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说法是插柳驱鬼。
清明时节,天气本身就,阴冷潮湿,加上扫墓祭祖的习俗,让这个,本就沉重的节日显得有些,阴森森的,其实清明节给人的这种感觉不仅因为它的气候和习俗,还跟天象历法有关。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清明节、七月十五以及十月初一是三大鬼节,在这些日子里,百鬼出没阴森无比,为了避免被恶鬼,侵扰伤害,人们就想出了一个插柳驱鬼的办法,据北魏贾思勰《齐名要术》记载:取杨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
驱鬼之所以插柳是受佛教的影响,观世音菩萨就是以柳枝沾水来普渡众生,所以大家就认为柳枝可以驱鬼,因而称柳树为“鬼怖木”。
都说无心插柳柳成荫,就算这柳树不能驱鬼,在这个温暖湿润的季节带来一种生机。
清明主要是上坟祭扫。清明祭扫日期,未必一定在清明当天,民间有“前三后四”之说,就是说清明前三天、后四天都可祭扫。 清明上坟祭扫,包括两项内容:一是挂纸烧钱,唐代以前已有烧纸钱祭亡的习俗,但因寒食期间禁火,墓祭亦不能火化纸钱,人们将钱纸插、挂在墓地或墓树之上;当然,墓祭时要上香、摆供祭品。祭品的内容各地不大相同,但一般是三牲熟食(猪肉、鱼、豆腐等)。祭品摆好后,宣读祭文。传统祭祀仪式中,是有祭文的。这里有一篇福建陈氏家族的祭文,内容如下:“时维三月,序属季春。孝思有感,念切祖坟,择吉拜扫,敬荐芬芳。 神其如在,鉴此清醇。庇佑孙子,福履骈臻。书香克振,甲等相因。伏惟尚飨”。祭文读完后,就焚化纸钱,跪拜磕头。二是修整坟墓。培添新土,清除杂草,是清明扫墓的又一活动,在雨水到来前的春季,人们借清明祭祀的时机,对坟墓进行清整,既保全了先人,又尽了孝心。现在某些乡村仍以清明祭墓活动的有无作为家族是否绵延的标识,民间有“有后人,挂清明,无后人,一光坟”的说法。去年我参加了台湾新竹客家人梁姓家族的清明祭扫活动。各房头人在坟上插黄纸条与白纸条,他们用工具直接在坟上挖一个小坑,将纸条插在土中。在祖先墓碑前摆供,以前是要有三牲的,现在简化了,只摆糖果、糕点、香纸等。因为这是总墓,所以大家依次来拜,也就是上香,有一个人将一把香点燃,站在坟与后土之间发香,进香人上前接过一根香献给后土,然后再接一根香献给祖先。他们不叩拜。然后将带来的一扎扎纸钱烧化。烧纸的顺序也是先后土,然后再是祖先。与此同时我们听到附近不断有祭扫的鞭炮声。还有祠堂家祭,称为“庙祭”,庙祭跟古代春礿之祭有着密切的关系,二者虽然在日期上相距遥远,血脉确实相通。庙祭是宗族的共同聚会,有的地方径直称为“清明会”、或“吃清明”。在祭祖仪式结束后,族长主持共商族内大事,申诫族法家规,最后会聚饮食。以同食共饮的形式分享祖宗福分,团聚宗族,是古已有之的传统,所谓“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清明祭祀重在祭扫过程的严肃与真诚,仪式可以根据情况适当调整,鞠躬或叩拜因人而异,语言可诵亦可默祷,关键是诚敬二字放在心中,切忌潦草应付
希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