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诗要押韵?

2025-01-18 19:11:46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押韵是由诗歌的体裁决定的,诗歌是一种韵文。可以说凡是韵文都可以称为诗歌,只不过有优劣之分罢了。诗歌体裁短小,内容精炼,押韵是为了更加通顺,便于吟诵,便于传唱。韵即音韵、气韵,如人说话,身体健康,中气充足,说话流畅悦耳,别人就爱听。如若病恹恹,患气管炎、肺结核,说话有气无力,断断续续,别人就听得难受。古人讲究,经过不断地摸索、归纳、总结,明白押韵比不押韵更好,所以随唐以后的古诗词基本上都是押韵的。这是一种进步。但也多有不太押韵的,如《短歌行》《苦寒行》《登幽州台歌》,却是古诗名篇,可见诗歌押不押韵还是可以商量的,不能一棍子打死。诗歌似乎还有个内在韵律,我不懂,不说了。

回答2:

诗歌来源于什么呢?来源于歌,来源于劳动中的号子。号子即使是几句一顿,喊到最后一顿,后面即要继续劳动。这一顿就是押韵的最初表示。由号子延长而为歌曲,那么一顿即表示一个节拍的中止。有几个节拍,就有几个顿,就有多少个韵脚。后来,歌词脱离曲子而独立,成为文人的创作,但作为节拍停顿的押韵保留了下来。即,诗歌可以歌唱,也可以不歌唱。用来歌唱,它是歌,有相配的曲子,那个隐藏的曲子,就通过押韵来表达。不歌唱,就是押韵的诗,纯粹表达诗人的情感。

回答3:

古诗押韵的字叫做韵脚,其作用和调式的“主音”作用一样----同为篇章中的核心、同为最稳定的部分。在古乐中,一首曲子的音阶之构成,是互相关联的,并且是通过“主音”为核心来密布层次,进而才能形成一首完整的乐曲。所以配合音乐而歌咏的古诗,通过磨合、发展便形成了“押韵”的这种文学上的“主音”形式。所以,我们便可以通过“主音”的作用,来探寻韵脚的作用,便可知诗为何需要押韵。

回答4:

这其实跟语言文字的发展和诗歌的产生有莫大关系。原始人类开始学会说话,语言开始产生,其实和孩童说话一样,经历了从短到长,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并非从一开始就有这么复杂和完善。没有文字以前,先产生了歌,有了文字后,歌词慢慢脱离歌曲变成了独立吟诵的诗。歌是拿来唱的,诗是拿来吟的。这个古人的吟,相当于现在的朗诵,这样在朗诵时,每读到此,就会产生一种音韵回环,形成一种音乐美,这种美感能让人加深记忆,多读几次,读到上句,就能让人联想到下句。这也就是为什么好些并不识字的艺人,唱歌曲可以一唱一整天;没有文字的民族,传唱的史诗能达十万百万字,如果没有韵的话,这个过程就不知要艰难多少倍。

回答5:

不用的韵脚有不同的表情作用。例如,江、昂、光、长等声音响亮的韵,带有激昂、欢快的情感;衣、离、迷、奇等声音低婉的韵,带有婉约、忧伤的味道。而且还能起到串联整合作用。散乱的声音就像散乱的珍珠,押韵就像一根线,古诗通过押韵把不同的声音串联起来,成为一个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