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的6个基本方法
栏目:其他专业问答 发布时间:2020-10-27 16:56:24 阅读:89
文言文翻译的6个基本方法是:一增二删三调四留五扩六缩,一增是指增补,在翻译时增补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二删是指删除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和凑足音节的助词等虚词,三调是翻译文言文倒装句时,应把古汉语倒装句式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四留是保留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专有名词、国号等。
一增
1、增补原文省略的主语、谓语或宾语。
2、增补能使语义明了的关联词。
二删
就是删除,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和凑足音节的助词等虚词,因在现代汉语中是没有词能代替,故翻译时无须译出,可删去。
三调
就是调整,在翻译文言文倒装句时,应把古汉语倒装句式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才能使译句通顺。这就需要调整语句语序,大体有三种情况:
1、前置谓语后移
2、后置定语前移
3、前置宾语后移
四留
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人名、官职、地名等,在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五扩
就是扩展。
1、单音节词扩为同义的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
2、言简义丰的句子,根据句义扩展其内容。
六缩
就是凝缩,文言文中的有些句子,为了增强气势,故意实用繁笔,在翻译时应将其意思凝缩。
要读懂文言文,必须要先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呢?如不能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在理解起来,难度就会相当的大。所以,这一次,我将重点给大家讲述,如何翻译文言文。后面会有几个小练习,希望能帮助你深刻了解。只要你掌握这些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都会有非常大的作用。在讲方法之前,或许大家有几个疑问:古人说话,用的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文言文吗?为什么文言文言简而义丰呢?
其实,古人说话,虽不像我们今天说的是大白话,但也差不多。只是,古代没有录音机、摄像机,没能够留下音频视频资料,不能够确证罢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都是古人写的文字,因为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比如,东汉蔡伦之前,没有纸,古人最先写字,都写在龟甲兽骨上,刻的难度很大,自然需要字越少越好。后来写到竹简木简上,难度低一些,但依然很麻烦啊。再后来有的写到丝绸、布上面,造价又比较高。
所以,慢慢地,就形成了文言文言简义丰的特点。
也就是说,文言文是古人的书面语,古人在阅读的时候,也需要一个翻译的过程。
书归正传,我们今天来学习文言文,该怎么样来翻译呢?
一、文言文翻译的两种基本方式:直译和意译
1.直译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举一个我们以前在做练习中做过的例子:
见一黄雀为鹏枭(chi xiao)所搏,坠于树下,为缕蚁所困。(成语“黄雀衔环")见,看见;为……所,表被动;博,搏斗,击打;坠,坠落;为……所,表被动;困,围困。
这样,逐字逐句翻译过来,就是:(杨宝)看见一只黄雀被鹏鹰(专用名词,可不翻译)击打,掉落在树下,又被缕蚁围困。
2.意译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比如,大家比较熟悉的一首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直接翻译过来就是:秦朝明亮的月光,汉朝的边关。你看,这是不是不知所云呢?所以,这里,我们就要根据意思进行翻译:秦朝明亮的月光照着汉朝的边关。
是不是依然不通?秦朝的明月怎么去照汉朝的边关呢?其实,这里的翻译,就要在根据意思,来进行调整:秦汉时期的明月,照着秦汉时期的边塞。
大致了解了两种基本的翻译方法之后,我们还要知道,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