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大家都用一种新的手机充电方式,那就是无线充电。那么这种无线充电器到底什么原理呢。
无线充电的方式有电磁感应式、磁共振、电场耦合式和无线电波传输等方式,手机的无线充电大多采用的是电磁感应原理。
电磁感应式无线充电,当电源的电流通过线圈(无线充电器的送电线圈)会产生磁场,其他未通电的线圈(手机端的受电线圈)靠近该磁场就会产生电流,为手机充电。
电磁感应:初级线圈一定频率的交流电,通过电磁感应在次级线圈中产生一定的电流,从而将能量从传输端转移到接收端。它是第一代手机无线充电,技术成熟,但只能单对单短距充电(qi标准,1cm内,5瓦以内),而不能类似WiFi那样单对多充电。在无线充电区域有较强的电磁场能量,在这里加上一些线圈,就会感应有电压。感应电压可以通过转换成手机电池接受的能量。
现在,市面上售卖的无线充电器,它所使用是电磁感应的技术。这种技术,是利用手机和无线充电器之间的感应磁铁,所产生的感应磁通量。然后,再把这个感应磁通量转换成电力,便可以给手机充电了。完全不用担心它会像充电宝那样没电,所以,在手机需要充电的时候确实方便了不少,而且,售价也不是非常贵。但是,相比起我们平时使用的快充,充电效率还是略差一些。
目前无线充电主要有电磁感应、磁场共振和无线电波三种。其中电磁感应技术因充电效率更高、电路结构比较简单而被广泛运用于手机无线充电方案中。
那么,手机的这种无线充电到底是如何实现的呢?首先需要在手机和无线充电器上各安装一个线圈。当充电板的线圈接通电源之后会产生一个不断变化的磁场。
当我们把手机放在充电板上的时,手机背盖上的线圈就会感应到磁场的变化并产生电流,然后手机再把电流转化为直流电给手机电池进行充电。
目前来说,手机无线充电的有效充电距离大概在10mm以内,因此市面上的无线充电器,一般都需要将手机放在无线充电板上且位置对齐才能有效工作。
就像有线快充有QC、PD、FCP、VOOC等各种协议一样。无线充电早前其实也有各种充电协议,这为无线充电的推广造成了很大阻碍。
为了解决通用性问题,现在各大消费电子厂商抱团成立了两大无线充电标准组织AirFuel标准和Qi标准。
近年来,小米、苹果、华为等陆陆续续出现了多款支持无线充电的设备,包括米家30W无线快充,苹果无线快充,华为MATE30无线快充。它们都是建立的Qi标准之上的,Qi标准占据了主导地位。
无线充电虽然看上去很美好,但还是有一些缺点阻碍了它的发展。比如说充电距离不够远,需要靠近充电装置才能维持充电。还有就是能量转换率不高,一般在70%左右。
比如一款30W的无线快充设备,经过损耗之后,一般只有21W的充电效率,其中30%的能量以热能的方式散发,因此有的手机经过无线充电后后背会有一些发烫。
对比有线充电,无线充电的实用性确实比较高,毕竟手机只要放上去就行了。减少了手机拔插的动作。但就目前的技术,无线充电器走向成熟应用还要有一段路程。
无线充电的方式有电磁感应式、磁共振、电场耦合式和无线电波传输等方式,手机的无线充电大多采用的是电磁感应原理。
电磁感应式无线充电,当电源的电流通过线圈(无线充电器的送电线圈)会产生磁场,其他未通电的线圈(手机端的受电线圈)靠近该磁场就会产生电流,为手机充电
将环境电磁波转换为电流,通过电路传输电流。
这种无线充电方式传输距离大于10米,适用于远距离小功率充电,并且也可以实现自动随时随地充电。不过,因为转换效率较低的原因,如果用这一方式,充电时间将比较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