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怎样用科学的思想武装自己,破除迷信和识别伪科学?

2024-11-09 01:48:42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科学令怀疑成为美德。想要用科学的思想武装自己,首先要学会怀疑。怀疑不是疑神疑鬼,而是在无可靠证据之前不轻信,有了可靠证据也要心存质疑。

关于科学的定义有很多,但是看起来都很笼统或晦涩,所以在此我不抄录这些定义,而是直接给出一个便于理解的说法:

1、科学是一种认识世界的工具。同样用以认识世界的方法有很多,科学只是其中被事实证明为有效的一种。
2、科学有一套完整的认识世界的方法和思维方式
3、科学的不一定必然正确,不科学的也不一定必然不正确。但是科学追求正确,而且用科学的方法探求的结论接近正确的可能性要比非科学方法要大得多。
4、科学=逻辑+实证。逻辑用以概测其可能性,而实证用以确定结论。所谓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就是这个意思。但是大胆假设不是凭空假设,它同样需要一定的证据。比如在宇宙观察发现,光谱有红移现象,说明在观察范围内的星体之间的距离正在膨胀,于是推测,我们的宇宙可能是一次大爆炸而来,这就是一种假设,有证据的假设。而说宇宙是被神创造出来的,这也是假设,却是无证据的假设。所以,科学需要大胆假设,但不需要没有证据的假设。

5、科学的特征:
1)科学所使用的术语,特别是科学概念,必须有明确的内涵与外延,不能
产生歧义。
2)理论的建立必须依据观察和实验,这种观察或者实验,需要具有可重复
性。
3)逻辑结构要严密,理论体系内部必须自恰,自圆其说,不能出现前后矛
盾。
4)体系的构建必须遵循简单性原则,思维经济性原则。这一条又叫剃刀原则,同样能解释现象的两个理论,选择最简洁的,除非有更充分的证据。
5)科学理论在原则上应当可以接受实践检验,可以被证实,也可以被否证。也叫可证伪性。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被证明为错误的理论不是科学理论。

以上是关于科学的一些简要的描述。

在提到伪科学之前,需要先加入一个新的名词——非科学。
在科学领域之外的,都属于非科学。比如文学、音乐、爱情、宗教……

非科学在没有被套上科学的伪装之前,不是伪科学。但是当一个非科学的东西被套上科学的伪装之后,就成立伪科学。就象甲醇,它不是假酒,但是当装进酒瓶当酒来卖的时候,就成为假酒。假如文学界宣扬“李白的诗是一种伟大的科学理论”,这时候,李白的诗就是伪科学。

之所以有伪科学存在,就是因为科学是一块金字招牌,科学用它的严密的思维方式,严格的检验方法、严密的证据体系赢得世界的公认。很多非科学的理论无法达到科学的要求,又要沾上科学的光环,于是伪科学就产生了。这和假酒是一样的,既不想付出真酒的成本,又想按真酒的价格卖出去,于是造假酒的现象就产生了。

比如国内的中医理论、风水、跳大神、易经,国外的智能设计论、水知道答案、麦田怪圈理论等,这些是非科学,但是把这些东西做为科学包装的时候,它们就是伪科学。

丁小平(自称北大教授,但北大不承认)说,打击伪科学打到了传统文化。没错,但是把非科学的传统文化包装成科学,这不是找打吗?
有人说科学不是真理,不应该打击伪科学。的确,科学不是真理,永远也不是会真理,但是谁让你冒充科学来着?
还有人说科学要宽容,不要把不是科学的一棒子打死。问题在于科学对非科学一向是宽容的,你见过科学界打击过文学吗?打击过音乐界吗?没有,因为它们没有冒充科学。

伪科学的争论在科学界没有意义,是不是科学一目了然。这种争论只发生在民众之中,由于民众缺乏专业的科学素养,因此一些骗子就利用这一点把非科学的东西包装成科学,欺名骗利,再加上一些不负责任的官方驱动,让中国成为伪科学最发达的市场。

弱碱性水、水变油、阳宅风水、神医张务本、半仙儿李一、……

民众为这类伪科学付出的代价太大了。所以,伪科学的争论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减少民众被欺诈的机率。

至于如何辨别,需要专业的知识,在没有专业的知识的时候,有个简便的方法:

给一堆貌似科学术语的,把术语记下来,然后上网查该术语的解释。如果相关的解释来自非官方,或者该术语大量用于广告宣传,基本上可以认定为伪科学。比如弱碱性水,广告一出,我立刻查询,当下便判断是伪科学。

大力宣扬传统文化的实际效果的,凡涉及中医、养生、风水、阴阴五行、易经、宗教者,可认定为伪科学。

以上方法虽然正确率不是百分之百,但可以识破绝大多数的忽悠。近几年出来的林光常、张务本儿、李一、弱碱性水等骗局,我一个当都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