。街亭之战又因用人不当而丢失了重要粮道——街亭。最后又将自己平生打仗的经验传于姜维,姜维虽有匡扶汉室之志,领兵作战之能,但终因蜀主刘禅无能,不能重用他而被魏军所灭。
孙策踞于江东,孙策死后,孙权即位。赤壁一战,又使曹操灭亡东吴的美梦化为泡影,因此,孙权对东吴政权的稳固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孙权同时也是东吴灭亡的源头: ① 赤壁大战后,孙权不顾眼下抗曹大计,强夺荆州,杀死关羽,致使刘备恼羞成怒,兴兵伐吴,吴蜀联盟破裂,造成两国元气大伤,给魏国一个可乘之机;② 吴国与魏国联盟伐蜀,伐蜀未成,反倒使东吴处于到底是联魏伐蜀,还是联蜀伐魏的进退两难的境地。
综上所述,我们就不难看出魏、蜀、吴三国灭亡的原因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 为国家的兴盛而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同时也是国家衰落的源头。为此我们可以说:“魏、蜀、吴三国的兴亡是曹操、诸葛亮、孙权所决定的!”
1、中国两千多年来一直处于中央集权,而中国社会文明从汉唐宋明的顶峰一直往下落,到清朝一直倒退,退到现在还没有停止倒退的脚步。
中国人的素质一直在这种社会条件下被迫变态化,从而变成一个吃人的社会。
2、1789年法国大革命,革命党人妄图建立一个“道德理想国”,树一家之言,而屠杀持不同政见者,最后导致同志互相残杀,亲友互相揭发,成为文革的范本。如有兴趣,请看朱学勤的《道德理想国的破灭》。
3、商鞅变法:正式吹响瓦解封建社会的号角,帮助秦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以严刑峻法立国,开连坐、亲友告密之先河;
4、公孙弘变法:国家与民争利,将私营化为国有,国家聚集财富迅速
5、王安石变法:创新制度(包括世界最早的贷款等等),但制度并非万能
6、戊戌变法:试图建立宪政,如若成功,功德无量
7、武昌起义:试图建立共和,如若成功,功德无量
7、土地改革、公私合营:中国人的灾难,从此陷入深渊
8、文××革:试图建立道德理想国,失败
“九·一八”事变的历史教训
第一个教训是与近代以来中国的落后有关。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多次遭受资本主义列强的武装侵略。造成这种状况的外部原因很多,但从内部讲,就是中国社会生产力和社会政治制度的落后。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在遭受巨大伤害之后,得出的一条屈辱而又真实的历史教训。今天,在中华民族为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奋发努力的时候,这条教训尤其不能忘记。
第二个教训与战争的结局有关。自鸦片战争以来到抗日战争以前的历次中外战争,都是以中国的失败而终结。从“九·一八”事变开始的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最终以中国的胜利而结束,这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是唯一的一次胜利了的对外战争。同样是在国家落后的条件下却出现了完全不同的结局,其根本原因在于,国难当头、民族危机、救亡图存的迫切性加速了中华民族的觉醒,造就了中华民族的空前的大团结,从而锻造中华民族的光明前程。这种在中国近代史上绝无仅有的盛况,仍是今天实现民族振兴的基本条件。
第三个教训与中日关系有关。侵略与反侵略是近代中日关系的基本特征。造成这种特征的原因,除了中国落后于日本这个客观因素外,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很快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并以此为国策,对中国和亚洲各国发动侵略战争。最终,日本军国主义并没有达到它所预期的目的,反而给日本人民带来战争的灾难。军国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大敌、是亚洲人民的大敌、也是日本人民的大敌,这又是一条应当记取的历史教训。
戊戌政变
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发动的推翻戊戌新政的宫廷政变。1898年6月11日(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三日),光绪帝颁布
明定国是诏书,开始推行新政。6 月15日慈禧迫使光绪帝任命荣禄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9月初,荣禄调兵聚集天津、长
辛店。9月16日,光绪帝在颐和园召见袁世凯,命其专办练兵事务,9月18日,谭嗣同夜访袁世凯,拟靠袁世凯助行新政。
袁世凯表面许诺杀荣禄,诛戮后党。但9月20日,袁世凯向荣禄告密, 荣禄当即赴京部署。夜半,慈禧囚禁光绪帝,矫旨
称皇帝"再三恳请训政"。从21日起坐殿办事,重掌政权。同时, 关闭北京各城门,封锁交通,出动3000军誓在全城搜捕
维新派人士。康有为、梁启超逃亡海外,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捕遇害。清政府随即罢免数十名支持维新派的官员,除京
这说明资本主义改良道路在当时半殖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苏联共产党有20万党员的时候,完成十月革命;
苏联共产党有200万党员的时候,打败希特勒,卫国战争胜利;
苏联共产党有2000万党员的时候,苏维埃解体。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一、十月革命的胜利和历史意义 (1)客观条件: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垄断组织在国民经济中起重要作用。 ②俄国帝国主义具有封建军事色彩,对国外资本依赖性很大,各种矛盾表现突出,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的最薄弱环节。(资本主义发展程度较其他帝国主义国家较低,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各种矛盾:资产阶级同工人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沙皇专制同人民矛盾,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同东方殖民地的矛盾。 (2)主观条件——俄国无产阶级状况: ①力量不断壮大,②革命性较强,③有成熟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且能够根据具体情况制定……
夏商两朝灭亡的共同原因,两王朝给后人的历史教训有哪些?
韩子曰:“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要说第一个提出重民思想的人不好得出确定的结论,但是我们可以知道在从氏族社会到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过程中重民思想可以说是一直存在的,从《史记》中的记录就能够看出,五帝本纪中“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来说明“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说明氏族社会很看中百姓的生存状况,汤征诸侯。汤曰:“予有言: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说明奴隶社会也把“民”的状况如何当做衡量统治好坏的标准。《尚书》中夏书的五子之歌也写到其一曰:“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西周统治者吸取夏、商两朝特别是商纣的兴亡教训,总结出一套“眀德慎刑”、“保民”的理论,周人认为夏商的灭亡是由于“惟不敬厥德,乃早坠厥命”(《尚书》),而正是因为文王的“保民”大德“怙冒闻于上帝,帝休,天乃大命文王殪戎殷,诞受厥命越厥帮厥民”(《尚书》)而又吧“保民”视为“德”的突出标志,强调“天命”的归属的转移是以“人王”能否“保民”为依据的。周公就把夏灭亡的原因归诸夏人“不克开于民之丽”,“洪舒于民”,“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刑殄有夏”;把殷灭亡的原因归为殷的后嗣诸王“罔顾于天显民祗,惟时上帝不保,降若兹大丧”。武王伐殷做《泰誓》说:“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百姓有过,在予一人,今朕必往。”周公谈到“慎罚”曰:“予旦已受人之徽言咸告孺子王矣。继自今文子文孙,其勿误于庶狱庶慎,惟正是乂之”。周人憧憬“欲至于万年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重民思想在这时已经初具雏形了。
夏商与西周
夏朝的创始人是禹。大禹因治水有功,得到了人民的拥戴,舜便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让给他。禹登位后,推行以宽容对待诸侯,平定四方。大约在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奴隶制朝代——夏朝。
禹建立夏朝后,仍然推行公共推举、首领让贤的禅让制。当初,众人推举皋陶做王位继承人;皋陶早死,众人又推举伯益做继承人。但是,当时禹的儿子启已经有了很大的势力。禹死后,启自立夺取王位。于是“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并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4000多年之久。
夏朝建立了自己的军队、监狱,这是我国历史上国家政权的首次产生。但夏朝初年,政治并不稳固,曾经发生过“太康失国”的事件。太康是启的儿子,即位后不理朝政,被诸侯打败,逃到洛内。直到少康即位后,打败反叛的诸侯,夏朝才开始兴盛起来,这一盛世史称“少康中兴”。夏朝早期结束,进入中期。
帝孔甲时,夏朝开始衰落。夏朝的末代君主桀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穷奢极欲,大量搜刮民财为自己建造宫殿,引起人民的反抗,对着太阳指桑骂槐:“你这个太阳什么时候灭亡啊?我真愿意与你一起灭亡!”桀又用武力压迫其他诸侯国,诸侯不能忍受,纷纷叛变。这时,亳地的一个诸侯——商发展起来了,它的首领叫汤。汤推行仁政,以宽容待人,人们都很敬仰他。夏桀听说后,曾经把汤囚禁在夏台,但为财色所惑,又把他放了。汤重用伊尹等贤人,发展自己的势力。大约在公元前1600年,商汤起兵攻夏,桀的军队大败,夏朝灭亡。夏朝立国约470年,传14代17帝。
汤建立了商朝,改变历法,变更服色。经过伊尹的辅佐,商朝的国力很快就强大起来了。
商朝进入中期后,王位宗室混乱,四方诸侯都不来朝见。大约在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将都城迁到殷,故商朝又叫殷朝。盘庚迁都后,百姓安宁,商朝的势力重新复兴,这是因为盘庚能够遵循成汤德政的缘故。随后,武丁任用傅说,修明政,推行德教,商朝再度中兴。
商朝末年,社会混乱。商朝的最后一个君主叫纣,是历史上继桀后又一个出名的暴君。他宠爱妲己,兴建富丽堂皇的鹿台,大肆搜刮民财,滥用酷刑。还曾经五次东征。这非但没加强他的统治,反倒引起诸侯反抗,国内的反叛势气像开水沸腾了一般。
纣立九侯、鄂侯,及周国的首领西伯姬昌为三公。前两者都因为不满纣王之意而被处死,叔父比干强劝他改正过失,被纣挖心处死。周文王西伯听说这些事情后,暗自叹息。纣于是就将西伯囚禁在羑里。后来周朝大臣以财物和美色为代价,使纣赦放西伯,并赐给他弓矢斧钺,使他能够征讨其他诸侯。
西伯被放回周国后,作用姜尚、周公等人,势力日益强大。西伯逝世后,其子姬发即位,自立为武王,大约在公元前1046年,周国进攻商朝,与商军决战于牧野。周军大获全胜,趁机进攻商都朝歌。商朝灭亡。周朝建立,定都镐京。
周朝建立后,为了加强对全国广大地区的管理,实行分封制。周王自称天子,将自己的势力范围分给诸侯,诸侯在自己的领地里再将自己的一部分势力分给卿大夫,卿大夫再将自己的一块势力范围分给士。再下面就是平民和奴隶。士是统治阶级里地位最低的一级,但却有权力控制平民与奴隶。这标致着中国历史上的奴隶制社会达到了顶峰。
诸侯虽然可以管理自己的领地,有分封其他阶级的权力,但必须忠于天子。要定期向周天子缴纳贡物,发生战争时要带兵保护周王。周朝经过两次分封,全国势力的诸侯达到了八百多个,这样,周王就把治理全国的权利,牢牢地掌握在手中。
西周共传了十二个王。第十个王周厉王统治时,严密地派人看守国人,堵住百姓诽谤的口。人民受不了。公元前841年,发生国人暴动,将厉王赶走。大臣登位掌权,史称“共和”,这是我国历史上有明确纪年的开端。
西周的最后一个王是幽王,他宠爱褒姒,废掉申后,引起了申侯的不满。因为褒姒不爱笑,幽王于是虚报军情,诸侯来时却没有发现敌情,褒姒望着累得气喘吁吁的诸侯,哈哈大笑。幽王很高兴,于是就多次点燃烽火,后来就失去了信用。公元前771年,申侯起兵攻入镐京,诸侯们都不来援救。西周也就灭亡了。从此后,周天子的地位一落千丈,各个诸侯王为了扩张自己的势力,相互争霸。历史进入了春秋战国时期。
夏朝时,我国已经能够造出青铜器。进入商周时期后,青铜业兴盛起来。最著名的青铜器工艺品是“司母戊方鼎”,是迄今为止所发掘出来的最大的青铜器。此外,还有“四羊方尊”等青铜工艺品也很有名。人们称夏、商、周三代为青铜时期。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殷商时期发明了甲骨文,它是一种将文字刻在龟甲、兽骨上面的原始文字,出土于殷墟。它记录了商王的活动,反映了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晚商周初时期,发现了一种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由于古人称青铜为金,所以这种文字叫“金文”,又称为钟鼎文。它也是研究商、周历史的重要资料。商周时期的文字的主要造字法是象形,但也有了形声、会意等造字方式。
三国灭亡的原因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再加上黄巾起义的沉重打击,东汉政权名存实亡。各方诸侯也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势力不断强大,形成割据纷争的局面。当时诸侯当中,以曹操和袁绍势力最大。
曹操采用袁绍谋士许攸的建议,打败了袁绍,统一了北方,又“挟天子令诸侯”,为后来魏国的强大奠定了基础。但魏之灭亡也是源于曹操的: ① 曹操不能以民为贵。孟子说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而曹操不仅认为君贵民轻,而且认为“己贵民轻”,这从他的“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这句话中就可以看出来。② 曹操忌贤妒能,重武轻文。他十分爱慕像关羽、赵云这样的武将,但却杀许攸、斩杨修,使魏国无出谋划策之人,以致在蜀军进犯时,不得不起用像司马懿、司马昭这样的野心家。司马氏父子在灭蜀的过程中势力不断壮大,最终灭掉了魏国。
在曹操统一北方的过程中,北方诸侯之一的刘备仓皇逃窜。刘备三顾茅庐,请来了卧龙先生——诸葛亮相助,此人用博望之火、白河之水挡住了曹军,又游说东吴联兵抗曹,使曹操大军败于赤壁。从此以后,曹操退回北方,刘备直取西川,孙权雄踞东吴。诸葛亮不仅为蜀政权做出了杰出贡献,而且也促进了三国鼎立之势的形成。
蜀之盛成于诸葛亮,毁于诸葛亮。昭烈帝刘备死后,蜀后主刘禅无能。按照刘备的遗嘱,诸葛亮是完全可以自立为帝的,然而他不仅没有这样做,还未能及时而有效地规劝刘禅。街亭之战又因用人不当而丢失了重要粮道——街亭。最后又将自己平生打仗的经验传于姜维,姜维虽有匡扶汉室之志,领兵作战之能,但终因蜀主刘禅无能,不能重用他而被魏军所灭。
孙策踞于江东,孙策死后,孙权即位。赤壁一战,又使曹操灭亡东吴的美梦化为泡影,因此,孙权对东吴政权的稳固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孙权同时也是东吴灭亡的源头: ① 赤壁大战后,孙权不顾眼下抗曹大计,强夺荆州,杀死关羽,致使刘备恼羞成怒,兴兵伐吴,吴蜀联盟破裂,造成两国元气大伤,给魏国一个可乘之机;② 吴国与魏国联盟伐蜀,伐蜀未成,反倒使东吴处于到底是联魏伐蜀,还是联蜀伐魏的进退两难的境地。
综上所述,我们就不难看出魏、蜀、吴三国灭亡的原因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 为国家的兴盛而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同时也是国家衰落的源头。为此我们可以说:“魏、蜀、吴三国的兴亡是曹操、诸葛亮、孙权所决定的!”
回答者:弦之月NONO - 护国法师 十五级 1-25 19:53
戊戌政变
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发动的推翻戊戌新政的宫廷政变。1898年6月11日(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三日),光绪帝颁布
明定国是诏书,开始推行新政。6 月15日慈禧迫使光绪帝任命荣禄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9月初,荣禄调兵聚集天津、长
辛店。9月16日,光绪帝在颐和园召见袁世凯,命其专办练兵事务,9月18日,谭嗣同夜访袁世凯,拟靠袁世凯助行新政。
袁世凯表面许诺杀荣禄,诛戮后党。但9月20日,袁世凯向荣禄告密, 荣禄当即赴京部署。夜半,慈禧囚禁光绪帝,矫旨
称皇帝"再三恳请训政"。从21日起坐殿办事,重掌政权。同时, 关闭北京各城门,封锁交通,出动3000军誓在全城搜捕
维新派人士。康有为、梁启超逃亡海外,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捕遇害。清政府随即罢免数十名支持维新派的官员,除京
这说明资本主义改良道路在当时半殖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