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自古以来很多人学习易经,真懂的没几个人?

历史上只有寥寥无几懂得其中的玄机
2025-01-21 09:20:44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易经》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部智慧经典,为什么自古以来很多人学习易经,真懂的没几个人?
回答这个问题,涉及几个方面,首先是学习《易经》有难度。难度之一在于远古历史缺少详细的记载,《易经》引据很多流传在远古中故事,比如屯卦的即鹿无虞、需卦的利涉大川,泰卦中的帝乙归妹、旅卦的丧牛于易等等,都是以古代的故事来论述智慧的哲理或做事方法。因为这些故事,缺少详细的记载,理解起来就增加了难度。之二是商朝的语法,表达法的方式方法也发生了改变,因为古代生产力低下,书籍的书写工具没有纸张,竹简的刻写以及保存运输都是问题,不可能用全部口语书写,而需要精练的语言,能省略的,绝不多写一字,因此要还原成现代的语言,就需要补充省略的部分,而当时省略的部分现在还原起来也是难度之一。之三是汉字语言表达的内容,历经几千年的变迁,不容易找到当初汉字代表的原意。能找到的权威汉字解释,只有说文解字,读懂说文解字,也需要一定的功力和时间。之四,易经表达意思的时候,并不是单纯的文字,还有阴阳相对的卦画,这些卦画经过排列组合,代表的意思复杂,需要用辩证的、联系的方法给与全面的解读,而解读卦画的难度更甚于语言。从以上几个主要方面来看,难度大。
其次《易经》在表面上就是一部算卦的书,人们遇到难处需要选择时,根据所得卦名,找到相应爻辞,来解读吉凶即可。原因就是中国古代的人,大部分都不读书,上学读书是上层社会的专利,能够有人来解读易经,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事。再次《易经》是一部百科全书,里面的64卦和384爻,再加上两个用爻,一共是386爻,其爻辞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很少有人能够有这样全面的接触或者是阅历,更谈不上经验和体会了,能够一知半解,得其皮毛,都已经很难,更何说登堂入室。即使是研究《易经》的专家,也有很多人穷其一生,也未必全部都懂。如果按照现在的学校给学生判卷,60分算做及格,我觉得能达到80分以上的都是高手,因为人活一辈子,很少有人能够用到《易经》的全部思想和方法。
再次就是在年轻的时候学习《易经》因为没有什么人生经验,只能看书,很多书中给与的解释理解的错误很多,又因为缺少实际经验,难以辨别,而等到知道了道理,却无心去改变自己的行为,这些也影响了对《易经》的懂得。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也是《易经》的特点之一,因为记录的文字少而精,它可以应用在很多方面,比如在乾卦中,卦辞就讲了“元亨利贞”四个字,原本是指种子从发芽、开花、结果、然后保持到再一次发芽需要的这段时间的坚持。却可以引申到人生中的很多方面,比如品德的修养,技艺的提高,身体的锻炼等等很多方面都可以引用“元亨利贞”这个自然现象来解读做人做事的智慧。所以学习好《易经》还要更多的感悟。
以上这些,都是很多人都在学习《易经》真懂却没有几个人的主要原因。

回答2:

这话说对也行,说不对也可以。因为你的问题,没有界定什么是真正的懂。
古人在《易经》水平上,确实有很高的层次。伏羲、文王、孔子自然不必多说。单单一些历史名人,诸葛亮、刘伯温、袁天罡往往也耳熟能详。我们会说,这些人是《易经》大师,真正的大师。
我学习《易经》,自觉自己尚有几分天分。但是面对这些人的时候,也只能自愧不如。当然把自己跟这些人相提并论,说自己不知道天高地厚也不过分。
但是反过来说,这些人就是真的懂《易经》的人吗?从我学习角度看,未必。他们固然有极高的水平,在推理预测方面神乎其技,并且在自身修养上也让人难以企及,更是创立的不世的功业。但是放到《易经》这个话题下,他们这样就是真正懂的人吗?
恐怕依然不是。《易经》的功效有多少,实在是难以描述。孔子说“易与天地准,故能弥伦天地之道”天地之道,岂是一个简单的预测算命所能涵盖。由此观之,恐怕即便是到了现在,也没有人能够说真正懂《易经》。
但是讨论这些问题,有什么意义呢?就算是讨论结果出来,说是原来有人真的懂《易经》。就算有了这个结果,又有什么意义?
不如自己静下心来,去学习一点。懂也好,不懂也罢,只要自己学习了,必然不会后悔。我们学英语,可能这辈子除了在学校,其他时候都用不上。《易经》则不同,只要学习,必有用处,所以学习了,一定不后悔。

回答3:

可能大部分人都懂了,只是不愿出来招摇。