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数概念是全部数学概念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纵观300年来函数概念的发展,众多数学家从集合、代数、直至对应、集合的角度不断赋予函数概念以新的思想,从而推动了整个数学的发展。本文拟通过对函数概念的发展与比较的研究,对函数概念的教学进行一些探索。
1、函数概念的纵向发展
1.1 早期函数概念——几何观念下的函数
十七世纪伽俐略(G.Galileo,意,1564-1642)在《两门新科学》一书中,几乎从头到尾包含着函数或称为变量的关系这一概念,用文字和比例的语言表达函数的关系。1673年前后笛卡尔(Descartes,法,1596-1650)在他的解析几何中,已经注意到了一个变量对于另一个变量的依赖关系,但由于当时尚未意识到需要提炼一般的函数概念,因此直到17世纪后期牛顿、莱布尼兹建立微积分的时候,数学家还没有明确函数的一般意义,绝大部分函数是被当作曲线来研究的。
1.2 十八世纪函数概念——代数观念下的函数
1718年约翰·贝努利(BernoulliJohann,瑞,1667-1748)才在莱布尼兹函数概念的基础上,对函数概念进行了明确定义:由任一变量和常数的任一形式所构成的量,贝努利把变量x和常量按任何方式构成的量叫“x的函数”,表示为,其在函数概念中所说的任一形式,包括代数式子和超越式子。
18世纪中叶欧拉(L.Euler,瑞,1707-1783)就给出了非常形象的,一直沿用至今的函数符号。欧拉给出的定义是:一个变量的函数是由这个变量和一些数即常数以任何方式组成的解析表达式。他把约翰·贝努利给出的函数定义称为解析函数,并进一步把它区分为代数函数(只有自变量间的代数运算)和超越函数(三角函数、对数函数以及变量的无理数幂所表示的函数),还考虑了“随意函数”(表示任意画出曲线的函数),不难看出,欧拉给出的函数定义比约翰·贝努利的定义更普遍、更具有广泛意义。
1.3 十九世纪函数概念——对应关系下的函数
1822年傅里叶(Fourier,法,1768-1830)发现某些函数可用曲线表示,也可用一个式子表示,或用多个式子表示,从而结束了函数概念是否以唯一一个式子表示的争论,把对函数的认识又推进了一个新的层次。1823年柯西(Cauchy,法,1789-1857)从定义变量开始给出了函数的定义,同时指出,虽然无穷级数是规定函数的一种有效方法,但是对函数来说不一定要有解析表达式,不过他仍然认为函数关系可以用多个解析式来表示,这是一个很大的局限,突破这一局限的是杰出数学家狄利克雷。
1837年狄利克雷(Dirichlet,德,1805-1859)认为怎样去建立x与y之间的关系无关紧要,他拓广了函数概念,指出:“对于在某区间上的每一个确定的x值,y都有一个或多个确定的值,那么y叫做x的函数。”狄利克雷的函数定义,出色地避免了以往函数定义中所有的关于依赖关系的描述,简明精确,以完全清晰的方式为所有数学家无条件地接受。至此,我们已可以说,函数概念、函数的本质定义已经形成,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经典函数定义。
等到康托尔(Cantor,德,1845-1918)创立的集合论在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之后,维布伦(Veblen,美,1880-1960)用“集合”和“对应”的概念给出了近代函数定义,通过集合概念,把函数的对应关系、定义域及值域进一步具体化了,且打破了“变量是数”的极限,变量可以是数,也可以是其它对象(点、线、面、体、向量、矩阵等)。
1.4 现代函数概念——集合论下的函数
1914年豪斯道夫(F.Hausdorff)在《集合论纲要》中用“序偶”来定义函数。其优点是避开了意义不明确的“变量”、“对应”概念,其不足之处是又引入了不明确的概念“序偶”。库拉托夫斯基(Kuratowski)于1921年用集合概念来定义“序偶”,即序偶(a,b)为集合{{a},{b}},这样,就使豪斯道夫的定义很严谨了。1930年新的现代函数定义为,若对集合M的任意元素x,总有集合N确定的元素y与之对应,则称在集合M上定义一个函数,记为y=f(x)。元素x称为自变元,元素y称为因变元。
函数概念的定义经过三百多年的锤炼、变革,形成了函数的现代定义形式,但这并不意味着函数概念发展的历史终结,20世纪40年代,物理学研究的需要发现了一种叫做Dirac-δ函数,它只在一点处不为零,而它在全直线上的积分却等于1,这在原来的函数和积分的定义下是不可思议的,但由于广义函数概念的引入,把函数、测度及以上所述的Dirac-δ函数等概念统一了起来。因此,随着以数学为基础的其他学科的发展,函数的概念还会继续扩展。
函数概念的形成
微积分是以变量和函数作为研究对象的。但是微积分问世时,函数的一般定义还没有出现。随着数学研究范围的扩大,研究问题的深入,函数概念经历了由不全面到全面,不严密到严密的发展过程。
在17世纪,数学已经出现了三角函数,对数函数、指数函数、代数函数,超越函数等概念。当时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函数概念。因此,17世纪引进的绝大部分函数是当作曲线来研究的。
最早给出函数概念的明确定义的是James Gregrory,1667年,他的函数定义为:“它是从一些其它的量经过一系列代数运算而得到的,或者是经过任何其它可以想象的运算而得到的。”这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据他解释是“除了五种代数运算外,必须加上第六种运算即趋于极限的运算。”Gregory的函数定义是一系列运算的组合。
莱布尼茨首次用“ function ” 一词表示幂,即 。1673年,他用 “ function ” 一词表示任何一个随曲线上的点的变动而变动的量。
记号 是欧拉1743年引进的。当时,欧拉认为函数是一条可以随意描绘出的曲线。1748年欧拉把函数定义为由一个变量与一些常量通过任何方式形成的解析表达式。
上述种种函数定义,用现在的观点看,无非是函数表示法中的解析表示法和图象表示法。
1775年欧拉又给出一个新的函数定义:
如果一个变量依赖于另一个变量,使当后一个变量变化时,前一个量也随着变化,那么称第一个量是第二个量的函数。
虽然18世纪对函数概念有多种不同的抽象和理解,但占统治地位的函数概念是:函数是由一个解析表达式给出的。
从上述函数概念的发展变化过程可看出,这些函数概念是人们对各种具体的函数关系的不断和反复认识,经过抽象得出的,但都反映了一个量对另一量的依赖关系,都是“变化”和“运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抽象。
在18世纪,由于函数概念的较全面、较完整的定义尚未形成,因而,在理论和实践上产生了许多尖锐的矛盾。最具代表性的是描述弦振动的偏微分方程的解的形式问题。描述与反映弦振动的数学形式是一个二阶偏微分方程,它的解是一个函数,由于这个方程的解是一个一般的函数,因而引起了长达几十年的关于函数的争论。后来,富里埃用三角级数表示了这个解析表达式,并用积分形式确定了三角级数的系数。这一发现使人们认识到解析表达式和曲线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它们不是函数的本质,只是函数的表现形式。
1837年高斯和雅可比(1804-1851)的学生,黎曼的指导老师狄利克雷(1805-1859)给出了一个函数定义,这个定义与现代的工科数学教材的定义十分接近。他说:“如果对于某区间上的每一个确定的x值,按照某一法则y都有一个或多个确定的值,那么y叫做x函数。”
狄利克雷的定义一方面继承了欧拉等人关于函数概念的精神,又打破了把“函数”和“解析式子”等同起来的局限性,抓住了两个变量对应关系的确定存在这一要害,而不管它是否可用数学运算来表达。从而使函数概念能更准确地描述各种互相依赖的变量之间的关系。但是随着科学技术及数学学科本身的发展,这个以变量概念作为函数概念的定义逐渐暴露出不足之处。20世纪初,又给出了下面的函数定义:“设x和y是两个非空集合,如果对于每个X中的元素x,依照某一法则,总有确定的一个Y中的y和它对应,这个对应法则就叫做函数”。这就是说,函数是非空集合X到非空集合Y的一个映射。
这个定义明显地不同于狄氏的定义,其一是用两个集合X和Y取代了定义在区间上的变量x和y,其二是将两个集合X和Y之间的确定的对应法则即映射叫做函数,而不是把某一变量叫做函数。
这个定义使我们可以将函数概念推广到以任何对象为元素的两个集合之间,这就极大地扩展了函数概念建立的基础,适应了现代数学对函数概念的需要。
从上面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函数概念从提出到完成,用了二百多年的时间。从函数概念建立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出,人们对函数概念的认识是随着科学和数学学科本身的不断发展、不断深入而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
注:“函数”一词的由来。1859年我国清代数学家李善兰翻译《代数学》一书时首先用“函数”一词翻译“function”一词,他解释说:“凡此变数函彼变数,则此为彼之函数”。中国古代用天、地、人、物表示未知数。李善兰译《代数学》中有“凡式中含天,为天之函数”这样的语句。
函数概念的形成与发展
17世纪是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天文学、航海业和工业的发展,促进了数学的进一步研究与发展。当时人们把函数理解为变化的数量关系;把曲线理解为几何图像。
法国哲学家、数学家笛卡尔(R.Descartes 1596-1650)引入了坐标系,创立了解析几何。他把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对此,恩格斯做出了高度的评价,恩格斯说:“数学中的转折点,是笛卡尔的变数。有了变数,运动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辩证法进入了数学。”
英国数学家、物理学家、自然哲学家牛顿(I Newton
1642-1727),以流数来定义描述连续的量(fluxion)的变化率,用以表示变量之间的函数。
函数(function)是德国哲学家、数学家布莱尼兹(G.W.Jeibniz,1646-1716)在1692年首先采用的。他用函数一词,表示一个随着曲线上的点的变动而变动的量。并引入了常量、变量、参变量等的概念。
瑞士数学家欧拉(L.Euler,1707-1783)于1734年引入了函数符号f(x),并称变量的函数,是由一个公式确定的数量关系。他于1775年在微分学中写道:“如果某些量以这样一种方式依赖于另一些变量,即当后面这些变量变化时,前面的变量也随之变化,则称前面的变量为后面变量的函数。”
1873年,德国数学家狄利克雷(P.G.L.Dirichlel,1805-1859),放弃了当时普遍接受的函数,是由数学符号和运算组成的表达方式的观点,提出了y=f(x)是x与y之间的一种对应的现代数学的观点。在分析学方面,他是最早倡导严格化方法的数学家之一。
在中国,函数一词是清代数学家李善兰(1811-1882)最初使用的。他在1859年与英国学者烈亚力(1815-1887)合译的《代数学》一书中,将“function”译作“函数”
额..你不会也是东外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